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谈到整骨(Osteopathy)时,整的是什么?(深度预警)

 新用户17182762 2022-04-20

图片

图片

前天为高尔夫选手处理手肘疼痛,高尔夫球肘似乎困扰他很久,所以处理完他非常惊讶地问;

“以前我的治疗师都会帮我做关节周围的处理,你怎么只掰动我的背部(胸椎松动)摆弄肩胛骨,完全没碰我真正痛的位置”;

“那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好像好多了”

图片

触景生情,思绪回到三年前的意大利。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每年都要去一趟米兰,世界三大整骨体系,意式最讲究骨与筋的密不可分,常言道:“骨骼看似撑起整个身体,实则不过是漂浮在筋膜的海洋里”

图片

三年前第一次接触意式整骨,就惊讶于这个体系对于人体的格局观。现在回想起老师的教诲,让我最深刻的便是他在实体解剖课上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我做了半辈子整骨,也是到了后期才明白整理的都不是骨,是骨与筋共同组成的最佳“受力势态”

图片

认知的冲击

第一阶段的学习周期是三个月。老师并没有迫切教我们术,操作术千变万化不过是治疗思路的延伸,你能看到力从哪里来,在哪儿断开,就有了下手的点,每当眼里发现多个问题的点,你就要问自己,最关键的点是哪个。往往处理了那个点,其他就不复存在,要处理的地方若超过三个,说明没有找准问题。老师为了让要我明白整骨的力从哪儿来的,就教我们举重。你没看错是举重,在国内时我们都知道医生往往没有运动的习惯,常说医不自治。西方的物理治疗师却非常注重个人锻炼,看起来就像运动员。康复若是脱离运动对关节的稳定、动作模式的纠错再学习,只能算完成三分之一。力从地起,举重看似粗重却是需要细腻感受力传递的运动,感知身体,进而来完善我们的操作手法。

图片

这全是医生、物理治疗师。

图片

感谢尊敬的Carla Stecco,在筋膜解剖上给予的影响。

当听到“咔”一声的时候,你以为把骨头复位回去了,其实我们只是给了神经一个刺激,让它抖擞一下回正。

学习的时光飞速,很快过去两个月,上午跟着出门诊;下午是实体解剖,晚上就是我们最期待的学习新操作术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我快速颠覆前期认知的时候,一个颈部操作术,如果发出多于一个响声,说明定位不准,力用蛮了。

就这样我练两个多月之后,终于知道整骨的力从来哪里来的了。身体几条线之间如何交错串联。老师说他要试试我的手,说完他就右手捏着左手手腕往墙上一撑,手臂往后一拉,再往右一转,我听到“噔”的一声,我知道师父这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腕弄错位了,然后他把手伸给我,让我做复位。学习手法的都知道,如果老师愿意让你上手,是很明显的信任节点。

图片

那是我第一次做手腕复位,当我每次拉开关节准备把错位的骨头往回转的时候,感觉手下的力就断了。这个时候老师说“不能只着眼于我的手,注意一下我的肩膀”,老师的话突然点醒了我,上肢带的影响从肩胛骨开始,力因它而起,它屏蔽了,线路自然断在了腕上,肩胛骨坐落在胸廓上的位置因手腕的歪而歪。老师又提醒道,手里的力往回收,用核心来感知(我心想这不是气沉丹田吗...)。马上我就把肩膀一晃,脚往前一戳地,感觉手下的力就接上了。我再捏着老师的手腕一拉一转,错位的腕骨回去了。

图片

身体从胚胎长成,就像一颗种子长成一棵树,不是像机器组装起来,你不能将身体当成部件来分开考虑。

肌肉起止点没有意义。

我开始有机会在老师的关注下接触他门诊的病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位肩膀痛患者让我来做,我检查之后发现她的肱骨是歪的,然后我就给她把肱骨复位了,老师看完我的操作之后过来跟我说:“这个案例,如果你只处理关节,那只完成了一半,她的筋膜待在错误的位置上太久了”,老师同时将目光定位在了左侧胸小肌上,我赶紧再去复查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这位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不在它原来的位置了,我又帮她把这个“拧结”的筋膜做了复位,做完以后她,这个折磨了她整整两年多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骨科医生的诊断)终于就好了。

图片

老师提到在正常情况下,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位置关系应该是处于同一水平位上。常见的位置异常是肩锁关节高于胸锁关节,这必然使得施加在胸锁关节的压力过大,造成胸锁关节挤压,进而失去本来应有的运动轨迹,而后反而限制抬手动作,因为我们知道抬手时锁骨需要旋转,否则就会卡到肩膀。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后需要总结老师真正想传递给我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是我在文章开头说的:“骨与筋共同组成的最佳受力势态”,其实这句话的重点是最后的“势态”这两个字,我觉得这是意式整骨和其他体系最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这个“势态”的意思是筋膜和骨骼不仅要在静态和动态的情况下在正确的位置上,而且还要在“势态”的情况下也要在正确的位置上。

图片

“势态”和“静态”与“动态”最大的区别就是,“势态”是一种牵一角而动全身的“预设状态”,它是身体早就预设好了的一种用来应对所有我们要在生活中和运动当中产生的动作的状态。很多人看到骨头的歪斜、关节的不稳定的时候,可能又会去整理筋膜,也就是说病人如果都已经达到中医说的“筋柔骨正”了,病还没好,那怎么办?很多人这个时候就开始糊涂了。

其实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恢复“筋膜与骨骼共同组成的最佳受力势态”,老师三代为医,自己也在大学担任教授。最后说自己整了半辈子骨,发现整的都不是骨,最后把骨给整“没了”,手里有的只是一种传递力的感知,去感知神经跟“驾驶舱“之间哪个节段断开了。

现代人由于行为模式的变化,正在丢失身体的本能,我们太少跟身体沟通。不妨从野生动物的奔跑时的姿态去理解身体灵动,全身节奏融为一体的状态。

图片

图片

题外话:

都说意大利南部的姑娘热情,这个我不知道。但北部女生确实没有穿胸衣的习惯。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