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一个人不执着于一时一事,就会升起无限的智慧和定力

 阿蒲2017 2022-04-20
文章图片1

向内觉察

回归本源

文章图片2

《金刚经》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眼前的一切事物,其实都如梦幻一般,很快就会消失。

一切所遇之事,所遇之人,都是因缘聚合,只是当下的一种呈现而已。

本质上,这些事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执着于它们就会困于它们。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文章图片3

你今天约了朋友聚餐,聚餐结束以后,聚餐的过程已经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如电影一样的画面。

如果我们认为那是真实的,除了这些画面,实在拿不出任何实物证明。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付款记录会记录发生过此时,但数字记录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

你可以说聚餐是真实的,但又不得不承认,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

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像梦幻一般,我们从场景中离开,角色就已经完成了。

回想我们走过的日子,每时每刻,都如电影画面一般。

即使是在当下,也没有一刻是不变的,不信我们感受一下,感受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甚至是未来,能够让我们清晰看见的,就是头脑中预言演的画面。

既然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每时每刻都是一次出演,那我们现有的痛苦、纠结,还重要吗?

很多人说,如果能体悟到空性,便无烦恼。

实际上,一个人,能学会不执着,就已经获得了人生巨大的智慧。

因为你知道了人生是一场出演,出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就不会执着。

人如果能够学会不执着,便能够放下一切。

人生只有两种放下

主动放下和被动放下

文章图片4

人,要时不时地问一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一个经常这样问自己的人,大多是不容易走偏的。

有人觉得身份地位重要,有人觉得名利财富重要,有人觉得被尊重重要....

不管是什么,当我们追问自己人生什么最重要的时候,都会从自己的欲念中解脱出来。

因为追问的过程就是看见的过程,觉察的过程。

人,从无到有再到无,这是一个人必经的历程。

不管你如何抗拒,都在走向“无”的路上。

从生下来,我们已经在“有”之中了,所以人生的每一步,其实都在走向“无”。

也就是说,这一生很多事情,你放下或放不下,最终都得放下。

非凡夫,听从内心的声音,不执着于外象。

凡夫,在挣扎与痛苦中,不得不放下。

仔细想想过去所有的事情,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

所有能放下的或不能放下的,最终都放下了。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主动放下获得心灵的自由,被动放下收获心灵的枷锁。

也许,看到这里,你有了清醒的感觉,那如何慢慢平衡掉内心的渴求呢?

答案就是:不执着。

一切都不执着

才是真正的自由

文章图片5

一切都不执着,这对于常人来说很难,但如果我们能领悟一二,足以让这一生活得自由。

比一个例子:

很多人执着于更好的房子,房子是肉体的居所,好的房子,不一定能安放一个人的心。

那些看起来很好的房子,也许有更好的视野、有正面的落地窗、或者面朝山,背靠海。

不管你用多少美好的词汇描述它的美好,它都是画面。

如果执着于拥有它,如果自身的福德与能力不足以拥有,就会产生痛苦。

当一个人产生巨大的执着,也许会使用非正常的方法。

也许会让自己疲于奔命,陷入到为了满足物欲而努力。

当我们开始这样的过程,就已经本末倒置了,也许最终拥有了,但伴随着更大的失去。

当拉长时间线,到50年、200年后,人的肉体消失了,这座房子也消失了,这本就是一场虚空。

为虚无的事物消耗自己,并不值得。

当然如果一个人福德与能力,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如何选择,是人的自由。

人的一生,所有的可得与不可得,都是一场上演。

你不可能恒久地持有任何事物,执着于一时一事,没有任何意义。

就如一座房子,人的身体,最终都会归于尘土。

当我们能够领悟到这一点,就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就不会再执着于任何不可得或得不到的,智慧就升起了。

当我们真正找到生命的意义时,就有了定力。

短短一生,意义远远大于拥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