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如果通过检测抗体可以高可信度地知道,一个人身体的抗体超过多少滴度,就有足够抵抗力,就可以在疫区和任何区域自由行动,通过检测抗体而发放通行证:这样的人基本不会患病,不仅可以在非疫区上班、生活、旅游,而且可以自愿在疫区上班、生活和旅游。间隔一定时间检测抗体,可以知道对于特定个人打了几针才行,是否现在可以自由行动,还是需要继续加强疫苗。这种策略,就不是按核酸、抗原来隔离病人,而是按抗体来让有抵抗力的人更多机会。用核酸和抗原隔离人,和用抗体释放人,两种策略完全相反,但相辅相成。新的策略的前体是需要在研究抗体与抵抗力等的相关性。如果说这可能带来群众的负担,应该指出其公益性。其实,已经有人研究过抗原与核酸以及发病的相关性,其优先性,也低于研究抗体与抵抗力相关性。因为已经做了,这里也有不赘述其缺点。如果提出对抗原、抗体必需选一项,估计多数免疫学家会支持检测抗体。附件1:饶毅3月29日短文https://mp.weixin.qq.com/s/7Yxjs0ncM0br7K4a340ZUA附件2:饶毅4月6日短文《疫情现阶段的一个问题,及时检测抗体,确定抗体与预防发病、抗体与减轻病症的关系》https://mp.weixin.qq.com/s/Z_7TIfNgA59zec7zEOdKtA疫情现阶段的一个问题:及时检测抗体,确定抗体与预防发病、抗体与减轻病症的关系匹夫有责饶议科学 2022-04-06 14:29检测核酸,是监测一个人当时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检测抗原,还是检测新冠病毒感染;检测抗体,是检测一个人在接种疫苗后、或感染后,体内存在的丙种球蛋白(IgG)量、或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量、甚至能够专门抑制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量。检测核酸,全球很普遍。检测抗原,有多大意义,有争议。检测抗体,似乎没有很多讨论。其实,对于是否应该检测抗体,检测什么抗体,可能现在应该严肃讨论。在新冠病毒流行的时候,及时收集抗体数据非常重要。而不流行的时期,检测抗体缺乏对比,难以建立抗体种类、抗体量与免疫有效率、病症降低率的关系。也就是说,错过这种机遇以后,大家打疫苗,个人并不清楚究竟应该打几针疫苗才有效,因为每个人的反应可能不同,检测抗体,有可能是最接近检测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当然,如果有抗体之外的免疫力产生,单纯看抗体并不全面反应,但其他免疫力不是很好检测,而抗体不仅可以检测,并有一定的可能性抗体与其他免疫力也有相关性,从而检测抗体也同时反应了非抗体依赖的免疫力。现在,我国有能力比较大规模的检测抗体,特别是IgG,而中和抗体也能够检测。检测不同抗体的能力、通量不同,但可以达到有意义的程度。检测了抗体,可以统计抗体量与预防感染、抗体量与减轻症状的关系。多次检测抗体,可以掌握疫苗接种后,有效维持的时间,指导应该间隔多长时间接种一次。以上数据,可以指导群体疫苗接种,更可以指导每一个人的疫苗接种。有这些数据在手,对国家防疫政策也有很大帮助。无论是坚持清零、还是放开,这些数据都帮助。如果知道一个人的抗体情况,而且知道抗体在什么水平之上可以预防、或者可以减轻症状,那么抗体水平达到足够水平的人,就不一定需要居家、而可以考虑正常工作生活。如果全民百分之多少达到足够抗体水平,就可以考虑全部放开。用核酸数据,能观察追踪病人;用抗体数据,如果有可靠的相关性结论,可以预计健康,预见轻症,从而有利于个人、有助于国家。附件3:关伟杰、钟南山4月8日文章Guan Wei-jie and Nan-shan Zhong (2022). Strategies for reopening in the forthcoming COVID-19 era in China.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9:nwac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