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播名人堂】赫伯特·马尔库塞: “新左派之父”

 爱游泳的黑熊 2022-04-19

Herbert Marcuse

赫伯特·马尔库塞

铛铛~一期一会又来啦~

本期我们要介绍的是 “新左派之父”——赫伯特·马尔库塞。

图片

01

学术生平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16年,马尔库塞被征召入德国军队服役,并于之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年,他以论文《关于艺术家的德国小说》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弗莱堡大学,马尔库塞结识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并接受了海德格尔的指导。1928年,他成为海德格尔的助手。1932年前后,马尔库塞首次接触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并深深地被马克思的学说所吸引。1957年,马尔库塞出版了《爱欲与文明》,这本著作尝试将批判理论与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魏格豪斯称之为马尔库塞的“启蒙辩证法”。1958年,马尔库塞推出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由此成为新时代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

      1964年,马尔库塞出版了其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单向度的人》,这本著作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系统的批判。1965年,马尔库塞辗转来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直到20世纪70年代退休。在这期间,马尔库塞陆续发表了一批文章并经常对学生演讲,并且获得了美国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由于他的立场有别于旧左派,并受到新左派运动的推崇,他也被媒体和学生誉为“新左派之父”。1979年7月29日,马尔库塞在德国讲学期间不幸病逝于慕尼黑附近的施塔恩贝克。除了以上提到的著作之外,马尔库塞的主的一要著作还包括《理性与革命》(1941)、《审美之维》(1979)。

02

主要理论贡献

       马尔库塞在批判理论的谱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应该说,马尔库塞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他并不单纯借鉴马克思的批判理论,还深受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其他学者的影响。

       总体上看,马尔库塞与非理性哲学在对待现代技术文明的立场上一脉相承,是具有批判性和否定性的。这种批判既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学者有相互借鉴与承继的关系,又与之相互区别。

       首先,马尔库塞通过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追溯展现了一种他眼中真正的批判理论,这是《理性与革命》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马尔库塞一生的理论都建基于对一种批判的理性主义的追求,他将之看作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尽管马尔库塞也同其他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一样,批判“压抑的理性”,然而,马尔库塞试图说明的是,黑格尔的理性恰恰不同于这种“压抑的理性”,它可以和革命画等号。而与这种理性相对立的是经验的实证主义,他认为实证主义是对经验事实不加批判的服从态度,是对现有秩序的维护,是现代极权主义的真正来源,而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却是与法国大革命的启蒙精神及民主主义紧密相连的东西。这种思想延续至《单向度的人》,就转变为一种对发达工业社会肯定性哲学的批判。这种观点受到了后来诸多学者(如南斯拉夫实践派的柯拉科夫斯基)的批驳,然而对于传播研究来说,重要的并不在于马尔库塞的结论,而是批判理论与实证主义的分歧以及理解马尔库塞的思想立场及其与德国理性主义传统的渊源。

图片

       其次,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努力也是其独特的理论贡献。尽管弗洛姆等人也在融合二者方面做出过卓越的努力,但马尔库塞的贡献在于,他对二者的结合真正以超越现有的意识形态为目标而实现一种基于“爱欲”的人类的普遍自由与解放。《爱欲与文明》集中展现了马尔库塞的抱负。这部著名的著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弗洛姆、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等人的回应,马尔库塞想要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修正去理解现代社会的压抑性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基于对“资本主义文明大拒绝”的鸟托邦式的解放可能性。在马尔库塞看来,文明并非是“现实原则”对“快乐原则”单纯压抑的过程,而是一个破坏的本能逐渐压倒“爱欲”的过程,文明与爱欲的解放并不必然矛盾,恰恰是对爱欲本能的“额外压抑”增加了文明中的破坏因素。而真正的解放是在一个“非压抑”的社会中实现从“性欲”到“爱欲”的升华。

图片

03

对传播学科建制的贡献

       马尔库塞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今天的传播研究来说,马尔库塞提醒我们注意作为一种科学技术的媒介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特征。这个特征有可能直接导向“肯定性思维”的泛滥,从而导致在发达工业社会,人们不再具有批判思考的能力。

       马尔库塞对于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承载物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核心主题之一。在对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的理解上,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学者中的佼者哈贝马斯做出了与马尔库塞迥异的回答。他反对马尔库塞把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传统意识形态的功能等量齐观。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和自动化程度的加深,使劳动变得越来越异化,科学技术割断了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严重扰乱了人的价值活动。哈贝马斯认为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社会的矛盾和经济的、阶级的对立成为次要的关系技术统治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实践和技术差别的消失,用控制自然的方法来控制社会,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伤害人和交往行为,压抑人的本性。正因为如此,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为当代社会设计的解放路径也是截然不同的,哈贝马斯认为通过交往理性的合理化能够化解技术进步带来的人的压抑,而马尔库塞则选择了更为激进的“大拒绝”之路。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学者中的代表性人物,他提供给今天的传播研究一种看待媒介技术的批判性视角。这个视角时刻提醒今天的传播技术和媒介技术研究保持与意识形态的距离,并且时刻反思任何“单向度”化的危险,而这也正是批判理论所要竭力维护的重要思想传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