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安杯征文】枣系深情

 文字友情 2022-04-20

相关链接:2019年1-2月份“绿安杯”枣文化全国征文大赛(奖品丰厚)

长风万里乾坤动,五湖四海溢香甜——绿安紫枣魅力展

1979年我第一次见到大枣馋涎欲滴。

那年我12岁,1974年家到河南,住在大食堂席棚子间隔的格子间里。过年搬上还没通上下水的新楼。楼房两室的中门,西户是父亲单位的处长。——一家三口一室半的房子。

三十晚上换上母亲缝制的新衣服,对着镜子美一美。初一早上,天刚亮听到鞭炮声赶紧跳起来,要穿着新衣服挨家挨户拜年,第一家选西门。敲门进去问候新年好之后,阿姨抓起盘子里的糖放到我上衣的口袋,我推脱着“不要不要!”却还是心悦诚服地从了,然后还有期待,眼睛盯着紧挨糖盘的大枣花生盘,期望尝尝大红枣。

大枣走进我记忆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群众慰问红军端上的的大枣核桃——红溜溜,圆滚滚,可望而不可即,真馋人。

电影《红色娘子军》剧照

之后唯一的菜店和东西两个商店被我踏破铁门,真没发现有卖红枣的。只有夏天时,偶然碰见卖青枣的,母亲在摊前转过几次,问过几次。等到枣剩得少了小了,青多红碰坏的,才降价买回来,端盆洗净,和姊妹们大快朵颐风卷残云。过了那节就吃不到枣了,那会凡能进口的都吃的很香、总嫌不够。

所以,从对门开始晒枣就趴在窗口望着西面凉台小簸篓里的枣,期待生了翅膀,飞去吃个够。甚至夜晚梦见我从凉台爬过去,刚见到枣,梦醒了。记吃不记打的,这遗憾竟记得清清楚楚。

1985年上班有一次单位过年分枣,人家嫌贵不要的我都买回来和姊妹天天吃,吃了好长时间竟没吃够过。羡慕同事管后勤福利的老公,她天天炖一缸子红枣馋人。

1992年怀孕,湿枣2.5元一斤,想吃又觉得贵,忍痛花了5元买了2斤,一斤给母亲一斤给自己。

进入绿安小程序

老家江苏人迷信枣的功力,做饭配枣,喝药配枣,养生配枣,见天离不开枣。投其所好,逢年过节寄去的大枣从不嫌弃,总说味地道,功效好,随着自家经济能力的提高,给老家邮去的礼物也越来越多,大枣的数量也由当初的一千克变作一纸壳箱子两纸壳箱子的。每次包装箱子准备发货,我都有一种豪气,感觉予人玫瑰的幸福,感觉不断壮大的经济能力。

妹妹去美国生活后,每次回家都带走一些枣,一些茶,一些花椒和大料,这些从小到大渗透到血液中的中国味道。每次触及,都是熟悉的依恋和家人的拳拳之爱。

多年不联系的同学突然回到幼年求学的这里,接风宴上她送我们她那的特色小吃湘莲和枣糕,待她走时,送她什么想了很久,想到最能代表中原地域特色的最能博得一致养生共识最有说服力的也就是大枣了。

鲜红的大枣见证成长的艰辛,岁月的甘苦与共,和生活富裕红红火火的日子,还有天长地久随时在线的友谊。

文/程梅(河南省舞钢市)

文字友情—给你温暖心灵的温度

汇聚天下文友,传递文字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