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脑中那个持续批评的声音!

 秦声何来 2022-04-18


1.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想做一件事时,头脑里总会冒出一个声音对你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这样做是错的,那样做才对!你不可以这样,你不可以那样!…

2.我过去常常被那个声音困扰,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内在批评者。这个内在批评者从何而来呢?恐怕最早是来源于父母或早期的养育者,而我也是在翻阅过去一篇反思日记时才意识到的。

3.日记是这样记录的。那天我妈妈发了一个微信视频给我,同时配了一句话“儿子,你要感谢身边给你有帮助的人。” 她说的是对的,的确应该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我也是这样做的。但当时我看到这条信息的第一反应是厌烦,她又在说教。

4.于是,我又想起父亲不断地给我纠错。我突然意识到我和父母相处模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根源很深,一直可以追溯到小时候。

5.她为什么要发这个视频给我呢?尽管以下文字可能只是我的偏见,但却揭示了我内心的一种反应机制。我觉得她一定认为我是一个不会感恩的人,否则,在正常情况下,像这样稀松平常的事,她又何必要提醒。就像有些父母常提醒小孩吃饭,原因就是孩子不按时吃饭。我无法反驳她,也无法回复她,也不能向她解释。

6.过去我没有察觉,但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我与父母相处模式的真实反映,在“管与对抗”中相互确认。他们在关心我,而我则在逃离这种关心。在我心中常常会出现一句话:别管我,让我一个人就好。

7.回忆往事,我与父母之间少了一份纯粹的情感交流,更多地是就事论事。我遇到任何事情也不会和他们说。我仔细探究为何如此,我隐约察觉到在我的潜意识里有一个错误的意识:我有问题一旦向他们说了,就会被指责,被管教。

8.虽然他们从不打我,或者说打我的时候我太小记不得(听他们说过),但其他错误地管教方式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在潜意识里却更难清除。我记得在4岁时因为不刷牙被管在门外,那次我哭得很伤心。但从此以后,我也学会了闹矛盾时就把他们反锁在门外。再大一点,应该是上小学,我和母亲矛盾激化,具体事项已经记不清楚,但冲突却总是以我错收场。

9.无论真相如何都是我的错,一方面因为我是她儿子,另一方面因为她身体有病。我最记得的一句话是“你妈有病,你要让着她。”现在想来他们说的都对,无论如何都是我的错,因为她是我妈。但那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思考,可那时候我只是个孩子,心智还不熟,情感还不充足,负面情绪没有释放和疏导的渠道。全家人都说是你错了,没有任何道理就是因为她是你妈。

10.我从小自尊心强,可想而知,那是多么大的委屈、孤独和无助。面对“所有错都是你”的指责,幼小的我无力反抗,于是我只能选择委屈求全,或是默默让自己变得优秀,只有是这样才能在他们面前有存在感,才能有资格选择包容和原谅。

11.人总是会遗忘痛苦的记忆,但痛苦的反应机制却残留在记忆深处无法抹去。我现在能理解父母是为了纠正我的恶习而对我严加看管,但这样的管并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激化了我强烈的反抗意识。于是,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渴望长大成人,因为我觉得成年人的相处方式比孩子们的相处方式更能获得尊重。成年人是独立的,可以选择离开,或者选择接受,但孩子没得选。

12.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地我也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善意,我也能化解心中矛盾,但内在的批评者却常常不经意冒出来

13.其实,我并非是不知事理,胡搅蛮缠的人。不过,在小时候只有外婆和我讲道理讲原则,而我也只愿意听我外婆劝,我对外婆的爱也正是源于此。其实,讲道理和有爱并不矛盾,但需要会教会管,否则错误管教方式不仅会伤害孩子,反过来也会伤害父母。

14.回忆这段往事不是责怪我父母,而是希望对其他父母有所借鉴。少一分批评多一分关爱,少一分情绪多一分欢乐,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善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