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陪读:巴菲特历年致股东信精要11

 仇宝廷图书馆 2022-04-19
沃伦·巴菲特:1979年,伯克希尔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这表示在每天的华尔街日报证券版将可以看得到我们的股价。在此之前,不管是华尔街日报还是道琼斯指数都不报道我们的经营情况,哪怕我们的净利润已经数百倍于它们常常报道的一些公司。
现在挂牌上市后,当我们披露季度经营情况后,华尔街日报将会立即报道相关讯息,这帮助我们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信息发布难题。
我们的股东是相当特别的一群人,这影响着我撰写年报的方式。举例来说,每年只有2%左右的股票换手,因此每年年报的撰写可以避免重复之前叙述过的内容。
另外,很多股东手中的伯克希尔就是他们的第一重仓股,他们愿意花时间研读伯克希尔年报,所以我们也不担心年报太长,我们努力提供所有我们认为有用的信息给全体股东——这份报告始终由我本人亲自执笔写作。
事实上,一家公司往往会吸引同类型的人成为其股东。若公司注重的是短期业绩或股价波动,那么喜欢这些特点的投资人便会汇集成为其股东。而若公司不尊重其股东,最终投资者也会以相同的态度回报它。
菲利普·费雪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投资专家与作者,他曾将一家公司吸引股东的方式比喻成餐厅招揽客户的方法:餐厅会标榜其特色,如便利的快餐店、优雅的西餐厅或特别的东方食物等,以吸引好这一口的客户群。若服务好、菜品好、价钱公道,客户就会经常光顾。但是餐厅却不能时常变换其特色,一会儿是法国大餐,一会儿是外卖披萨,什么热火追逐什么,最终一定会导致所有顾客的愤怒与失望。
同样的,一家公司也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投资者口味,有的要高股息、有的要长期成长、有的想短期热点。所以我们对于一些公司总是希望自己的股票“交投活跃”感到疑惑不解,感觉上这些公司好像希望原有股东赶快滚蛋,以使新股东尽快加入。
我们不这样。我们希望老股东一直喜欢我们的服务、我们的菜单,而且常常来光顾。我们很难找到比现有股东更合适的人来做我们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期望公司的股票保持超低转手率,这表示我们的股东了解并认同公司的经营与愿景。
唐朝:1979年,伯克希尔终于成为我们习惯上理解的“上市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之前的状态类似于中国当下的一级半市场、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地位。
这次“上市”并没有发行新股融资,只是相当于公司出一点费用,给老股东们提供一个便利的交易场所和信息接收渠道。
49岁的巴菲特终于成为了每天出现在证券版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老唐今年也49岁,还是一个家里蹲的唐蹲蹲。
本段文字,巴菲特重点阐述了股东和公司之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其实投资体系也一样,任何体系都只能适应一部分符合特点的公司,总会有部分企业是你无法覆盖的。你可以选择自己最认可的系统,并娴熟利用它。
但体系不能经常换,你要什么火热追什么,那就像餐厅一会儿卖龙虾,一会儿卖烤串,一会儿卖凉皮,一会儿卖咖啡,结局一定是一个大写的死字。
——摘自巴菲特1979年致股东的信
Bp:你49还是家里蹲是因为,①你比老巴晚理解价投10年。②你就爱家里蹲。
L.Jie:最后一段想起院友们分享的这段语录:网友:怎样才能改变茅台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啊?
段永平:多推一些便宜的非53度酒,包括茅台啤酒和红酒,甚至茅台米酒啥的,以及茅台矿泉水,茅台酒店,茅台手机,茅台空调,加快推出的速度,五年出厂的规矩也不要了,假酒也不管……。十年后,茅台的地位就应该彻底不一样了。(2015-02-16)
伯涵:任何体系都只能赚到符合这个体系的钱,而将不符合这个体系的机会(更多的是风险)排除在外。要坚定,做墙头草并不会“两面光”,反而容易被左右轮番打脸。
戳锅漏BearG:我们这儿有个酸汤兔儿火锅,很是鲜美可口可,做了也20多年了,从来没火热过,但也从来没缺过生意,老顾客+口碑相传的新顾客。一如既往的坚守,换来顾客的指名购买。很多追逐热点追逐话题的餐饮店大部分都不见了。
唐朝:好例子。
星光《BEYOND》:我们就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代表。话说我们中国也可以这样上市吗?不融资增发新股票。
唐朝:我大A还不行。
人间道:巴菲特是怎样看待股东的,我是说,如果公司经营的好,不存在股市再融资的需要,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其实可以不用理睬二级市场股东,不在乎股票价格,是因为他把股东当成是对他本人的信任以及对他理念的认同的同路人了吗?
唐朝:对,巴菲特说过,虽然我们是一间股份公司,但我们是以合伙企业的态度对待股东。
土龙木:我有个疑问,我刚才又特意的查看了一下,伯克希尔是在纽交所(nyse)市场上市,不是在纳斯达克(ndaq)市场上市。不知道我的信息和理解对不对……
唐朝:《巴芒演义》353页写的有。伯克希尔1979年在纳斯达克挂牌,1988年(11月29日)转去纽交所挂牌上市。
土龙木:嗯嗯,记住了,我又少了一个疑惑。
2022年2月22日
沃伦·巴菲特:过去几年,我们一再强调买入“有转机的公司”常常会令人大失所望。这些年我们大约接触了几百家这样的公司,最后不管真正投入与否,我们都持续追踪了它们的后续发展。
在比较过预期及后续表现后,我们的结论是:当能干的管理层介入一团糟的企业时,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风,极少有例外。
GEICO或许是一个例外。从1976年的破产边缘东山再起,杰克·伯恩的优异表现是它能获得重生的核心因素。当然,即使身陷于财务与经营危机,GEICO当时仍保持着最重要的产业竞争优势也是关键。
身处于广大的车险市场,有别于大部分营销组织僵化的同行,GEICO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低营运成本公司,所以能够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赚进大把钞票。几十年来都是如此,即使它在七十年代中期发生危机时,也没破坏它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
GEICO的问题与1964年美国运通爆发的色拉油丑闻事件类似,两家公司都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没有被一时的打击摧毁根基。就像身体健壮的人长了一个可切除的肿瘤,只要遇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就能化险为夷。
——摘自巴菲特1980年致股东的信
唐朝:今天这段里面,有一句广泛传颂的格言:当能干的管理层遇到一团糟的企业时,往往最终是后者占了上风,极少有例外。
不过,少数的例外总是格外吸引眼球。哪怕巴神看了几百家公司里面,也就GEICO和运通算是落难王子、转机成真,比例其实相当没有性价比。
但先人一步下注“转机”并大获成功,给大脑带来的快感往往比下注优质公司持续大赚更强烈。就好像拿了一把烂牌打赢了,愉悦感会远远强于起手就是双王四个二所带来的胜利。这是我们大脑的天性,没人能彻底克服。
只是我们需要记住,如果我们某一天关注了所谓的落难王子,一定要注意陷入危机的公司,原有的竞争优势只是被其他糟糕的、可分离的部分掩盖,还是已经被破坏了(分辨它们并不容易)。
如果是前者,或可一赌。如果是后者,还是趁早远离较好。
伯涵:癞蛤蟆太多,公主亲上一口能变成王子的寥寥无几。
无语:老唐早上好,落难王子关键是要分辨还是不是王子是吧。
唐朝:对,万一是蛤蟆,就讨厌了。巴神说他后院里丢了一堆蛤蟆。
不落的太阳:就像老唐在分众上的成功,给大脑带的快感往往比在茅台持续大赚更强,意义也更重大。
不期而至:寻找困境返转的公司真的需要火眼金睛,因为大多数都困得睡着了,而且醒不了。
唐朝:就是,躺平多舒服,挣扎多费力。
沈阳郭宝荣:一生投资中能遇见几次落难王子是幸运的、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有幸遇见了就不要错过,前提是你能够清晰的确认真的是王子,王子可不多哦!
素菊:虽然拿了一把烂牌打赢了的愉悦感会远强于好牌的胜利,但我还是喜欢拿到双王四个二轻松胜利,这应该也是性格使然。
砺锋:当能干的管理层遇到一团糟的企业时,往往最终是后者占了上风,极少有例外。不禁想到当一个优秀的足球教练,遇到一个中国男足。
周明芃: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对世界500强CEO提拔前最近的一个岗位调查,大部分CEO都是由距离最近的职级提拔上来的,但只有30%~40%能够带领公司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那些跨职级突击提拔的CEO有60%~70%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只不过那些突击提拔的企业,因为可得性偏见,绝大部分企业已经消失在500强名单中。
这个和下注困境反转企业是一样的,大量的企业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何况分辨护城河是否消失并不容易,对我们来说属于跨越七尺高的栏杆一样。
2022年2月23日
沃伦·巴菲特:有点不可思议的是,若保险公司持有的股票投资组合大幅下跌,可能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生存。但若换作是债券价格大跌,却一点事都没有。保险公司的理由是不管现在的债券市价是多少,反正只要到期之前不卖出,便能按照票面价格赎回,所以短期价格波动无关紧要。
但真正的情况却是,保险公司很可能为避免确认损失而有意拒绝出售大跌债券,从而导致错过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
更严重的是,由于保险公司资金主要是来自于保户所缴的保费,同时产险的投保期间较短,一旦保户规模缩减,资金流动不足时,将被迫出售部分债券,使损失浮出水面。
更惨的是,有些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出售更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或是不管保单价格多低一概照单全收,以维持流动性。这两种做法无疑是杀鸡取卵,对于公司与产业的长远发展皆会造成重大伤害。
再保险行业事前可先收取巨额保费,但灾害发生与理赔过程却可能在很久以后。这种感觉有点像青少年第一次拥有自己的信用卡,致命的吸引力会使大笔资金涌入这个行业。
导致的结果就是,如果某年没有发生大灾难,大量出售的低价保单会导致往后几年的承保利润变得很差;相反,如果某年有大灾难发生,更大的灾难将会降临在保险公司身上,因为有些同业可能会无法履行与当初客户签订的合约。
——摘自巴菲特1980年致股东的信
唐朝:今天,巴神继续碎碎念保险行业的困境。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买保险股,但这些知识和观点依然很有价值,咱们还是收录了,不把它归入啰嗦。
巴菲特最后一段所说的更大灾难,指的是部分保险公司无力履约时,将不得不由行业担保基金和剩余有履约能力的保险公司来承担损失,避免保单无法兑付的事情冲击行业信誉。
保险行业出售的产品就是承诺,一旦人们不相信保险公司的承诺了,整个行业都会崩塌。
庞震撼:短短一篇,说明了几个问题:1.时间成本。2.资金的长期稳定性。3.对未来要承担的风险不能过于乐观。4.有美女良言相劝时,马上拴马留人,机不可失。
唐朝:庞地主看得透。
L.Jie:好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一种先天优势呢?就像一个词说的天赋异禀,保险天生缺乏差异性,而白酒自带的属性更容易赚取持续的现金流。
唐朝:对,我们这么懒的投资人,就是要聚焦那些“天生的、强生的,命中注定会强大,偶失前蹄才是意外”的生意上,才有机会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周明芃:很多人购买保险股以巴神也买了作为理由,这是对巴神的误解,巴神买保险股仅仅是为了浮存金,另外国内的保险公司大量投资在债券上,股票仅仅占极少数,大量的保险金浮存金成本高到无法想象,寿险公司的保单假设短时间内很难被证伪,决定这个行业是个七尺高栏杆的行业。
2022年2月2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