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入股票的理由中,赛道选择是最关键的第一要素 买入的理由,不同风格的选手可以给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

 致志不渝 2022-04-19

买入的理由,不同风格的选手可以给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人迷恋于技术指标和图形,有的人最爱的是财务报表分析,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一些难以解释的偏差,与预期的偏差。而成长价值投资者,只问三个问题,赛道是不是足够好,在这个赛道里为什么选这家公司,当前价格适合投资这家公司吗?个人认为赛道选择是最要紧的第一要素,很多人初学价值投资,智能选股器一搜索,马上发现一些市盈率低,增长不错的公司,so easy,实际操作买入后却是始终不涨,书上说的好公司越跌越买肯定没错,于是层层加码,这就变得越来越危险。这里面犯的是什么错误?智能选股器并不能帮你选择赛道,而赛道又是第一要紧的影响因素,忽视这一点,还是在掷硬币选股。

商品和行业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以家电行业为例,借用下面这张图来说明,总体而言分成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最终进入衰退期。不单单是家电,其它消费品,其它行业也都是差不多的,可以用这四阶段来进行分析。

界定四个阶段的标尺通常是用商品渗透率和增长速度(斜率)来加以区分,渗透率小于5%,市场总量增长极其缓慢,消费者普遍持怀疑态度,处于这个导入期阶段的企业,研发投入大,销售净利润极低,资金缺乏,就一个词:难熬!相应的,新产品能不能最终被市场接受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整个行业被证伪。哪怕到最后商品成功地被市场接受,很多公司也早已死在了成长期来临之前。这个阶段进行投资,失败概率极大,一旦成功的最终收益率也极高,典型例子,1%的存活率,成功后的收益率可能是百倍千倍,且投资时间很长,适合风投,对普通股票交易者风险比较高。

一些商品慢慢走出导入期后,渗透率超过了5%,市场总量增长明显加速,此时在行业内占据先发优势,以及研发、财务、营销等各方面都优秀的公司更是以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的姿态脱颖而出。消费者从对产品的怀疑态度,慢慢转变成部分人开始接受,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周边人的判断,造成愈演愈烈的需求连续爆发,而生产商刚开始对这种转变普遍认识不足,产能不足造成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其它企业也开始加入竞争,由于市场总量增长速度较快,大部分企业都能活的很滋润。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产能的投入,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需求毕竟不是可以无止境增长的,渗透率达到一定高度后,想买的差不多都有了,此时市场进入成熟期,全市场的增长靠的是换新,或者人口增长的自然红利,市场销售总量还在增长,增速却大幅回落,总销量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保持平台走势,行业内玩家前期过于乐观,投入大量资金增加的产能变得开始过剩了,此时是竞争最剧烈的时期,优秀的企业凭借技术,资金,人才,质量,品牌等优势,挤占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还能保持销售业绩继续增长,而劣势企业越来越难过,销量和利润大幅下降,出现连续亏损,最终大部分只能黯然退出。

衰退期通常是有别的替代产品开始慢慢挤占本已稳定不再增长的总体市场份额,行业亏损面加大,只有少数成本控制特别优秀的企业还能保持住少量增长,比如煤炭行业里的神华。其它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当全面替代变成现实,原来仅存的寡头也完蛋。

个人认为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盯住的是成长期的赛道,特别是在刚刚走出导入期的那个时刻,行业里玩家不多,很容易观察出每个玩家的护城河深度,以及企业内在的软实力,在这个时刻对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做全面分析相对要容易一些,比如扫地机器人行业目前就处于这个阶段,行业里优等生一目了然,科沃斯石头科技,iRobot,当前就这三家算得上学霸,获胜概率相当大。考虑到在后面较长的一个时间段,行业销量会保持高速成长的斜率,高增长对应的估值自然可以高出一线,预期影响估值,原理一点不错。科沃斯现在的高估值不是没有道理的,iRobot低估值是因为市场已经在考虑中国双雄崛起会带给它的冲击,不过至少在一两年内它还是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的。石头科技是最被低估的公司,这里不想多评价了,牵涉到买入三要素里第三个问题:价格,这里不多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另外一篇谈估值的文章,网页链接

回到赛道问题上来,个人观点再强调一下,赛道比什么都重要,在衰退期的赛道里,你只能给优秀企业5-10倍估值,在成熟期的赛道,优秀企业20-30倍左右合理,在成长期赛道,50倍,100倍都有其合理性,要看商品被市场接受的确定性如何,市场天花板有多大,企业内在气质等等。科技,医药等行业里80倍,100倍的估值,为什么能普遍被市场接受,原因就在于赛道,在于其在商品和行业生命周期里所处的位置。导入期赛道也值得研究,不过介入时机要谨慎,这里的估值允许更高,两三百倍常见,甚至亏损企业都值得关注,但风险非常高,什么时候介入,要仔细研究。个人而言,最看重的是成长期赛道,最愿意投资的时间段是刚刚走出导入期,开始进入成长期初期的赛道,此时介入,未来的收益空间会是非常巨大的。

谈完估值问题,必须再聊一下风险,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关注的风险是不同的,成熟期最大的风险是对手优秀难以超越,成长期初期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产品被市场接受的可能性会不会夭折,毕竟刚刚走出漫长的导入期,刚刚有消费者开始关注,能不能得到持续关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有不确定性,这是最重要的风险!比企业的内功更重要,原因是当这种不确定变成现实,赛道里所有的企业都将是灭顶之灾。而没有这种风险的情况下,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你哪怕选错企业,依然有很多的机会去纠正你的错误,损失本金的可能性不大,差别只是少赚而已。毕竟离成熟期还较远的,企业被人家挤兑得难以生存的可能性极低。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在今年4月底买入前,我询问了身边的朋友扫地机怎么样,并让我太太也去她的朋友圈问了同样的问题,得到的回复惊人地一致,那破玩意就是个摆设,智障。我不死心,网站上买了一个当时最新款的T7,从买回来的那天起,全家都喜欢上它了。可见在之前几年的导入期里,消费者有多不待见这一新的商品。这一点恰恰排除了我心中最担心的那个风险,让我意识到,市场偏见造成了赛道和公司被严重低估,整个赛道进入成长期初期的投资机会来临了。在这之后,才会有公司选择,介入价格选择那两步,不确定的赛道,千万不要去继续后面那两步。

最后再次重复一下我在买入前必做的三步评估,

第一,赛道评估,我只选成长期初期的赛道,同时关注导入期的公司,观察他们是否已经进入了成长期。

第二,好赛道中的公司评估,注重企业软实力,关注护城河深度。

第三,价格评估,尽量以较低的估值买入,给自己更大的安全边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