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彩云学穴位: 3个“腹”穴

 钱要向我飞 2022-04-20

 

  温馨提示:以“腹”字命名的穴位,涉及2条经脉的3个穴位。

  脾经: 腹结、腹哀
  肾经: 腹通谷

    两个都在脾经上,3个穴相距不远,1个在下腹,2个在上腹,都有健脾和胃,理气调肠的作用。

图片

  腹通谷穴,属足少阴肾经。穴在腹部,幽门穴位之下,与上脘平,是处为肾脉、冲脉通过之所,上胸而散。

 《黄帝内经素问》谓:“谷道通于脾。”即水谷由食道下行入胃,化气之后,脾气散精,如行幽谷之中也。

  本穴治症,关于脾胃者居多,且能上通下达,故名通谷。

图片

  腹哀穴,属足太阴脾经。腹,腹腔,乃肚之总称。哀,悲鸣,哀痛。

  常曰“柔肠百结”,或曰“令人肠断”,均是因哀及肠,肠动而腹振,皆哀气之所致也。主治腹痛肠鸣,犹如腹部发由哀鸣的声音,因而名之。

图片

  腹结穴,属足太阴脾经。本穴在府舍上3寸,位于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临床亦多用于治疗腹痛积聚之疾,以其取之有行郁破结之效,故名腹结。

  腹结穴与足阳明胃经的外陵临近。当小腹用力时,外陵处肌肉与腹结处肌肉同时硬结,腹结结于内,外陵陵于外。由此可知:外陵之治心下引脐腹痛,与腹结所治之气痛为同一道理。

图片

腹通谷穴

图片

   腹通谷穴,属足少阴肾经。腹通谷是冲脉、足少阴经的交会穴。腹即腹部,通即通过,谷即水谷,此穴在腹部,为通过水谷之处,故名腹通谷。

   通,有通达之义。谷,为山间流水之通路。本穴在幽门穴位之下。幽、谷,俱阴象也。

  《诗经》云:“出于幽谷。”本穴与上脘平,是处为肾脉、冲脉通过之所,上胸而散。

  《黄帝内经素问》谓:“谷道通于脾。”即水谷由食道下行入胃,化气之后,脾气散精,如行幽谷之中也。

   本穴治症,关于脾胃者居多,且能上通下达,故名通谷。

图片

   腹通谷。腹,指本穴位于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两山间的凹陷处也。
   本穴物质为阴都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


图片

   腹通谷,补脾和胃、宽胸理气

   腹通谷穴有健脾和胃,宽胸安神的功效。

   腹通谷部位为食物所通行之处,与胃腑相关,胃为水谷之海,故取之治疗胃腑疾病。

   腹通谷能治脾胃之疾,使其上通下达。腹通谷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调理肠胃之功。天枢之穴,近于横行结肠之两端,其用能通肠滞及燥结,故其穴别名“长谷”,喻其能通胃肠,乃治谷之下游也。本穴之名“通谷”,亦喻其能通胃肠,乃通彻谷之上游也。研究此穴可与天枢穴互参,运用此穴,可与天枢同取。


  作用功效:梳理气机,调和肠胃,宽胸安神。

  主治病症: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扩张、哮喘、肺气肿、癫痫、心悸、肋间神经痛、呕吐、腹泻、急性舌骨肌麻痹、笑肌麻痹、眼结膜充血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按在腹通谷穴上,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还可采用按揉的方式,用指腹压在腹通谷穴上,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腹哀穴

图片

   腹哀穴,属足太阴脾经。别名肠哀、肠屈。腹哀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腹即腹部,哀即伤痛,本穴善治腹部各种伤痛,故名腹哀。

   哀,指哀鸣之声。意指由腹中痛剧而发出难忍之哀鸣,本穴概能除之,故名腹哀。

   腹,腹腔,也是重复和富有之意,乃肚之总称。哀,悲鸣,哀痛。腹中所裹盛者甚富。脾土为太阴之象,必须珍视爱护,庶乎哀痛不生,而哀痛者亦可止也。《金针梅花诗钞》腹哀条:“腹哀穴在腹无哀。”即指此双重含义。

  腹鸣,即肠鸣也。人有哀泣,则气息顿促,且时一太息。又人在哀痛至极时,常曰“柔肠百结”,或曰“令人肠断”,均是因哀及肠,肠动而腹振,皆哀气之所致也。穴当腹部,主治腹痛肠鸣,犹如腹部发由哀鸣的声音,因而名之。

图片

  腹哀。腹,腹部也,脾土也。哀,悲哀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质为大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之于地部,脾土受湿而无生气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气不生也,故名。

图片

  腹哀,理脾胃、通肠腑

  腹哀有健脾和胃,理气调肠的作用。

  腹哀有理气调胃之功用。

《春秋繁露》云:“哀气为太阴而当冬。”哀气主阴,阴气为用多闭结,故其主病寒中、食不化、大便脓血、腹中痛。

  作用功效:消食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病症:脐周疼痛、消化不良、痢疾、胃溃疡、胃痉挛、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肠出血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每次3-5分钟。

腹结穴

图片

  腹结穴,原作腹屈,一名腹结。《备急千金要方》后腹结均作正名。别名腹屈、肠窟、肠屈、临窟、长窟、肠窝、肠结、阳窟。属足太阴脾经。腹即腹部,结系束,本穴善治腹部痛结不通之症,故名腹结。

   结,指结聚。穴在人横下一寸三分,为腹气之所结聚,主腹内诸疾,故名腹结。

  《说文通训定声》载:“腹,脐上下两旁也。”《说文》:“结,缔也,从系吉声。”周与嗣《千字文》:“露结为霜”,有凝结之义。本穴在府舍上3寸,为腹气结聚之处,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泄者亦可敛也。位于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临床亦多用于治疗腹痛积聚之疾,以其取之有行郁破结之效,故名腹结。

图片

  腹结。腹,腹部也,脾也。结,集结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图片

  腹结,理气散结

  腹结有健脾温中,宣通降逆的作用。

  腹结穴与足阳明胃经的外陵临近。当小腹用力时,外陵处肌肉与腹结处肌肉同时硬结,腹结结于内,外陵陵于外。由此可知:外陵之治心下引脐腹痛,与腹结所治之气痛为同一道理。

  腹结穴有理气活血、行郁破结之功,主治绕脐腹痛,腹胀,疝气,泄泻,便秘。

  作用功效:温中散寒,理气降逆,散结止痛。

  主治病症:脐周痛、腹泻、腹膜炎、痢疾、咳嗽、阳萎、脚气等。

  按摩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腹结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5分钟。

  特效按摩:常用拇指指腹轻轻揉按腹结穴,每次1~3分钟,对消化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