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奶奶

 淮阴语文 2022-04-20

怀




王铁功

奶奶离开我们近30年了。然而,奶奶的音容笑貌依然时常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老二和老三经常打架。老二大老三2岁,力气自然比老三大,打起仗来,老三常常吃亏,被老二骑在身下。但是,老三不服输——嘴不饶人,打不过就骂,骂了就再挨打。

奶奶想办法解决问题。她左手搀着老二,右手牵着老三,把老二和老三拉到身边,一人给一截小树枝,对他们说:“你们能不能把小树枝折断?”老二老三毫不费力就把手里的一根小树枝折断了;奶奶接着把一把小树枝交给老二,说:“你把这把小树枝折断吧!”老二两手攥紧树枝的两段,咬紧牙关,铆足了劲,小树枝纹丝不动。老二再次发力,把小树枝的中间顶在膝盖上,双手握紧小树枝的两端,使出了洪荒之力,还是没有把小树枝折断。奶奶接着又拉过老三的手,把树枝放在他的手心,说:“孩子啊,你来试试吧!”老三说:“二哥折不断,我更折不断。”

奶奶语重心长地说:“为什么一根树枝很容易折断,一把树枝就不能折断呢?”

老二老三异口同声的说:“一根少,一把多。”

奶奶说:“孩子们说得对啊!一个人就像一根小树枝,容易被别人打败,两个人、更多的人在一起,就不容易被别人打败。你们是亲兄弟,要团结!”

从那以后老二和老三再也没有打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玉霞姐住在我们家西侧,一家三口人,老的老、小的小,生活极其艰难。

玉霞姐的奶奶年轻的时候就得了血吸虫病,两条小腿肿得和腰粗似的,一双缠过的小脚也肿得像发酵过的馒头,一年四季,鞋子只能趿拉着,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拄着拐杖都像要倒下的样子,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玉霞姐的妈妈得了哮喘病,是远近有名的齁子,体力活一样也干不了。玉霞姐年幼,还没有劳动能力。

我们兄弟正值少年,已经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时,家里吃的水,要到一里外的共用砖井里挑回家来,每天一次。我们兄弟就承担起了这个任务,每次抬水,奶奶都教我们送一桶给玉霞姐家。日日如此,这个活一直坚持多年,直到我们陆续离开家乡。

有一次,老二不高兴送水给玉霞姐家,奶奶对老二和我们兄弟几个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过去有个人,逢人就说好事做不得。有一年冬天,他和一个孩子在一起烤火,他又告诉孩子'好事不能做’。孩子听了,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孩子问:'先生,好事能不能做?’那个人说:'不能做。’又过了一会儿,孩子又说:'先生,好事到底能不能做?’那人说:'不能做!’又过了一阵子,孩子着急地说:'先生,你就让我做一次好事吧!你的棉袍烧着了!’那人低头一看,自己的棉袍正冒着烟。那人责怪孩子:'你怎么不早说?’孩子说:'你说不能做好事啊!’孩子啊,你玉霞姐家老弱病残,要多多帮助他们。人行好事,不问前程。”

自那以后,我们经常自觉到玉霞姐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回来,心里都暖暖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农民抓革命,不生产。每天忙着“斗私批修”,田里“草盛豆苗稀”,老老少少勒紧裤带闹革命,那些“红卫兵”袖章一套,腰带一勒,一见闹革命就像过年似的。

那年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家家揭不开锅。队长把山芋种从窖子里刨出来,分给社员们度春荒。社场上,热闹非凡,队长和会计正在带领社员们分山芋。有的人不顾山芋沾满泥,就偷偷地在屁股上擦擦送到了嘴里,有滋有味地嚼起来。我们一群孩子正好放学,来到了分山芋现场,有的孩子趁人不备就摸了一个,二姑也悄悄地塞了一个给我。坏了,给队长看到了,我赶紧把山芋扔掉,可是队长不依不饶,说“你做贼!是不是要做反革命!”

活见鬼,拿了一个山芋就要做“反革命”!

关键时刻,奶奶站了出来。

奶奶说:“老王家人饿死不做贼!我的孙子还小,不懂事,不能说他是贼!”

奶奶在关键时刻保护了我,保护了一颗童心,更是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

这件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是,我被“扣帽子”的那一幕久久不能忘却,永远挥之不去,是奶奶救了我。

作者简介:王铁功,江苏淮安人,现在苏州一中学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担任《昆山日报》社“小记者”辅导员,出版《初中古诗助读》、《中学文言文助读》等教学参考书。小说《老W》荣获“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征文二等奖。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媒体。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