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自信是可以学来的——读/谷爱凌/《自信是可以学来的》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2-04-19

美是什么?

自信从何而来?

最近,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中国冰雪之夜活动中,谷爱凌和大家聊了聊她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关于美:

其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美的定义永远在改变,但是内在的美永远不变。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去当慷慨、善良和自信的人。

关于自信:

再举一个例子,对我来说,滑雪是我最大的自信来源。我八岁时刚开始滑雪,我是我们队上唯一一个女孩。而且我当时上的学校是全女学校,所以我见到这些男孩们觉得:哇,像外星人一样,我怎么和他们去交流?太可怕了,我不敢跟他们说话。

但是当我学一个新动作的时候,他们会问我:“爱凌,你怎么学会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当他们学会的时候,我也同样会问“你在空中会看到什么?你落地的时候感觉是什么样子的?”所以通过滑雪,我找到了友谊;通过滑雪,我找到了自信。不是通过长相,是通过滑雪,通过运动。

通过滑雪,我变成了最好的自己,我找到了我的平台,找到了方法去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运动,这是我的目标。其他人也能通过运动,通过自己的热爱打破自己的界限,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夜读丨谷爱凌:自信是可以学来的

作为语文学习设计者,如何设计让学生学会学习,建立学习自信的学习过程?

首先要改变对“美”的认识。

在当前评价体系中,“美”的评价标准大部分依旧停留在“高分”。高分之美,有一定的价值,人人都想要这种美,而人和人又大不相同,不是所有人都天生具有这种美。而这种高分美的时间性价值又是特定的,过了中、高、研究生后,考分能力逐渐退化其成长的价值,它的美是一个逐渐褪去的过程。


步入社会,美的标准发生了改变。它变成一种谷爱凌所说的自信。

学习的自信又是什么?

且看,谷爱凌从学习喜欢的滑雪中,找到了自信,因为这种自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拥抱谷爱凌”(守望,班级里的“冠军谷爱凌”还是“拥抱谷爱凌”)。

而事实上,班级里的“学习冠军”,很少有主动“拥抱”(不是行为上的拥抱,是广义的拥抱。)失败者的自信,以及给以对方注入自信的自信。

甚至,会和“目标单纯”的教师一样,“瞧不起”这些失败者。

一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压力。他们需要更努力,以确保在下一次竞争中获得优势。

二是他的竞争性环境决定了他不能够停下来拥抱他人。所以,他们没有时间拥抱失败者,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同情心,同理心…

半年来,在学习共同体的班级改造中,已经有一半的孩子明白了“谷爱凌式样的拥抱”。

我和孩子们分享的学习共同体意识是,与弱者协同。

意味着这些“优秀的孩子”在拥有学习质量的同时,拥有了一份更珍贵的品格——协同能力。这种通过协同学习所养成的能力型品格,将会是一生的财富,也是当今社会必备品格。

反观弱者,他们逐渐地在这种协同之中,建立起学习安全感,在安全感为基础的学习协同中,逐渐建立自信,实现协助他人的学习能力形成。

学会抱团成长,也是弱者生存的技能。三上册就学过贝类巴在船底做免费的长途旅行,一些自然界的低等生物反而大范围地生存在地球,这些都是协同智慧。

如一个叫安的孩子,原本属于彻底的弱者,作业慢,成绩不理想。在一个阶段的协同观察中,看到这个孩子的作业及时完成了,其原因在于这一组的协同中,有两位不断协同的伙伴。一个严厉,一个温和,一个派任务,一个排计划,这个孩子回答问题也开始响亮自信。虽然在分数上,他依旧是个弱者,而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他的课堂回答质量超越了一半的孩子。

如一个叫小Q的孩子,在接手的开端,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弱者。行为习惯不良,思想偏激,纪律意识不高。而在这半年之中,在学习行为,在思想健康上,总以最佳进步者存在。虽然,他依旧是“得分”的弱者,而其表现出来的“学习气概”,成为许多孩子的榜样。也是教师正面示范的例子。

又如小J,每周有一次不是米饭的午餐,会主动分发餐具,在这种非命令状态下的主动协助,是学习协同中,安全感建立的作用。曾经他们从没获得过举手发言的机会,在学习共同体中,他们成为平等发言者后,他们的思考,数次获得掌声。在这样的学习自信中,他们微笑地帮助着同学。

哪怕,他们依旧是“得分”的弱者,依旧开始绽放出其自身所具有的美,没有高分之美,他们依然很美

之于强者,学习示范的价值,如谷爱凌一般影响着一大群人。在学习共同体的尝试中,强者不断内化协同者的意识,形成组织者、协同者、帮助者、评价者的指导身份,用强有力的思维发现组内协同的问题,继而解决它。

原有以完成任务、获得高分的优秀,转变为完成协同、组内优秀的意识,他们逐渐在自信的理解上增加了一份厚度,美上加美。

通过什么建立自信点,理解美好?

在谷爱凌身上,在班级弱者的表现上,在班级强者的内驱力上,我们看到一个远比“分数美”更高级的东西——协同力。

这是如今社会必备能力。

疫情之下,上海需要在服务型社会与管理型社会中寻找平衡。

此时,一个人所具有的协同能力,会充分地考虑社会生存强者和弱者的需求,实现有限资源的无限协同,这便是中国特色的服务型管理。

大到社会事件,

大到国际事件,

协同力无不体现其价值。

如《人民日报》: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促使国际社会深入思考困扰当今世界的各类安全问题。主席指出,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中国倡导各国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不仅为缓解乌克兰危机、推动局势转圜发挥建设性作用,也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重要力量。这一种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正是在学习共同体的尝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孩子们会理解单个优秀虽然好但不是最好,人类命运共同好才是好的世界观。

这种观念是由语文的学科育人所影响渗透的。

已是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孩子的分数、教师绩效高低的旧时代,必然导致新的问题,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双减背景下,学习设计的变革如何以语文工具为手段实现育人的变革。强调各方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协同学习观,建立安全的学习环境,是一条有意义的,长久发展的出路。

无论是从个人层面,国家层面,国际环境层面,我们的语文学习,正需要建立协同的学习设计,在学习中形成协同能力,以这种能力为优势,拓展语文知识积累的壁垒障碍,关注人的学习力。

尤其是时代背景下,儿童不断扩大的知识面现状下,其信息接受的程度远超以往历史上的任何时候。

在大量信息积累背景下,儿童具有梳理、比对、分析、汇总的思维意识,具有借助语言文字传递观点,具有利用语言改变行为的能力,需要一种课型的创设,促使孩子们学会适应新环境。

“导图说”,是学习自信的开始,在“导图说”为手段的学习共同体中,自信是可以感受的,也是是可以学来的。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讨论,谢谢!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