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平仲夜袭金营并不存在,与种师道争功之说是宋钦宗掩盖历史真相

 思明居士 2022-04-20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不仅仅是宋朝军民的耻辱,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难以磨灭的伤痕。在靖康之变前的抗金战争中,北宋面对南下的金国军队节节败退,在历史上留下了弱宋的名声。而这些战争中北宋往往处于数量上的优势,却又造成了实战中的溃败,让后世历史爱好者们唏嘘不已。在燕玖这段历史时,宋金劫寨之战是绕不开的话题。北宋在处于兵力绝对优势,却有是夜袭的情况下被金军击败,让后人们感到非常的不解。尤其是作为此战的统帅,姚平仲积极要求出战,失败后却一逃千里,躲到八十岁才出来,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文章图片1

宋金劫寨之战是靖康之耻前的重要战役,其中藏着的种种疑点让历史爱好者们难以理解。按照史书的说法,这场战役集中了北宋最后的精兵强将,集中优势兵力由北宋名将姚平仲率军偷袭金国大营。为了完成这次偷袭,宋钦宗还事先派康王赵构与金国元帅完颜宗望签订了合约,以麻痹其战心。然而这次偷袭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占据兵力优势的宋军不但没能击溃金军,反而被其反杀。作为主帅的姚平仲更是夸张,战败后一套千里,直接跑到四川的山中躲了起来,让南宋朝廷多次派人找他都没有下落。

文章图片2

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在中国的史书上不少,但对于北宋被灭这段时间却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按照史书的说法,当时金军南下包围了东京汴梁城,宋钦宗一边派人与金军议和,一边召集各地的宋军勤王,而在勤王军中最为有名的将领便是名将种师道和姚平仲。种师道便是《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他是北宋末年最有名的将领之一,在对抗西夏和辽国的战争都屡立功勋。而且他还是文人投笔从戎,所以在北宋军中声望极高。宋钦宗也对他抱有极高的期望,所以将他和李纲作为抵挡金军侵略的重要将领。

文章图片3

姚平仲也不简单,是陕西的军将世家出身,祖上姚兕、姚古都是北宋抵抗西夏的名将。他自幼便勇冠三军,在与西夏作战中立下赫赫功劳,受到关西豪杰的推崇,外号人称“小太尉”。宋钦宗做太子时便听说过姚平仲的名声,非常地重视他。按照史书记载,金国包围东京汴梁城时姚平仲也加入了勤王,并且主动向宋钦宗提出了夜袭金国营寨的想法。这个想法被军队主帅种师道反对,种师道希望等到他的弟弟种师中带领的军队到东京汇合后再动手,并把日期定在春分之后。但姚平仲怕种师道抢功,于是向宋钦宗进言提前动手。

文章图片4

据说当时北宋集结了勤王兵力四十余万,由姚平仲带领偷袭金国营寨。这些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姚平仲伯父姚古带来的,所以他有着十拿九稳的把握。同时宋钦宗还让李纲率领东京本地的军队配合,力图攻破金军大营,救回康王赵构,撕毁之前签订的割地和约。但这次偷袭没能成功,史书上说姚平仲攻破了两个营垒,但让金军的主力跑了。这次偷袭的目的没能达到,姚平仲当晚便丢下大军潜逃,一夜之间逃了七百余里。后来他躲到四川的大山中,朝廷派人搜寻都不知道下落。直到他八十岁才出来,把当时的情况公之于众。

文章图片5

这种说法被正史采纳,姚平仲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能逃跑的将领之一。然而仔细分析这段历史中的细节,却发现很多不符合逻辑之处,存在很大的疑点。比如既然是偷袭,宋军为何派了四十万军队。要知道夜间打仗在古代本就不易,还派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这种调动太容易打草惊蛇,这还是偷袭么?姚平仲战败后为何既没有讨回东京汴梁城,也没有讨回他伯父姚古的军队,而是逃向四川?据说这次夜袭失败是因为东京城有人泄露了消息,但史书上对于如此重要的事情,却没有任何详细的记录,事后也没有人追查。

文章图片6

上述的种种疑点,既是漏洞百出,也不符合当时人的正常反应,让很多历史爱好者感到难以置信。如此重要的史料,史书上各种描述缺失,这使很多人怀疑这段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查阅了两宋之交的很多稗官野史和文人笔记后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其实隐藏了很大的问题。从这些文人们私自记下的文字来看,姚平仲偷袭金营的事情似乎并不存在,而是宋钦宗为了掩盖自己失败的军事策略而搞出来的替罪羊。史书上所说的姚平仲、种师道、李纲等人都是宋钦宗失败的替罪羊,也是掩盖北宋抗金失败而歪曲史实的记载。

文章图片7

之所以如此否定这段历史,是有着很多史料进行旁证的。正史中的这段是来自于陆游的《渭南集》,里面有段专门记载姚平仲的小传。按照这段小传看,姚平仲在山中躲了几十年,出来后居然还得道成仙了,这就太神奇了。虽然陆游是南宋有名的诗人,但这种太过超现实的记载,明显是与现实情况不符的。

而从其他文人的笔记来看,关于这段历史却有不同的记载。南宋文集《山房集》中采纳了当时文人笔记《林泉野录》记载的两则当时的邸报,从这两则邸报来看,很明显姚平仲是没有参与这次夜袭的。似乎在这次战争发生之前,姚平仲在咸阳便已经挂印出逃了。

文章图片8

第一则邸报是二月初一上报的,来自于咸阳方面。原文是,“京兆府亷访奏咸阳县公文,盖据魏鑑状,随姚防御徃河北宣司使喚,今月一日到咸阳县安下,至四更,有排军张岊辈称不见了姚太尉,鑑即时报县尉及亲随人,并印记封全解府。”从这段记载看,姚平仲在二月初一便出逃了,不可能参与二月初四的对金军的作战。按照其他史料记载,二月初一正是宋钦宗人和完颜宗望和谈的日子,而二月十二的春分是种师道制定的反攻计划的日子。所以姚平仲的出逃,说明他是没有时间参与这次夜袭金国军队的行动。

文章图片9

对于这次上报,宋钦宗回复是“姚平仲身爲统制,棄印而逃,可先次除名,令陜西诸路帅臣及提刑司收捉。”。然后又有邸报发布,内容是“臣寮上言,近歲军政不修,刑赏失当,姚平仲欲以都统制处之,而棄印逃亡,不畏典刑明矣。今縁自首止降一官,臣恐四方观望,军政未易修也。”接下来收到了二月初五宋钦宗的回复,“平仲除名勒停,枷项蕲州编管。”从这段记载看,姚平仲出逃后不久便被抓了,然后宋钦宗下旨将其关押到蕲州。从最后一次回复来看,正是夜袭金军营寨的第二天,当年的二月初五。

文章图片10

通过上述史料的记载,就能解释很多正史记载中存在的诸多疑点。种师道原计划是在二月十二的春分后反攻,到时候他弟弟种师中的军队也到了,就可以让种师中挂帅出征。但是宋钦宗等不到春分了,提前了八天发动反攻。正史记载其原因是姚平仲怕种师中过来抢功,于是建议宋钦宗提前发动。若以上面史料看,宋钦宗提前发动不是姚平仲的建议,而是迫不得已。因为姚平仲是内定的夜袭主要将领,但因为提前脱逃,这使宋军的偷袭计划很可能暴露出来。宋钦宗为了不让金军有所准备,所以提前发动了这次夜袭。

文章图片11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姚平仲在夜袭发生前已经出逃,那么谁代替他率领宋军去夜袭金军营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可以在《中兴姓氏忠义录》上找到,这上面记录“上与大金讲和,密谴可胜以兵五千往劫其寨。”从这个来看就比较合理的,领兵的将领是杨可胜,军队的数量只有五千。这种是非常符合夜袭的作战要求的,因为军队太多容易暴露,太少又起不到夜袭的效果。而《金史》中记载的四十万人,显然是金国方面为了战功凑数而来的。根据赵甡之的《中兴遗史》记载,这次冒险夜袭,还是杨可胜主动向宋钦宗请战的。

文章图片12

按照上面记载,杨可胜事先就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可胜奏曰:'此行决危,又恐失国家遣亲王宰相和议之信。臣欲作奏检藏怀中,具言臣不侯王旨往击贼。’上许之。”同时在《三朝北盟会编》记载杨可胜被俘后的情况是:“斡离不得可胜而问之曰:'两国已通和,又来劫寨,何也?’可胜曰:'可胜以勤王兵到京师,三军欲战,故可胜率之以来,非朝庭之意也。’乃出怀中奏检示之。斡离不怒,遂杀可胜。”由此可见,当时率军队夜袭金兵营寨的并非姚平仲,而是杨可胜。所以姚平仲夜袭失败出逃的事情并不存在,完全是编造的伪史。

文章图片13

这么看来夜袭失败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毕竟金兵有十万大军,而杨可胜只有五千。哪怕是通过讲和麻痹完颜宗望,还占据了夜袭的便宜,但这种仗也是极其冒险的。更何况当时金国军队正处于巅峰,而宋军早就腐败不堪,怎么可能取胜?姚平仲是西军大将,对宋军的腐败心知肚明,所以他在前往东京汴梁城勤王之前出逃就很能理解了。当时姚平仲的伯父姚古是西军统帅之一,姚家在西军中声望极高。宋钦宗还要靠着姚家的军队勤王反攻,自然不能把事情公布,只能把姚平仲扣下,伪造其出逃的说法,掩盖其是事实真相。

文章图片14

宋钦宗这么做除了怕姚古等西军将领阵前反水外,还有个原因便是遭到了来自投降派的压力。投降派本身就反对这次偷袭,而且泄漏这次偷袭的也可能是投降派官员。事情失败了宋钦宗既怕完颜宗望以为为借口再度攻打东京汴梁城,又不想背上毁坏和约的名声,为了搪塞投降派,便把李纲和种师道推了出来背黑锅。这个事情也引发了太学生的反对,最终宋钦宗又不得不让李纲和种师道出来平定太学生们的情绪。因为出现了这些反复,宋钦宗被投降派的李邦彦等人抓住了口实,只能把这场大戏唱到底。

文章图片15

因为在偷袭之前做的捷报模版上,已经写上了姚平仲的名字,而且这个模版都已经发下去了。如果再下令修改,不但暴露姚平仲出逃被抓的事实,而且还把宋钦宗违反和约偷袭的事情暴露出来。为了掩盖这些事实,所以宋朝的历史记录只能将错就错,把偷袭失败扣在姚平仲的头上。而又不能让姚平仲担太大的罪责,影响朝廷和西军的关系,所以编撰了一个出逃到四川大山中躲避的事情。陆游写笔记时也道听途说,把这段当作正史写进去。由于陆游名气太大,所以这段伪造历史被后来编撰《宋史》的人采纳,才出现现在的情况。

文章图片16

从这个案子来看,整个战争形态就是宋钦宗一意孤行搞出来的糊涂账。他违背军事规律,强行要搞偷袭金军营寨的事情,结果却一败涂地。他为了掩盖历史真相,所以把责任推到姚平仲、李纲、种师道的身上,却搞得主战派非常被动。这种情况被投降派抓住机会穷追猛打,使得主战派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由此可见宋钦宗在靖康之变中被抓并不冤,以他这种政治水平还一意孤行的瞎折腾,最终只能害人害己。而他的这种行为不但败坏了宋军抗金的大业,还破坏了宋朝朝廷的政治风气,靖康之耻的屈辱也就成了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