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5年评大将,“闽西三巨头”均有资格入围,为何却都错过了军衔?

 史源历史专栏 2022-04-20

人民军队的历史上,素来有“闽西三巨头”之说,三人都是我党我军的高级干部,尤其在红军时期有特别出众的贡献。不过这三人在1955年都没有参加全军授衔,如果参加的话,很有可能是大将军衔的获得者。“闽西三巨头”也是少数没有参加过长征,却有着极高军内陆位的元勋人物。

1927年秋收起义后,主席把革命队伍拉上了井冈山,第二年“朱毛”会师,有了中央红军的雏形,建立起了红4军。而在中央苏区建立初期,面对的军事压力非常大,国民党军把矛头集中于这一点,对于新生的人民军队的威胁不言而喻。中央决定在根据地周围建立新的苏区,并且看中了闽西一带。

1929年,老蒋和桂系军阀爆发大战,基站无暇顾及红军。利用这个难得的空档期,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被派往闽西领导农民暴动,并成功地建立起多个根据地,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值得一提的是,张鼎丞和邓子恢本身就是福建人,之前就在闽西发动过农民起义,而谭震林是湖南人,受中央的委派与前两人一起领导福建境内的农民运动,从此被称为“闽西三巨头”。

闽西根据地有多么重要呢?在地理位置上福建和江西相邻,极大地缓解了中央苏区的压力,另外从福建涌现出的大量优秀红军兵源,经过三巨头的调教成为了中央红军的骨干力量之一。当时的红军主力队伍当中,福建籍官兵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举个例子说明一下: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离开根据地时有86000人的部队,其中约3万人就是三巨头开发出的福建籍战士。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其中有2万多人在长征过程当中不幸阵亡,最后到达陕北的福建籍红军战士只有几千人。不过在这批指战员中不乏杨成武、刘亚楼等后来的开国上将,质量极高。而邓子恢、张鼎丞和谭震林并没有参加长征,奉命坚守中央苏区一段时间后,他们再次转移到有着深厚基础的福建游击区,并且拉起了新的队伍,为红军在南方地区保留火种。到1937年改编成新四军之前,闽西的红军队伍又达到了1500多人的规模,在国军重兵围剿之下三巨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殊为不易了。

红军时期,闽西三巨头的功劳确实十分出众。但可能有朋友有疑问:仅仅依据这些,就能够断定他们是开国大将的资历吗?其实看看三人后来的任职情况,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闽西三巨头在解放战争期间的职务都非常高,邓子恢出任过华中军区的政治委员、张鼎丞是司令员,职务最低的谭震林也是华野的副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人组之一,另外四个人不是元帅就是大将,外加总前委书记邓公。

开国大将里面,排在第一位的是粟司令。他跟闽西三巨头一样,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华东解放军的名将,而1946年他在华中军区只担任过副司令职务,比邓子恢和张鼎丞都要低半级,后来华东野战军(三野前身)成立,粟总的职务级别也是和谭震林持平的。从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三巨头的军内职务和地位非常出众。他们没有被评为开国大将,最主要的原因是建国后的精力已经转移到地方建设上,不在军队担任重要职务。

而从建国后几人的最高职务方面,也能够印证这一点。邓子恢先后担任过副总理和政协副主席两个副国级的重要职务,张鼎丞当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谭震林也出任过副总理。可以说他们虽然逐渐脱离了军队,但在政界的地位比以前还要突出,清一色的副国级干部,对于新中国建设的贡献是很大的。提起曾经的闽西三巨头,党内军内无人不敬重。

不过作为红军时期闽西根据地的主要代表人物,三个人同时缺席了1955年的授衔仪式,或多或少令人感觉有些遗憾。毕竟他们代表着福建出身的开国将领,杨成武和刘亚楼的军衔都只是上将,如果闽西三巨头当中有任何一人参加评衔,就很可能会改变这种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