分享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诊绪论(一)

 壹亩莳 2022-04-18

0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征范畴的是(单选)

A.喉中痰鸣

B.耳鸣

C.太息

D.肠鸣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B。

该题考查体征。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由病人主观感到的不适,属于症状范畴,不属于体征(B对)。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2

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是(单选)

A.《伤寒金镜录》

B.《伤寒观舌心法》

C.《舌胎统志》

D.《辨舌指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A。

《伤寒金镜录》为元代一部舌诊专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著(A对)。《伤寒观舌心法》是由明代申斗垣所著(B错)。《舌胎统志》是由清代傅松元所著(C错)。《辨舌指南》是由近代曹炳章所著(D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3

下列望诊专著中,属明代医家所著的是(单选)

A.《伤寒金镜录》

B.《伤寒观舌心法》

C.《望诊遵经》

D.《辨舌指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

《伤寒观舌心法》是由明代申斗垣所著(B对)。《伤寒金镜录》为元代舌诊专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的专著(A错)。《望诊遵经》是由清代汪宏所著,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著(C错)。《辨舌指南》是由近代曹炳章所著(D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4

下列选项属于体征的是(多选)

A.心烦心悸

B.喉中痰鸣

C.腹如舟状

D.胸闷恶心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BC。

体征是指医生运用望、闻、切等方法获得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客观征象,喉中痰鸣(B对)、腹如舟状(C对)医生可通过闻诊、望诊获得,故均属于体征。心烦心悸(A错)、胸闷恶心(D错)是患者痛苦或不适的自我感受,均属于症状的范畴。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5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有(多选)

A.见微知著

B.整体审查

C.司外揣内

D.以常衡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CD。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有见微知著(A对)、司外揣内(C对)、以常衡变(D对)和因发知受。见微知著即通过机体某些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判断整体的情况;司外揣内即通过诊察其表现于外的征象,测知机体内部的变化;以常衡变即在认识正常情况的基础上,辨别、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因发知受即根据人出现的全身性反应,来判断邪气和机体的状态。整体审查(B错)与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  绪论(一)

考点一:四诊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

1.“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2.“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嗳气、肠鸣等声音,以及运用嗅觉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3.“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

4.“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触按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

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体征”是指客观能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㿠白、喉中哮鸣、大便腥臭、舌苔黄、脉浮数等。而症状和体征又可统称症状,或简称“症”,古代还有将其称为病状、病形、病侯者。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主要是掌握四诊的概念,症状与体征的区别,要求能够准确辨别出这几个概念。其中可找出关键的对应词:如症状——主观感到;体征——客观检测。

考点二: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1.诊病,亦称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2.“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

“证”实际包括证名、证候、证型等概念。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概括成一个诊断名称,这就是“证名”。“证”为“证候”的简称。但严格地说,证候应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候。临床常见且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3.“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作如实的记录。

考点点拨

此考点属于理解性的内容,主要是把“证”和“辨证”的概念弄清楚。

考点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司外揣内

外,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由于“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所以《灵枢·论疾诊尺》说“从外知内”,就是说通过诊察其反映于外部的现象,便有可能测知内在的变动情况。这一认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语出《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微,指微小、局部的变化;著,指明显的、整体的情况。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因而有人说,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认为人体的某些局部,可以看作是脏腑的“缩影”。

3.以常衡变

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4.因发知受

发,指人在疾病中出现的全身性反应;受,指感受的邪气和机体的状态。因发知受是根据机体在疾病中的反应方式,确定是寒是热、是风是湿,不是根据气候变化或气温、湿度高低作出判断。这种探究病因的方法,称为“审症求因”,通过审察临床所表现的证候推求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本质。即《伤寒论》所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

考点点拨

此考点的重点在于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记忆和理解,属于概念性内容,一般熟悉即可。

考点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整体审察

一方面是指通过诊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时,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痛苦;另一方面是要求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既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不能只注意到当前的、局部的、明显的病理改变,而忽视了时、地、人、病的特殊性,还要从疾病的前因后果、演变发展趋势上加以考虑。

2.诊法合参

是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

3.病证结合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正由于“病”与“证”对疾病本质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所以中医学强调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

4.动静统一

由于疾病是发展变化的,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人体的正气不断地与邪气进行抗争,以期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症状的有无,轻重的变化,往往提示着病情的轻重,缓急与转归。

考点点拨

此考点的重点在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的理解,要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严格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