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听·独家|“当有人独自死去,我的工作就开始了。”——《遗物整理师》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04-19
图片
“当有人独自死去,我的工作就开始了。”——《遗物整理师》
一本书是五星好评还是不要再见?
《任性读书》,给ta好看,给你好听。
大家好,这期节目的更新时间,
就在清明节附近,
今天,杏仁璐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生命的可贵。
今天和大家读的这本书书名是——《遗物整理师》。
杏仁璐4星推荐。
×××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本书官宣
《遗物整理师》,这五个字说出来,就会让人一愣。这本书,在韩国就荣登该国的年度畅销书。同名热播韩国电视剧也获得了不俗的评价。现在,这本新出炉的《遗物整理师》简体中文版,我们一同来看一看书中催人泪下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这本书既是一名遗物整理师的工作记实录与回忆录,也是献给每个人的生死启示录。从一个遗物整理师的视角,深入观照每个逝去生命曾经走过的路,感受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引发我们对生死、生命意义的探讨。
作者表示:“当有人独自死去,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本书作者从事着鲜为人知的特殊的整理工作,专门负责整理逝者的现场。从“为逝者清扫房间”这一工作过程中,以特殊的视角去观察生死,尤其是“孤独死”这一现象,通过探讨生死,思考生命以及生存的意义。
13个特殊现场清扫记录,11篇深度思考随笔,真实故事的陈述,加上对生与死的探讨,深刻而触动人心。本书能令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之余,也给人带来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作者金完,出生于韩国首尔,在釜山长大。大学专攻诗歌,曾在出版和流行产业领域工作,为了成为专业作家,三十多岁时开始去乡村生活。此后一直在日本进行采访和写作,无意间接触到了遗物整理师这门职业,让他有很大的触动。尤其在2011年日本福岛大地震后,金完亲眼目睹了种种死亡惨状,他决定用余生来思考“生命与死亡”的命题。
回到韩国后,金完成为了一名遗物整理师,同时还创立了专门为逝者整理遗物的特殊清扫服务公司“Hardworks”。这本书里,记录的就是他在成为遗物整理师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想。
本书翻译是:孟锐涵,韩国高丽大学应用韩语专业,南京大学韩语语言文学硕士。
杏仁璐补充和大家聊聊前文提到的“孤独死”这个词。“孤独死”是指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特别是指发病后不呼救而死亡的情况。“孤独死”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居多,是全人类社会老龄化的突出表现之一,但也有独居的年轻人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此前,这样的现象在日本尤为突出。而今,“孤独死”也成为了困扰韩国社会的一大问题。在我们中国,杏仁璐也搜到了零星案例。
杏仁璐也搜索到,“孤独死”是人类社会老龄化无法回避的情况,面对这样残酷的现状,各国的各级政府和社区正在积极应对这样的问题,呼吁给与独居人士更多关爱。
回到这本书,那么见证了人生这最后一段旅途的“遗物整理师”,他眼中的这些孤独告别人世的死者,会带给作者、带给我们怎样的唏嘘与启示,我们先一起来听听读者的看法。
×××
今天没想到第一句读者评论就给杏仁璐整破防了:
第一位读者说:翻开这本书,读到一半,忍不住给妈妈打了电话。
杏仁璐看这本书没哭,看这句话却红了眼眶。
第二位读者说,一个大学搞诗歌的韩国人去了日本受了启发然后开了个整理遗物的公司……好想知道他的心理历程,更让我感兴趣。
第三位读者说,孤独的人,死去了无人知晓,只留下遗物诉说着那个人平凡短暂的一生。太让人难受了。
除了缅怀逝者和想起了自己远走的亲人以外,评论中也有人联想到了自己:有读者说: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我们存在的痕迹,要展示给陌生人,带着这种心态,我们的生活方式会不一样吗?
杏仁璐自己回答:会的。已经在朝着尽量不留遗憾的方向去努力了。
也有不同意见:这位读者认为:书中大多是作者对于死者毫无根据的推测,抒发的感情就像没有地基的高楼一样虚无缥缈,很难共情。不推荐
杏仁璐倒是觉得,毕竟从书中来看,站在作者这个角度,只能对孤独死的逝者进行加引号“毫无根据地猜测”,而这个“猜测”,杏仁璐看完全书认为是没有恶意的,就像以前杏仁璐看见网友在网上发表帖子说,清明节在墓地看到一块墓碑,上面的年月显示这里应该是一个小孩子,又在旁边看到棒棒糖,不禁唏嘘孩子的夭折和他家人的痛心。
这种善意的加引号的“猜测”,其实来自于我们每个人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是我们还活着的证据。
RENXINGDUSHU
任性读书人杏仁璐这么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小时候背诵的古诗,经过人生成长岁月的洗礼,突然有一天我们明白了这首诗里的含义,清明节也对我们有了不同的意义。
“死亡”这个话题,在大多数传统家庭一直是不能提的禁忌,我们不讨论、不提起,等到悲伤来临之时,就算是有准备的人,也会措手不及。怎么样才能变得强大,怎么样才能不留下遗憾,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在学习的方向。
今天杏仁璐就想来和大家聊一聊“死亡”这个话题,我们对这个词能多一点理解,也许我们对生活也就更多了一分体会。
《遗物整理师》,书的第一部分,“清理独自死去的人的房间”, 有13个特殊现场清扫记录。描写真实而又克制,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得以去了解逝者的最后一幕。其中有一篇是《帐篷生活》,作者来到一名年轻女性自杀以后的房间,房间的中央竟然有个加引号的“野营地”,一个浅粉色的帐篷支在房间中,帐篷入口处有几个酒瓶,帐篷的背后有几本给予人心灵安慰的图书。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女孩最后的视角,是能够看到帐篷顶端的,作者想,一个把生活当做野营,把这些书买回家的女孩,如果有人能懂她,给她关心和理解,她是不是就不会走到这一步。带着这些疑问,作者擦去眼角的泪水,继续工作。
和我们前面资料不同,书中悲剧的主角们不仅是孤独的老人,有年轻人,有贫困人士,也有离开了的宠物或流浪猫狗。在这部分的《穷人的死亡》那一章,文中附了一张配图,是一张韩国的拖欠电费以后的停止供电通知单。让人觉得十分无奈。
更让杏仁璐感动的是书的第二部分,“我的工作有些特别”,是11篇深度思考随笔。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记录了他工作的点点滴滴。
在《拯救你,还是拯救我》这一章中,作者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个年轻女士打来的,问他网络博客中记录的某种方法是不是不会带来痛苦,作者非常警觉,察觉到这位女士的情绪状态强烈不稳定,于是假意推说自己手机没电要换电池,请她稍等,挂掉了这位女士的电话,然后马上报警。
让人揪心的是,韩国警方接线员和基层警察采取了一板一眼的工作态度,他们不停地向作者核对他的所在地和电话号码,作者反复说不是自己有问题,你们应该核对那位女士的电话和所在地。
作者继续与那位女士保持通话,用尽一切办法去获取对方的信息,以方便韩国的警察去救她。这一段描写惊心动魄又充满智慧,最终他向警方提供了可靠的情报。而作者也被韩国的警察带走了,警察审问他为什么在网上写那样的文章,作者不得不慢慢解释自己不是教唆大家要怎样,而是写明白大家“千万不能怎样”。
当作者走出警署,他收到了那位女士发来的短信,三个字:“坏家伙”。他知道那位女士被拯救了。这时,警察对作者表示了感谢。作者在文末说,自己存下了这位女士的号码,他说,我没有下船,我们还一起在船上。
这本书不算厚,里面的故事也都几乎只是一个个片断,和我们爱看的刑侦类小说不同,故事其实都不算完整。
要说是纪实文学,又有很多抒发感情的主观的部分。从内容上,杏仁璐也认为有一些描写会让人产生不适。但就如同杏仁璐前面所说,这样的作品不多,我们是该看得更多,还是该想得更多?这个问题,相信每一个人心里有自己的答案。
《遗物整理师》,杏仁璐四星推荐。
微信公众号 | 听听FM
新浪微博 | 听听F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