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视角读《史记》之四十六 赵国贪占便宜惹大祸

 梦想童年594 2022-04-19

作者 宋玉山

战国末期,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结果秦国大胜,坑杀赵军四十多万人。赵国元气大伤,彻底断送了赵武灵王开创的兴盛事业。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秦国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那么,长平之战的起因是什么?赵国又为什么会败得那么惨烈呢?

《史记》记载,赵惠文王时期,因为有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辅佐,还能勉强与秦国对抗,赵奢还曾经打败过秦军。但到了赵惠文王儿子赵孝成王的时候,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已经很难与秦国抗衡了。不过,赵国仍然属于东方六国当中比较强的国家,老将廉颇属于赵国的中流砥柱。

公元前260年,赵国的南邻韩国,遭到秦国攻击。秦军来势汹汹,一举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城,切断了上党郡与本国的联系,被孤立起来。接下来,秦军拿下上党,已是易如反掌。韩国抵挡不住秦国的进攻,请求献出上党郡求和,秦国同意了。

上党郡守将冯亭却不愿意投降秦国,想把上党郡献给赵国。冯亭派人告知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大喜,赶紧召集群臣商议。

不少人表示反对,说:“圣人说过,无缘无故得到利益,不是好事,而是祸害。秦国辛辛苦苦打仗,马上就要得到上党了,如果我们接受下来,秦国怎么会善罢甘休呢?冯亭的做法,是要嫁祸于赵国。”

平原君赵胜却说:“出动百万大军,征战一年,也不一定能得到一座城池。如今不费半点力气,就能白白得到上党郡十七座城邑。这么大的便宜,不能丢掉。” 赵胜是赵王宗亲和赵国重臣,说话很有分量。于是,赵孝成王拍板决定,说:“好!”马上派赵胜去接受上党郡。

赵胜到达上党之后,想要封赏冯亭。冯亭却拒绝了,他流着泪说:“我是个三不义之人,不敢接受封赏。不能拼死守卫国土,一不义;不听国君命令投降秦国,二不义;拿国君的土地得到封赏,三不义。”

赵胜只好同意了冯亭的请求,没有封赏他,只是立即接受了上党郡。赵胜知道秦国必定不会善罢干休,于是派大将廉颇领兵进驻长平,做好了抗击秦军的准备。

秦昭王得知此事以后,勃然大怒,命令王龁率军攻打赵国,双方在长平一带交战。交战初期,两军互有胜负。廉颇见秦军势大,就采取固守的策略,凭借有利地形,坚守不出。不管秦军如何叫骂挑战,赵军就是不出战,秦军一时也没有办法。

可是,赵国国力虚弱,赶不上秦国,这样长时间对峙下去,粮食会供应不上的。赵孝成王心中着急,屡次催促廉颇出战。廉颇是战国时期名将,有勇有谋,他知道出战必败,于是便不听赵王的命令,仍然坚守不出。赵孝成王对廉颇很不满意。

秦国拿廉颇没有办法,就使用了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越老越胆小,他就要投降了。我们根本不怕他,怕的是赵国重用年轻的赵括做将军。”

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当时有些名气。赵孝成王听了,果然动了心,想让赵括去替换廉颇。

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谈起军事来头头是道,连赵奢都说不过他。但赵奢不仅没有夸赞儿子,反而很担心,对赵括母亲说:“兴兵打仗,十分凶险,我每次领兵作战,都战战兢兢。可这小子把打仗说得这么轻飘,如果当了将军,一定会失败的。”

现在,赵括母亲听说儿子真的要做将军,内心着急,赶快给赵王上书,把赵奢曾经说过的话,向赵王讲了一遍。

赵孝成王不听,反而以为虎父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仍然坚持让赵括做了将军。赵括母亲又上书说:“赵括和他父亲不一样。赵奢做将军的时候,朋友数以百计,大王赏赐的东西,他全部分给将士们。而赵括刚当上将军,就面东接受拜见,下属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的东西,他全都拿回家来。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让他领兵。”

蔺相如在病中也向赵王进谏,说:“赵括只会读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不宜让他为将。”赵孝成王仍然不听,非用赵括为将不可。

赵括自己倒是信心满满,夸下海口,说:“如果是白起领兵,我还要小心一些。王龁那小子,根本不是我的对手。”于是,赵括兴冲冲地上任去了。

秦昭王听说赵国换了将,心中大喜。秦国知道赵括徒有虚名,畏惧的还是老将廉颇,如今见反间计成功,认为是全歼赵军的好机会。于是,秦昭王立即赶到河内,封给百姓爵位各一级,紧急征调十五岁以上青壮年入伍,全部集中到长平一带,使得秦国兵力大增,达到百万之众。

秦昭王还亲自做了军事部署,在外围拦截赵国的援兵,截断赵军的粮道。同时,偷偷地把以勇猛凶狠著称的大将白起,派到了长平战场。秦昭王是下定了决心,非要置赵国几十万大军于死地不可。

赵括信心十足地到了长平,马上撤换了一批军官,改变了原来的制度军令,然后下达命令,全线出击,企图一战成功。白起见赵军脱离了营垒和有利地形,心中窃喜,佯装战败,不断向后撤退。

赵括不知是计,心中大喜,率军猛追。白起派出两支精锐部队,一支迂回到赵军背后,截断其退路;一支穿插楔入赵军中间,把赵军分割成若干孤立的部分,秦军主力趁机包围。

这个时候,赵括察觉了秦军的意图,又见秦军兵力庞大,知道情况不妙,想要撤兵,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赵军被百万秦军重重分割包围,暴露在旷野之中,无坚可守,犹如待宰的羔羊。

白起不愧是名将,将赵军包围之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围而不打,坐等赵军自溃。赵括多次组织突围,均未成功。赵孝成王得知了赵军被围的消息,心中大急,急忙派兵增援,却被秦军死死阻挡,不能前进一步。赵孝成王一筹莫展。

秦军包围赵军长达四十六天。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突围无望,完全陷入了绝境。赵军将士们没吃没喝,斗志全无,人心崩溃,最后竟然到了相互残杀、抢食人肉的地步。

赵军实在无法支撑了,赵括瞪着血红的眼睛,亲自披挂上马,率军做最后一搏。但秦军包围得像铁桶一般,赵军仍然冲不出去,赵括身先士卒,带头拼杀,不幸被一阵乱箭射死了。主将一死,赵军溃散,士兵们纷纷向秦军投降。

面对四十多万降兵,白起恶狠狠地说:“前段时间,我军即将拿下上党,赵国却轻松得利,甚是可恶。赵国士兵变化无常,如不全部杀掉,恐怕会出乱子。”于是,白起策划好了阴谋,将降兵分散关押。

《史记》说,在一天深夜,白起命令秦军全部出动,士兵们都脸带黑巾,对着手无寸铁的赵国降兵,展开了疯狂屠杀。秦军士兵脸带黑巾,是为了防止鲜血溅到脸上。

可怜赵国四十多万鲜活的生命,一夜之间化做冤魂。屠杀完毕之后,秦军挖坑或利用山沟,将尸体掩埋,用了十天时间,才掩埋完毕。直到现在,长平一带仍然不断发现残缺不全的尸骨。真是惨绝人寰!

赵国为贪占便宜,引发如此惨祸,应了圣人所说“无故得利是祸”那句话。当然,从历史发展来看,即便赵国不贪占便宜,也迟早会被秦国灭掉的。但从当时情况看,贪占那样的便宜,无异于虎口夺食,是很不明智的。白起如此丧心病狂地戮杀俘虏,也一定会得到报应的。

白起是战国时期名将,一生没有败绩,战功显赫,同时他又杀人如麻,是公认的杀人大魔头。请看下集《新视角读(史记)》之四十七,杀人大魔头白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