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视角读《史记》之六十二 秦始皇出巡到过哪里

 梦想童年594 2022-04-19

作者 宋玉山

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秦朝,功成名就,心情愉悦,他想亲眼看看疆土之辽阔、山河之壮美,再加上政治形势之需要,所以便四处巡视。在秦朝建立后的十年间,秦始皇大规模出巡就有五次,东西南北都去过,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对秦始皇的几次出巡,《史记》都作了详细记载。

公元前220年,也就是建立秦朝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就迫不及待地外出巡视了。这一次,目标是西方。秦始皇西行巡视了陇西、北地,穿过鸡头山,在渭水南面建造了极庙。秦朝的发祥地在西边,秦始皇首次巡视就去了西方,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后方,同时,颇有点衣锦还乡、告慰祖先的意味。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西方刚刚回来,又马不停蹄地去巡视东方,踏上了辽阔的齐鲁大地。这一次,巡视时间长,到的地方多,经历的事件重要。

秦始皇首先视察了东方各郡县,推行郡县制,这是他的精心之作,自然挂在心上。视察完郡县,秦始皇登上邹县的峄山。峄山不高也不大,但很独特,几乎全都是用大石头堆集而成的,传说是女娲补天时剩余的石头。有人作诗曰:“泰山雄,黄山秀,不如峄山的大石头。”秦始皇见状,赞叹不已,在山上立碑纪念。

在此期间,秦始皇召见齐鲁各地的儒生和博士,共七十多人。秦始皇向他们了解民情,商议事情,并请他们一同登泰山封禅。可见,秦始皇对知识分子还是重视的。

秦始皇这次东巡,一个重大事件是登泰山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最重要的典礼。古人认为泰山最高,离天最近,所以要到泰山封禅。据说古代登泰山封禅的,有神农氏、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十二位帝王。但那是传说,而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秦始皇是泰山封禅第一人。

秦始皇带领文武百官,还有七十多名儒生和博士,一行人浩浩荡荡攀登泰山。他们先从南边阳坡爬上泰山顶峰,举行祭天盛典;然后,从北边阴坡下山,在梁父山举行祭地仪式。下山的时候,突然风雨大作,秦始皇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那棵大树因为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巍然屹立。

泰山封禅结束以后,秦始皇往东走,途径黄县,攀上成山头,登上芝罘山,刻立石碑,歌颂秦之功德。秦始皇接着又往南走,登上琅琊山。琅琊山景色秀美、气候宜人,秦始皇十分喜欢,在这里一连住了三个月。秦始皇说,这里是个好地方,下令迁来百姓三万户,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百姓们修筑琅琊台,立石刻字,赞颂秦始皇。

秦始皇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琅琊山,继续巡视。他路过彭城,向西南渡过淮河,前往衡山、南郡,然后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湘山。途中遇到狂风,风大浪急,几乎不能渡河,所幸有惊无险。最后,秦始皇经武关回到京城,结束了东巡之行。

秦始皇这次东巡,还有一个重要事件。齐人徐福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徐福向秦始皇请求,带领童男童女前去拜访仙人,寻求长生之方。秦始皇很高兴,同意了。于是,徐福带领几千名童男童女,乘船出海去寻仙。不料,徐福一去不返,下落成谜,至今众说纷纭。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这次出巡的目标,仍然是东方,可见秦始皇对东方各国的重视。但没有想到,这次东巡遇到了危险。秦始皇车队在经过博浪沙的时候,突遇行刺。所幸刺客误中副车,秦始皇没有受伤,只是受了惊吓。这次行刺是张良策划的,刺客成功逃走了。秦始皇大怒,下令在全国大规模搜查了十天,仍然没有捉到刺客。秦始皇久经战争,一个刺客算不了什么,于是继续东巡。

秦始皇再次登上芝罘山,发布诏令,谴责原六国国君邪恶,不恤人民,是秦朝安定了天下,救民于水火。这是秦始皇出巡的重要内容,走到哪里,都要宣传这一套。然后,又到了他特别喜欢的琅琊山,住了一段时间。最后,经由上党返回京城。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这次巡视,秦始皇选择了北方。他先到了碣石,毁掉城墙,拆除了关东旧城,夷平各处险阻,形成了平坦的地势。于是,在碣石山门刻石立碑,记录这一功绩。

然后,秦始皇离开碣石,继续向北,去巡视北部边界。秦始皇见匈奴势力日益强大,已成了心腹之患,就命令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去攻打匈奴。秦军兵强马壮,匈奴不是对手,结果夺取了匈奴的大片土地。秦始皇把那里划分成四十四个县,纳入秦朝的统治。

在这个期间,方士侯生、卢生、韩众等人上书,说能找到不死仙药。秦始皇大喜,赏赐了大量钱财,让他们去找,最终也没有找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也是最后一次。这次目标是向南,走了一个多月,到达云梦,在九嶷山遥祭舜帝。然后,乘船沿长江而下,经过丹阳,到达钱塘。渡江之后,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在那里刻石立碑。从南方返回的时候,秦始皇第三次来到琅琊。可见,秦始皇对琅琊确实是情有独钟。

离开琅琊山,秦始皇向东第二次登上成山头。成山头,突出于大海之中,是齐鲁大地的最东端。面对汹涌澎湃、一望无际的大海,秦始皇以为到了天的尽头,便命名为“天尽头”,让李斯刻碑纪念。

秦始皇没有想到,天尽头,也寓意着天子的尽头,秦始皇不久就死了。所以,有些高官显贵,都不敢去天尽头,认为是不吉祥。这自然是无稽之谈,汉武帝也曾经到过天尽头,不仅没事,而且长寿。

秦始皇离开成山头,再次来到芝罘,观看大海汪洋。忽然,波涛中出现一群大鱼。秦始皇急令放箭,射杀了一条。秦始皇离开芝罘,向西进发,打算返回咸阳。不料,走到平原津的时候,忽然生了病。这病来势凶猛,御医们束手无策。秦始皇的病情越来越重,很快就在沙丘逝世,终年不足五十岁。

皇帝忽然离世,李斯等人恐生变故,秘而不宣。他们一边严密封锁消息,一边取直道急返咸阳。到了京城以后,才发布治丧公告。最后,秦始皇长眠在了骊山。

秦始皇不顾劳累和风险,多次外出巡视,不单纯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出巡的目的,一是为了宣德扬名,树立秦朝威望。秦始皇觉得自己立下了万世不朽之功,需要广泛传扬。所以,几乎每到一地,都要立碑刻字,为其歌功颂德。

二是为了镇服天下,促进社会稳定。当时天下初定,人心不稳,六国旧贵族势力蠢蠢欲动。所以,秦始皇出巡的重点是东方,特别是齐、赵之地。赵国人反抗意识最强,齐国是最后灭亡的,秦朝在那里的统治薄弱。秦始皇对这两地最不放心,于是多次前去巡视。

三是为了实地考察,寻求治国途径。秦朝疆域辽阔,各地差异性很大,如何制定法令,实行统一管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所以,秦始皇不辞辛苦,一路考察民情民俗,考察各地的军事和政务,以便治理起来心中有数。

四是为了求仙拜神,企图做到长生不老。秦始皇出巡的时候,经常召见方士,寻仙求药。他在海边逗留的时间比较多,大概是幻想能够遇见神仙吧。

秦始皇致力于追求长生不老,但活的年纪并不大。特别是,秦始皇一死,他历经艰辛开创的大秦王朝就迅速崩塌了。

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十四年。对于秦朝的快速灭亡,历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请看下集《新视角读(史记)》之六十三,赵高篡诏埋下秦亡祸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