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陪读:巴菲特历年致股东信精要08

 仇宝廷图书馆 2022-04-19

沃伦·巴菲特:我们是在1965年5月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该公司在上一财年末(1964年9月)的净资产为2210万美元,已发行股本1137778股,每股净资产19.46美元。

至1975年末,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将已发行股本减少为979569股,同时公司净资产增加到9290万美元,或每股94.92美元。总的说来,每股净资产的年复合增长率略微超过15%。

——摘自巴菲特1975年致股东的信

唐朝:历经1972~1974年的全球大熊市洗礼,1975年美国股市大涨,当年标普500指数收益率37.2%。巴菲特也是经历了“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之后,突然遇到“东风逐君来,吹散眉间一点春皱”,有点开心。

于是在1975年年报里,给股东们算了一次自己入主伯克希尔11.25年取得的成果:每股净资产年化增长率略超15%。

相对Sp500指数1964年末至1975年末,合计十一年,含股息总收益只有57.5%,年化约4.2%的数据,略超15%应该是让他很满意,所以按捺不住想嘚瑟一下的心情。

否则按常理,收益总结应该放在1975年3月31日发出的1974年年报里才正常,十周年总结嘛。

45岁的小巴还是太年轻,没沉住气。要是再忍一年出来嘚瑟,明年,1976年,将是他从1957年拥有公开业绩至今,全部65年投资生涯的收益率巅峰:59.3%,净资产年化增长率将超过18%。

你看,股神也是人,常人。和你我的那点儿小心思差异不大,哈哈。

另,关于每股净资产数据,2210万/1137778≈19.42,9290万/979569~94.84,与原文数据有细小差异,估计是期内股本有微小变化,计算时分母使用的加权股本数。

三文鱼:是不是那些年,巴菲特每年发两次年报?估计当时主要想着,终于把剥壳虾,咸虾翻身了。炒股炒成股东,差点翻车,现在翻身了咋能不嘚瑟一下。

唐朝:在1961~1969年期间,有过一年发多次致合伙人信的经历。在致股东信的时候(伯克希尔阶段)都是每年一次年报。

2022年2月10日

沃伦·巴菲特:不管股市每年出现多么剧烈的涨跌,只要我们持有的企业在未来几年内能保持出色的经营业绩,我们就一定能从我们的股票投资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你们可能注意到了,我们的重仓股很少。

图片

我们以长期投资的眼光来选择这些股票,并像购买一家未上市公司100%股份一样来考虑以下这些因素:

(1)企业具备长期竞争优势;(2)管理层能干、诚实;(3)市场出现低于产业资本整体收购(退市)的诱人价格;(4)是我们熟悉的行业,我们有能力判断该行业的长期前景。

找到同时符合这些标准的投资,很不容易。这也是我们集中持股的原因之一。

——摘自巴菲特1976年致股东的信

唐朝:1976年,是巴菲特拥有公开投资业绩的65年投资生涯里,年度收益率的最高纪录。当年赚了59.3%,突破了管理基金时期的历史记录:1968年的58.8%。

这也是65年里,巴菲特仅有的两次收益率超过50%的年份。

1976年,巴菲特首次在年报中披露自己的非控股类公司持仓,这一惯例一直持续到现在。

附图就是持仓表,全部持仓总投入7540万美元。其中目前市值超过300万美元的一共8只,这8只的买入成本5842万美元。

核心主要就是两家公司:①GEICO保险,投入了1942万美元买入的GEICO可转换优先股(后来全部转成普通股了),以及投入了412万买入的GEICO普通股;②投入1063万买入的华盛顿邮报股票。

这两只股票都算持有了一辈子。

GEICO逐步收购了全部股份,退市成为全资子公司至今。邮报一直持有到2013年,持股期长达40年。若非邮报重大转型分拆出售报纸业务,巴菲特的持股可能依然不会卖。参看《巴芒演义》256页。

1976年,巴菲特首次公开了自己的选股标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除了第三条价格要求从诱人放松到合理之外,其他三条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这就是那种很早就想清楚了原则和目标,然后按照既定方针走了一辈子的神人吧。

Lucy.lu:现在的唐老师也是按照既定原则,方针走,买点买,卖点卖。超级踏实,舒服。

唐朝:是的,按既定方针办,是一件特别舒爽的感觉。

Tracy Xiang:自从慢慢接触这种思考投资的思路,外面那些分析什么宏观的,技术的都是什么魑魅魍魉。

Viky:产业资本整体收购听着很拗口。

唐朝:有点,但不好翻。他的原意就是“市场上懂行的私人资本愿意整体收购这家公司并退市所能给出的价格”。

而且用退市二字其实也还是不合适,因为巴神投资对象并非我们理解的“上市公司”,有很多就像中国现在的一级半市场一样,并没有在哪里挂牌公开交易,很可能只是有个负责登记的地方,然后有经纪人一对一撮合。

我用退市二字,是考虑了我们只投资上市公司,特意强调巴神的意思是“哪怕以后没有交易价格了,这家私人资本依然愿意收购所出的价格”。

2022年2月11日

沃伦·巴菲特:1977年纺织业务的表现依旧低迷不振。过去两年我们乐观的预期纷纷落空,这或许是我们的预测能力太差,或许这就是纺织行业的本质——无论你怎么挣扎和努力,销售与制造的问题依旧存在。部分是行业问题,部分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有股东质疑我们为什么不离开纺织行业。虽然从长期资本回报率角度看,纺织业确实明显低于我们的其他投资,但我们继续留下来有这么三个理由!

第一,我们在纽贝福和曼彻斯特的工厂都是当地最大的雇主,员工年龄普遍偏高,缺乏转换工作的能力。同时他们确实在尽力配合公司努力改善成本结构和产品组合,期望公司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第二,管理层也相当努力,愿意承认纺织业务所遇到的困境。尤其是在1965年经营权易主后,肯·蔡斯一直无怨无悔地协助我们将纺织业产生的现金流入,调拨给保险部门去做收购扩张。

第三,员工和管理层的努力,加上对制造与未来销售的乐观预期,我认为纺织业务应该还可以勉强维持微薄的利润空间。

——摘自巴菲特1977年致股东的信

唐朝:1977年年报,巴菲特阐述了自己明知道纺织业回报不佳,却依然不愿将其转手卖掉或者关门清算的原因。

从价值观角度说,这是巴菲特不愿意再成为人们拿起干草叉包围的“可恶的吸血鬼”(参看《巴芒演义》第十四回),想做一个被人喜欢的人,且此时财富条件也足以支持他放弃一些利益去做一个被人喜欢的人。有选择真好。

但其实从利益角度说(我并不知道巴菲特此刻是否已经如是想,这只是一个阴暗方向的猜测),这种“牺牲”恰恰是用真金白银,持续N年向有出售企业意向的企业主发出信号:

我们不是二道贩子。我们可能是你倾注了心血的企业,唯一靠谱的归宿。

为了企业、为了跟你半生的老员工有个安心的归宿。对于已经富裕的你来说,情感、友谊、尊敬和爱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哪怕我们报价低一些,但我们依然是你的首选。

因此,我们不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将这种坚守视为伯克希尔的一项广告支出,是为了未来少支付收购对价的开支。虽然对于巴菲特而言,很可能仅仅只是出于善良而做出的选择。

巴菲特的一生证明了做好人不吃亏,做好人照样能赚大钱。你今日的体面行动,总会在人生旅途中的某个时刻,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你。

我个人非常建议朋友们:不管是因为价值观考量,还是纯利益考虑,尽早开始“装”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好人吧!“装着装着”你就真的会成为好人,因为又踏实又快乐又赚钱又招人喜欢呀,一不小心就会“装”上瘾,成功地“装”了一辈子。

Lucy.lu:有选择真好。做好人真好。有能力付出也非常好。一切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唐晖:你“装着装着”你就真的会成为好人,因为又踏实又快乐又赚钱又招人喜欢呀,一不小心就会“装”上瘾,成功地“装”了一辈子。

Bp:留着纺织厂,不但养活一帮人,还可以不断提醒自己当初多么傻,赢麻了好吗?

舞动:老唐,巴芒演义里好像提过巴神当初也想把伯克希尔卖给芒神还有一个朋友忘了叫啥了,只是另外两个人没有接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巴神觉得不是好生意了,为啥还想让朋友接手?

唐朝:想卖给芒格和戈特斯曼。只要没有隐瞒和欺骗,交易若发生,本身是双赢的。

初心:唐师不用装,就是又快乐又赚钱又特招人喜欢的好人耶。

三文鱼:两种因素都有吧,既有做好人的动力(以后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好企业),又有做坏人的阻力(被骂“万恶的资本家)。况且,目前的困境企业又卖不出好价格,那就继续拿着呗。一举多得啊。

IE:我非常喜欢这一句。“我个人非常建议朋友们:不管是因为价值观考量,还是纯利益考虑,尽早开始“装”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好人吧!“装着装着”你就真的会成为好人,因为又踏实又快乐又赚钱又招人喜欢呀,一不小心就会“装”上瘾,成功地“装”了一辈子”。

以前即使看到这句话,也没有相应的智慧产生感触。老唐的言传身教,让我逐渐发生改变。谢谢老唐!

蓝天白云:从2017年开始关注老唐,到现在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分享观的影响最大,一路走过来,每天跟着老唐的步伐学习,最重要的事情是学到如何做人、做事,而且还顺带收获了点投资方面的知识。

黑人牙膏:社会就应该大力宣传走正道从而赚大钱的事例。而不是做着违背社会道德、违法乱纪的事发发大财的案例。

唐朝 :在你的留言基础上,修改半句:社会就应该大力宣传走正道赚大钱的事例,而不是表扬好人无私奉献、甘守清贫的精神。

Bobby: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总会发现周围总是听说或者见过某个人因为不那么正直,不那么善良,反而发了大财。

朋友亲人们之间总是说,那人做了什么什么,现在过得也挺好!甚至很多人说,真正能赚钱的项目都写在《刑法》里……这种扭曲伴随着我成长,让我觉得诚实正直的人都只能被这个社会欺负,永远发不了大财,只有打擦边球走捷径才是发财致富的“正道”。

走进书房接触到真实的价值投资后,终于明白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假象,为什么要坚守正直诚实善良!谢谢你,老唐!

K.J:延长故事线,得失或相反。大点远点的视角看问题,会豁然开朗,短期的让渡会长期受益。当然,就像巴神老唐一直说的,得有能力让自己有得选,不至于短期的放弃就让自己伤筋动骨。

青衫:做一些不求回报、举手之劳甚至只是顺水推舟的好事,填补人情淡漠,于人于己有益身心,随着个人成长进步,这些“举手之劳”能效用渐长,足矣。

小英英:模仿是人生一项绝技。

随风飘舞:小时候看过一句话说假装自己很开心,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是真的有效!笑着面对一切,一路走来遇到的都是好人,包括幸运的遇到您!

价值人生:老唐,装好人其实就是做好人,只不过那些自己不去做好人的人,把做好人说成装好人了,这个鼻祖应该是刘备吧,别人说他装了一辈子好人,装成了皇帝,装一时好人不是好人,一辈子装好人才是好人。

灵儿:忍不住要感慨:大家这样“装”下去,圈里不但财富自由,还长命百岁,老唐,开办私塾学堂吧。正是最好的时刻。

史岭:论起对巴菲特的理解,无人能出老唐之右。

Peter:真诚,善良,守信,担当是这个社会缺少的,更显的巴神的人格魅力。

好奇求真:以人为本,即使没有收获财富,也收获了善良。

2022年2月12日

沃伦·巴菲特:保险公司提供的标准化保单很容易为其他人所模仿。他们出售的唯一产品是承诺,保险执照不难取得,而费率也是公开的。

行业商标、专利、地点、企业历史、原材料资源等都不重要。消费者对于保险也没什么特殊要求,各家保险公司无法用消费者定位差异来避开竞争。

在企业的年报中,常常看到某企业强调自家管理层的重要性。有时这种强调是事实,有时也是瞎扯。

但不可否认的是,保险行业的本质使得管理层的表现,对于公司绩效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幸运的是,与我们共事的是一群优秀的经理人。

——摘自巴菲特1977年致股东的信

唐朝:1975年巴菲特非常失望地吐槽“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保险业务,我目前完全没有信心去预测我们明年的保险承保收益”。

结果1976和1977年保险业净利润就持续飙升,小巴同志心情大好,颇有点“杖藜徐步转斜阳,享受浮生一日凉”的气魄,致股东信里对保险业的表述为之一变。

他说:“我们的保险业务在1977年持续获得大幅增长”,然后开始夸自家的管理层优秀。不过,他的这段夸赞,将保险业面临的困境和优势来源说的非常清楚,值得一录。

Glenn:保险业面临的困境:标准化保单很容易被其他人模仿;优势:我们的管理层能干。

落入凡间的松鼠:就是特别难的意思,远远避开就好了,哈哈。

三文鱼:原来保险牌照不难取得,还以为这是一个门槛。我以为有优秀的精算师,可以比同行定出更准确的费率很重要。但巴神说了,优秀的管理层才重要。

jimmy_etf:Geico不是通过公务员群体定位取得一定优势么?老巴说这话是说想再扩大规模就无法客户定位了么?

唐朝:他不是说人群没有差异,而是说不管什么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没有差异——都是同样品种、同等保额下越便宜越好。

jimmy_etf:理解了,谢谢老唐解释。

好奇求真:产品同质化,只能依赖管理差异化。

2022年2月1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