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视角读《史记》之五十一 平原君养士不识士

 梦想童年594 2022-04-19

作者宋玉山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以善于养士而著称,但他养的士,比起信陵君来可就差得远了,大多数是趋炎附势之辈,有些还是残忍不法之徒。

《史记》记载,赵胜曾经三次担任赵国丞相,这是因为他与赵王同宗,并非才干出众。平原君最有名的事情,是“毛遂自荐”的故事。

当时,秦国围攻邯郸,情况危急。赵王除了向魏国求救以外,还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准备从数千食客当中,挑选二十名最贤能的人一同前去,结果只选了十九人,就再也挑不出合适的人来了。有个叫毛遂的自我推荐,平原君就充数带他去了。那十九个人互使眼色,暗中嘲笑毛遂。可见,这些所谓最贤能的人,素质也并不怎么样。

平原君见了楚王,从早晨谈到中午,说的口干舌燥,楚王就是不松口。那十九个人怂恿毛遂上去,想看他的笑话。毛遂并不推辞,一溜小跑到了殿堂上,义正词严地对楚王说:“联合抗秦不光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因为秦国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您不会忘了吧,前不久,秦国攻打您的国都,还烧毁了您先祖的坟墓。您的先祖在地下都不得安宁,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大王您难道不想报仇雪恨吗?”

毛遂一席话,说得楚王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只得同意出兵援助赵国。回国之后,平原君对毛遂说:“先生一张口,能抵百万兵。您在我这里三年,我都没有发现先生贤能,我真是不识人才啊。”

平原君对自己食客中的人才,都不能发现,就更不识社会上的贤人了。当时,赵国有两个贤德之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信陵君在魏国的时候,就听说过两人大名,住在赵国后,就想与他们交往。毛公薛公却不肯见他,躲了起来。信陵君千方百计打听到他们的藏身之处,穿着百姓的衣服,悄悄步行前去拜访,这才得以相见。信陵君从此经常与两人畅谈,感觉受益很大。

平原君知道了这事,对夫人说:“你要好好规劝你弟弟,不要整天和赌徒酒鬼厮混。”信陵君听了,十分生气,说:“从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现在才知道,他与士人交往,只是为了显示富贵罢了,并不真正认识贤才啊。像毛公薛公这样的大贤,我去结交他们,还怕他们不理我呢,平原君竟然以为是耻辱。我要离开这里,不再与平原君为伍了。”平原君赶快前去,向信陵君脱帽谢罪,把他挽留下来。

士人中真正的贤人并不多,而且良莠不齐。平原君既然不识贤人,自然也分不出好坏来,他养的食客当中,有很多都不是善良之辈。

平原君住的楼房,面对着下边的民宅,民宅中有个跛子,经常出来打水。平原君的小妾住在楼上,有一天,她忽然看到跛子一瘸一拐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跛子大怒,找上门来,恶狠狠地说:“她敢取笑我,我要她的人头。”平原君急忙赔礼,教训了小妾,但并不想杀她。

有的食客劝他说:“一小妾何以足惜,您杀了她,可以得到不爱女色而重士人的美名,是很划算的。”平原君说:“因一小错而杀人,太过分了吧。”终究没有杀妾。

后来,平原君养的士陆续走了许多。平原君感到奇怪,说:“我对待各位先生,不曾有失礼的地方啊,为什么离去的人这么多呢?”

一个门客说:“那是因为您不杀小妾,所以士人离去了。”平原君无奈,为了自己的颜面,就杀了小妾,砍下她的头,自己亲自登门,将人头献给了跛子。后来,离去的人又纷纷回来了。看看,这都是些什么士啊,简直没有人性!

当时,像这类的士人还不少。廉颇也养了一些士,他被免职的时候,那些士全走光了;等他恢复职务后,又都回来了。廉颇很生气,那些士们却恬不知耻地说:“您怎么这么迂腐呢?您有权势,我们当然跟随您;您没了权势,我们自然就离开了。这本来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看看,这些所谓的“士”,都是些什么玩意呀!

平原君养士,只是为了装璜门面,并没有得到贤人的帮助。所以,他三次任相,都是政绩平平,没有大的作为。特别是当冯亭要将上党郡献给赵国的时候,他目光短浅,看不到危害,主张接受,结果引发了长平之战,给赵国带来了惨痛灾祸。

可见,只有像信陵君那样,做到自身贤能,才能够识别人才,得到真正的贤士。

齐国的孟尝君,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养士的目的,又与信陵君和平原君不同。请看下集《新视角读(史记)》之五十二,孟尝君养士为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