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频道】这里竟然发现了万年前的玉石!

 文字友情 2022-04-20

作者:杨建华

磁山遗址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它位于河北省武安市洺河畔的一个黄土台地上,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最早发现于1972年,自1976年始经过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石磨盘、磨棒、鸟形三足支架陶盂为代表器形。出土的灰化粟、炭化胡桃证明武安最早在全世界培育出谷子、核桃,鸡腿骨证明中国早于印度3000年开始饲养家鸡。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研手段的进步,所确定的 上溯年限也从距今7350年上延到距今8000年。而自2007年至2009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厚远、吴乃琴、周昆叔,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 员叶茂林等几位专家带领十几位博士、硕士,3年多来,10数次往返吃住在武安,共取样300多公斤,又经科学严谨地分析研究,最终证明武安是世界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是粟、黍的故乡,并确定以10300年的栽培历史改写了世界农业史、确认磁山是东亚旱作农业的起源地。

2007年10月,中科院、社科院联合考察组到磁山遗址取样,进行古气候研究、环境考古。所带领的考古队员结束取样,回到宾馆,留下磁山博物馆馆长张天玉和工作人员张海江等收拾工具,作者与原武安市报副主编柳林山途经此地,听说中科院与社科院在此取样,遂前来观看。在位于1号窖穴底部的断崖前,他们发现有一块状物露处崖壁,疑为是一块残存陶片,遂小心用木棍撬出,但是这块沾满泥土的小东西显然 比陶片要重些,并且有棱有角,四边整齐。为看个明白,就用饮用的瓶装纯净水简单冲洗了一下,这一下经于使一块一万年前的古玉显现了它的山真面目,在场人员均觉好奇。但以作者收藏研究古玉多年的经验来判断,其意义非同一般!

这块古玉为白色石英石质,质地纯净,呈半透明状,长65MM, 宽 27MM,高16MM,各面经过磨制,比较规整,名称和用途不详。更为珍贵的是,这块玉石上还残留有一些黄、褐色的附着物,疑为入土时有机物残留。这块玉石出土的位置位于1号窖穴的底部,经中科院、农科院采样队员认定,属磁山文化一期地层。在近3年的时间里,中科院、农科院的专家们从研究植硅体入手,对比现代粟、 黍 样品,在粟、黍灰化样品鉴定上取得突破,其鉴别方法和磁山取样分析结果两篇论文在世界权威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登出,在世界考古界内引起轰动,各国专家纷纷发表评论,对这种方法和成果表示赞赏和认可。并且,经C14年代分析,得出磁山遗址最早年代为距今10300年前。中科院的专家在对这块玉石取样分析后,认定 这块古玉的真实年龄也与之相当!

据悉,我国目前所见到最早的用玉制作的器具,是辽宁海城小孤山旧石器时代末期洞穴遗址中的玉石制砍砸器,其年代距今约10000年,但做为打制工具,其做为玉固有的特性并未被认识和发现。长久以来,国内较为认可的我国玉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暨距今的8000年前的兴隆洼 文化做为肇始,兴隆洼 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根据测定结果知其C14年代在距今8200—7400年间,典型遗址有敖汉旗兴隆洼 、林西县白音长汗、克什克腾旗南台子、辽宁阜新县查海等,其出土的玉 玦、管、珠等饰品,其玉质有岫岩玉、宽甸透闪石玉(闪玉、软玉)以及玛瑙、石英石等玉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0000年前的上古时期,由于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等原因,传统意义上的玉——和田玉,到不了中原地区,或未被认识。由赵永魁先生编著,做为多数大中专院校文博专业教材的《中国玉器概论》指出,当时的玉器是指以玉或似玉的美石制作的产品,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各种美石为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郭璞《山海经》中所载产玉之地也有200多处,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透闪石“软玉”或“闪玉”。磁山在前几次挖掘中,曾出土过几粒绿松石珠、片,但当时认为年代和河南新郑裴李岗相当。但这次可以自豪地说,磁山遗址出土的这块玉是全国年代最久的实证,它的出土将我国的玉文化史上推了2000年!

全国著名玉器鉴赏专家、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馆长常素霞见到它的照片后对作者说:“对,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的玉。如果能(被批准)再挖,肯定还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