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琼斯镇和镜子人,说服力的两个极端 | 相信与怀疑的边界

 启云_9137 2022-04-20
文章图片1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623篇推文。

全文共2438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文章图片2

1 引言

“说服”,是一件让人痴迷的事情。

因为,“说服力”,让人梦寐以求。

谁不想拥有总是能说服别人的能力?

不夸张地说,说服力,可能是最接地气的一种“超能力”;

比那些飞天遁地、力大无穷、刀枪不入的漫画英雄所拥有的能力,要靠谱得多。

人可以被“说服”到怎样的程度?

1978年11月18日,南美圭亚那的热带丛林里,上演了一场人间惨剧。

邪教头子,吉姆-琼斯,告诉自己的上千名信徒:

那些人会降落在我们这里,破开房门,折磨我们的孩子,将我们抓回地狱。

比起被折磨死去,我更希望我的兄弟姐妹们,能够有尊严地离开,为世界树立榜样。

吉姆-琼斯把氰化物和果汁混合在一起,分发给所有信徒。

上千人,在柔和的音乐背景下,顺从地排队领取自己的死亡;

母亲将氰化物喂给自己的怀中的婴儿,父亲将毒药强行灌给自己挣扎的孩童。

最终,913人丧生,包括276名儿童......

文章图片3

“琼斯镇惨案”,是美国除911事件外,最悲惨的人间悲剧。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

在琼斯镇惨案发生之后,仍有众多信徒,遵循着琼斯的教义生活,从他说过的话中寻求指导。

文章图片4

吉姆-琼斯这样的恶徒,死有余辜;

同时,这不禁又让我们警醒,

是什么样的“说服力”,能够让这么多人罔顾自己的性命?甚至自己孩子的性命?

“说服力”到底有没有边界?

2 相信和怀疑的边界

这是一个全新的系列推文,我称它为“相信与怀疑的边界”,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说服”,到底是在做一件怎样的事情?

改变一个人的主意?

还是,

迫使一个人做某件事?

它最终触发了对方的某种变化,是呈现在大脑中,还是体现在行为上?

是让对方改变立场成为你的拥趸?

还是综合评估后签署一个利益交换的协议?

“谈判思维”在触及“秒杀力”这个话题之前,我对于“说服”一直是持着回避态度的;

因为,让我一头扎进“谈判”这个领域的最初原因,就是因为我厌倦了想要说服别人的无力感。

我甚至一度认为,人是无法被说服的。

当然,这并不是自然界真实的情况,人们被“说服”的例子依然大量存在。

但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过经验,遭遇那些就是无法被“说服”的倔强。

至此,“谈判秒杀力”已经聊了好多好多关于大自然中,“被说服”的秘密。

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

说服力的边界在哪里?

我将用一整个系列来回答这个问题,但首先,我们得先剥开“说服”这件事的本质。

“说服”并不是人们建立观念的第一件事。

人们是通过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来初步建立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观念。

直到有人告诉他,你的观念不对,此时,第一次“尝试说服”就发生了。

你看,本质上,我们的观念意味着,我们先“相信”了一些事情;

然后,当有人要“说服”我们,我们有可能会被影响,从而“怀疑”这些事情;

如果未能被“说服”,那么我们继续“相信”;

如果成功被“说服”,那么我们完成“怀疑”,转变观念;

如果“说服”的效果差强人意,那么我们会半信半疑。

这是一个从“信”到“不信”的过程;

这也是一个让我们的大脑产生“怀疑”的过程;

理解了这些,将大大帮助我们理解,“相信”和“怀疑”的边界,也就是“说服力”的边界。

3 镜子人

吉姆-琼斯,是如此轻松地凭借几句话,就让信徒们怀疑自己的生命,从而自杀;

这应该是从“相信”到“怀疑”的说服转变中,最为极端的一种了。

这种“说服”的极端程度,甚至让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

怎么有人会如此轻信他人?这不是“傻子”吗?

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把焦点转向“说服”的另一个极端;

一个绝对不会产生怀疑的人,甚至他相信的事情荒谬到了极点,

镜子里的那个人,绝不是我!

啥?镜子里的人不是我?

你相信这样的话吗?

说这话的难道不也是“傻子”吗?

2008年,悉尼麦格理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马克思-柯尔特哈特教授,正在对一个心理疾病患者做研究。

这名病人名叫“乔治”,他患有一种叫做“镜像自我妄想”的心理疾病。

啥意思?

这种病人,也称为“镜子人”,非常罕见。

乔治,大约80多岁,为人和蔼,性格开朗;

他结婚多年,有两个孩子,和妻子的生活非常幸福;

乔治甚至仍然还在工作,他的广告企划公司生意兴隆,蒸蒸日上。

他的一切都和常人无异,除了一件事,“照镜子”。

在实验室里,乔治面前摆放着一面大镜子,实验人员问他,

乔治,你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

乔治回答,

是他。

实验人员继续问,

他是谁?

乔治继续回答,

他,就是那个一直跟着我的人,他穿得和一模一样,长得也和我非常相似,总是和我做一样的事情。

实验人员走到乔治身边,这样镜子里出现了两个人;

实验人员问乔治,

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乔治回答,

我看到了你,还有他。

实验人员继续质疑,

为什么你能看出镜子里的一个人是我,但却认为另一个不是你?

乔治摊了摊手,回答道,

嗯,我知道你们会认为我疯了,我真的希望那个人就是我,可镜子那个人真的不是我,尽管他穿得、长得、做得都和我一样,但那个人不是我。

整个大学的心理学家以及科研人员,使尽浑身解数,想要“说服”乔治;

可是几年过去了,乔治依然对此坚信不疑。

因为所有人都试图通过客观世界的“理性逻辑”来说服他;

但“镜像自我妄想”在治疗上,是无法通过逻辑来完成的。

文章图片5

有一次,实验人员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们把乔治带到一个水坑前,可以看到水中的倒影,也就是那个“他”;

但同时,他们让乔治点燃一根火柴,同时,水中的“他”也点燃了一根火柴;

实验人员问乔治,

如果你看到的“他”不是你的倒影,那“他”手中的火柴为什么在水中不会熄灭?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自悖逻辑。

实验人员希望乔治能够从这个矛盾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然而,乔治耸了耸肩,平静地回答,

我知道你在说什么,我还看到过更让我目瞪口呆的事情,比如,“他”刚刚还在卫生间里学我一样刮胡子,几秒钟后就出现在我的床上,和我的老婆躺在一起!

乔治似乎非常清醒,义正言辞地说,

我怀疑他有超能力,掌握一些我们无法解释的科学技术。

4 小结

一方面,有人会如此轻易地被说服去把氰化物倒入自己的口中;

另一方面,有人面对几乎毫无漏洞的说服逻辑,依然坚信不疑;

从“相信”,到“怀疑”,再到“被说服”的过程里,我们的大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个系列将围绕这个问题深入讨论下去。

相信和怀疑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

这里是“谈判思维”!

“相信与怀疑的边界 第一篇” 待续

--- 桔梗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