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彩云学穴位:7个“三”的穴

 钱要向我飞 2022-04-20

  温馨提示以“三”命名的穴,涉及5条经脉中的6个穴位,另加1个经外奇穴。  

  胃经:足三里

  大肠经:手三里 三间穴

  脾经:足三阴交

  三焦经:三阳络

  膀胱经:三焦俞

  经外奇穴: 三角灸穴(胸腹部)

   以“三”命名的穴 ,有二层意思,一为数字穴,一为交会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三里即三寸,穴在膝下3寸,故名足三里。

  手三里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三为数字,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

  三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输穴,五行属木。三即第三,是手阳明经的第三穴,故名三间。

  三角灸穴,脐下两旁,与脐中呈三角形,故名。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

  三阳络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三阳,指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三经。此穴联络手之三条阳经,故名三阳络。与三阴交命名义同。

  三焦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三焦俞是三焦的背俞穴。本穴是三焦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三焦俞。

足三里穴

图片

  足三里穴,别名鬼邪,足阳明胃经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五输穴合穴五行属土;胃的下合穴

  足即下肢,三里即三寸,穴在膝下3寸,故名足三里。

  足,指人及动物行走的器官,由跗、足蹠、趾三部组成,俗称为脚。三,数名。里,邑、居,集会通达之意。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外膝眼的距离长度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

 《黄帝内经素问·针解》:“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入于下陵,下陵者,膝下三寸,胻外三里也。”杨上善曰:“人膝如陵。陵下三寸,一寸为一里也。”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刺天容者无过一里。”杨上善亦曰:“一里,一寸也。”又与手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可以互观。

 《黄帝内经素问》:“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本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足以谓之“三里”。古“理”与“里”通。本穴在下肢,故名“足三里”,示别于手三里也。

图片

  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此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足三里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图片

    足三里,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足三里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乏、泻胃热、防病保健的作用。

  《内经·海论》:“胃者水谷之海,其输在气街,下至三里。”依此推之,气街以下,至于三里,统为胃之俞穴。华元化谓:三里主治五痨、羸瘦、亡阳、虚乏、胸瘀血、乳痈等症。秦承祖谓:诸症皆治,但以治胃为主。据此可知本穴功能,不仅行于腹部,而兼治全身上中下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阳有阴疾者,取之下陵三里。”

   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三里是本经的合穴,又是胃腑下合穴,可健脾和胃、运化水湿,主治脾胃病和水湿为患,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阳明经多气多血,故足三里穴可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亏虚引起的各种虚证。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足阳明经合穴配五行属土,补之可培土生金、健脾益肺、化痰止咳,治疗虚证咳喘。

  “治痿独取阳明”,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痿痹的主穴。

   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强健,气血旺盛,阴阳调和,足三里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足三里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作用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理气降逆,通经活血。

   主治病症:  急慢性胃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痉孪、急慢性胰腺炎、食欲减退、羸瘦虚弱、口腔疾患、腹膜炎、便秘、尿闭、休克、动脉硬化、高血压、神经衰弱、贫血、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四肢倦怠或麻痹疼痛、神经性头痛、眼疾、脚气、半身不遂、黄疸、癫痫等症。

   按摩手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捶打法:用拳捶打足三里穴位也可以,一般捶打两三分钟就可以了。


    特效按摩:

    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长期坚持,可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肝气旺于春,故应以养肝为主。气血生化有赖于脾胃,故养肝先健脾,可每天按摩足三里10~30分钟,也可艾灸。

    夏季火旺,与心功能相符,故应养心安神,可每天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也可艾灸。

手三里穴

图片

   手三里穴,别名鬼邪。属手阳明大肠经。手即上肢,三为数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

  里,可作寸解。《灵枢·刺节真邪》云:“取天容无过一里。”杨上善谓:“一里一寸也”。若屈肘侧置,取手阳明经经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三寸处,故名手三里。 

  手是上肢之泛称。三,数名。里,似有三穴之意,大肠与胃,同属阳明,在肘膝之下各有三穴,其名亦同。即在肘前有本穴及上廉、下廉,在膝以下有三里、巨虚上廉、巨虚下廉。《黄帝内经素问》言:“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地万物主从之气,得其中和之宜,则生长成藏各得其用。失其中和之宜,则交通不表,风雨不节,人物即因之生病。三里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故名“三里”,以其功用而得名。本穴在臂,故名“手三里”。

  本穴定位,多谓曲池下2寸。若于曲肘尖处量之,则为三寸,故名“三里”。

图片

   手三里。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穴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该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

图片

  手三里,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

  手三里有调气血,疏经络,和肠胃作用。

  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近于肘部合穴位置,“合治内腑”,主要用于大肠腑病和经脉病的治疗,如腹痛、腹泻、痹证、麻木、偏瘫等。

  手阳明经筋绕肩胛,夹脊,所以也可用于肩背痛的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气者,鼻司呼吸,采太空之气也。地气者,口纳饮食,取水谷之气也。人气者,一为先天元气,一为后天七情变化之气,及饮食补助之气。天枢上下,即天枢穴位之上下之处,包括全腹上中下三部。腹部有病,三里统能治之。凡以三里、五里命名者,皆以其能治多经病也。《杂病篇》及《穴法歌》俱云:“手三里治肩连脐”等,据此推测手三里治脐上膈上连及肩背等疾。

    作用功效:清胃肠热,理气活络。

    主治病症: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牙痛、耳腔炎、颈淋巴腺炎、面神经麻痹、乳腺炎、腮腺炎、感冒。弹拨手三里对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有效。

   按摩手法:

   顺时针方向按揉100次有泻火,功邪的作用,起到泻火,镇痛的效果。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则是调补气血,有补益之功,起到调养,止痛的效果。
   除此之外,按揉手三里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一侧的手臂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另一侧的手肘放在穴位上,用手肘来轻轻的按揉此穴。

三间穴

图片

  三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别名少谷。三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输穴,五行属木。三即第三;阔即间隙,指穴位,此穴是手阳明经的第三穴,故名三间。

   三间穴,间,隙也。穴在手第二掌指关节后陷处,当本经第三个穴位,故名三间。

图片

  三间。三,概数,与二相比稍大。间,间隔、间隙。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比二间穴稍高的空间层次。本穴物质为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其性温热,上行至三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较二间穴为高,故名。

图片

  三间,泄热止痛,利咽

  三间有泄邪热,利咽喉,调腑气作用。

  三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输穴,有泄热消肿、消满止泄作用。二间、三间,均与合谷交会,故二穴治病,均与合谷略同。


   作用功效:通腑泄热,理气活络。

    主治病症:扁桃腺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眼睑痒痛、手指红肿、肩臂神经痛等。 

   按摩手法:痔疮疼痛难忍时,只要掐按三间,就能快速止痛,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还可对此穴进行热水浴,即将手放入45摄氏度左右的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另外,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间,每次1-3分钟,对调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有帮助。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三阴交穴,三阴指足三阴,交即交会,此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

图片

    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图片

    三阴交,健脾理血,益肾平肝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上注于心,本穴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故三阴交可治肝、脾、肾、心的病变:如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皮肤病及神志病,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足太阴经循行过下肢,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主骨,故三阴交穴可治疗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取三阴交穴既可活血祛风,又可健脾利湿,所以可用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

    三阴交所治症,多关经血胎产及子宫精室各症。凡属肝脾肾三经症之关于血分者,统能治之,如药之当归也,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之功。

     三阴交,交是交汇的意思,有三条“阴”的经脉,交汇在一起,相交于三阴交穴的这3条经脉非常重要,都是属阴的,在下肢部位分别是肝、脾、肾(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肝管人体的气机,疏泻的功能,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肾称它为先 天之本,藏于先天的经气,主人体的生长发育,骨骼强壮等功能,先天后天都有了,身体的气机也有了,所以肝脾肾三者放在一起,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  

    作用功效:  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

    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肾炎、尿路感染、尿失禁、乳糜糖尿病、月经失调、阴道炎、精神分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神经性皮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     

   按摩手法:  

   点揉法特别适用于下肢部的穴位,因为下肢部的穴位肌肉比较丰厚,用力点下去之后再去揉,坚持时间比较长,可以起到持久的刺激作用,和足三里穴的点揉法是一样的。拇指立起来,放在穴位的表面,先用力向下按压,再去揉,揉一分钟停下来,间隔一下,再揉一分钟。

    按揉这个穴位,手指的方向和胫骨、经脉的走形平行的放,这样放对这个穴位的刺激量比较大,就是拇指立起来,向内抠按三阴交穴位,这样可能起到比较好的刺激效果。 

    三阴交穴的另一种按摩方法:从三阴交穴沿着胫骨的内侧边缘,依次向上点按,或用捋的方法,但这个方向跟足阳明胃经不一样,那个是由上而下,这个是由下往 上,向上捋到膝关节以上,这样的按摩方法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非常好的作用,还对于水的代谢非常有关系,因为我们刺激的这条经脉叫足太阴脾经,水和谷物这些固体性的食物,吃到胃里以后经过消化,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这些营养要通过脾的转运作用,把它运输到身体所需要的地方去。

   按摩三阴交穴的时间表:
   1.每天11时,按揉5分钟,对治疗各种皮疹大有裨益;
   2.每天11~13时,按揉5分钟,对血压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3.每天下午17时到晚上19时,用力按揉5分钟,具有促进子宫和卵巢血运畅通的功效,可防治各种妇科病;
   4.每天晚上21时左右,按揉各5分钟,具有健脾、收紧脸部皮肤、防止双下巴的功效;
   5.每天晚上21时至23时,按揉5分钟,具有调经、祛斑、祛痘、除皱等功效。

   一般来说,坚持按揉一个月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三阴交,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左右足各3~5分钟,可改善女性各种病症。

    注意:孕妇禁按,有引发流产的危险。

三阳络穴

图片

   三阳络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三阳指手三阳经,络即联络,此穴联络手之三条阳经,故名三阳络。

   穴为交络手三阳经之处,故名三阳络。

   三阳,指手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络,联络,维系。与手三阳经皆有联系之意。《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手三阳之脉,并列上行,行至本穴,当大经脉处三经线较为接近,两旁二经之络脉,当有与本穴通处,其所应症,当有关于手三阳经也,因名三阳络。与三阴交、地五会命名义同。

图片

  三阳络。三阳,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络,联络之意。穴三阳络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三阳络。

图片

  三阳络,舒筋通络,开窍镇痛

  三阳络有通络、开窍作用。

  三阳络有通络、开窍、镇痛之功,治暴瘖耳聋,四肢不欲动摇。

  作用功效:利窍聪耳,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耳聋、下牙痛、眼病、臂痛、失语等。

  按摩手法:将拇指的指尖按压三阳络穴,以穴位为中心,以一定的力度,进行旋转按揉,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各按揉3-5分钟即可,每天可按揉数次。按揉三阳络穴,对于次数和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闲暇时就可以按揉。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甲垂直下压三阳络穴,揉按3分钟,先左后右,可有效缓解牙痛。

三焦俞穴

图片

  三焦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三焦俞是三焦的背俞穴。三焦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三焦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三焦俞。

  三焦,指三焦腑。本穴为三焦之气输转之出,是治三焦疾患的重要腧穴,故名三焦俞。

  “三焦”为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下焦。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三焦,指胸腹腔上中下三处之空松处。三焦,古作三瞧。

  《集韵》:“三瞧,无形之府,通作焦。”又肉之空松处为瞧。《淮南子·天文》:“是以月虚而鱼脑减,月死而羸昽膲。”故三焦有无形之说。     《难经·第三十七难》谓: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原。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以三焦为通调水道的决渎之官。故三焦俞是三焦之气转输、输注之所,升阳益气、决渎行水,内应全身之俞也。

图片

   三焦俞穴 ,三焦,三焦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图片

   三焦俞,调三焦,利水强腰

   三焦俞位于第1腰椎旁,是三焦之气输注于背部之处,三焦乃水液代谢之通道,取之可治疗水液代谢失常而致的一切疾病[9]。

   经脉循行于腰背部,三焦俞又位于腰部,故可治疗腰背痛。

  三焦俞内近于下焦,故以治疗肝肾疾患为主。

  三焦俞与人体上中下各部脂膜相应,而为之俞,有调理三焦,健脾利水之功。治胀满,膈塞不通,呕逆,饮食不化,肩背急,腰脊强,少腹坚硬,注泻下痢,目眩,头痛,妇人癥聚。凡痛之有关脂膜者,俱应取此,以舒三焦郁滞之气也。 

图片

  作用功效:通调水道,健脾和胃,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肾炎、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胃痉挛、水肿、腹水、遗尿、遗精、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呕吐、肠炎、腰痛、神经衰弱、胆石症等。

  按摩手法 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3~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特效按摩:常用食指指腹点揉按压三焦俞,每次3~5分钟,可缓解腰痛,保护腰椎。

三角灸穴

图片

    取穴方法:三角灸穴,胸腹部经外奇穴。位于腹中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一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图片

图片

   穴位释义:脐下两旁,与脐中呈三角形,故名。

   功能作用调理气机,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疾病: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奔豚气、少腹痛及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按摩手法仰卧,双手分别置于两侧的三角灸穴,用食指指腹进行点揉,顺时针和逆时针相交替进行。点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组织。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一般双侧同时点揉。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