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叔叔不是神,就是个普通人

 寒武幽兰 2022-04-20


王安忆是现当代文学史中我最喜欢的作家,最初我读她的《长恨歌》,为她对上海女性绵长魅力的解读而感动;读她的《上种红菱下种藕》,为她对小女孩秧宝宝的成长中细腻心思的洞察而惊艳;读她的《天香》,为她刻画的女性之光而拍手叫好……她是海派作家,是张爱玲、茹志鹃之后的接力者,大上海不见得有多古老,在王安忆的笔下,却是韵味悠长。

《叔叔的故事》创作于1990年,是王安忆停笔一年后写就的,是王安忆创作的转折点,也是她最为满意的一个中篇。她带着解构变幻的手法,对一个摘帽右派的生活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推测和填补,这把已经树立起来的神圣拉下神坛,从而显现出80年代末90年代初右派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冷峻、现实、敏感却又准确。这部作品有点先锋文学的意味,不是很好读,但究竟还有些故事性的联结,所以,在这篇实验的小说里,王安忆开始了她的讲述。

这篇小说的开篇和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开篇有着差不多的形式,一上来就说“这是一个拼凑的故事,有许多空白的地方需要想象和推理,否则就难以理顺”,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在真真假假中的变幻中,看清她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原先我以为自己是幸运者,如今却发现不是”“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却忽然明白其实不是”。

在想象的世界里,我们有绝对理想主义的猜测,似乎会认为有一些名声很盛的人,他的生活也会是像他的名声一般神圣、纯洁、值得尊敬。但恰恰这篇小说以无名氏的叔叔为例,把他的生活全部解剖给我们看,原来,他也不过是渺小、卑琐、庸庸碌碌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如此而已。

所以跟随着王安忆的笔触,基本上了解了叔叔的一生:他青年的时候写了一篇寓言童话,就被打成右派,下放回原籍农村劳动改造,农村的热心女孩在他落难时成了他的妻子,妻子对他极好又与他同甘共苦,当他终于摘帽回城,则与妻子离婚,他同时和许多女人保持性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不堪,在处理与儿子关系的问题上,被儿子愤怒地刺伤,叔叔一夜之间变得白发苍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法对叔叔产生尊敬和崇拜,有的不过是一些鄙夷和遗憾。

在这鄙夷和遗憾里,消解右派“神圣”光环的同时,把叔叔作为一个集幸与不幸于一身的人的生活留在了我们心里,仔细回味,其实,幸与不幸都是人生过程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处理以及如何与它们相处。

首先,在幸运的一面来说,叔叔得到的精神上的构建是完整的。

像叔叔这样的老一辈的右派,在遭受斗争冲击的时候,已经建立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世界观,面对任何事情,他都能够尽可能少地不受外界影响而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老一辈右派比上山下乡的红卫兵和知青们更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

戴帽的时候,妻子不嫌弃他,反而用自己的努力滋养着他,与他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儿育女,这是多大的幸运。可以说,叔叔倒霉的时候,总还有人在精神上温暖着他。

摘帽后的世界中,人们对老一辈右派的精神崇拜和尊敬是前所未有的,而在这个前后对比明显的突出中,老一辈右派,诸如叔叔,物质和精神上都享受到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极大满足,叔叔分得了一套房子,可以有机会到权威的文化机构上班,在事业上和精神上的一切都是顺利的,幸运的。

因为世界观的稳定,叔叔对自己的生活和梦想的认识是能够完全自足的,而且他也不乏爱着他的人,所以,无论他经历了多少种磨难,都是无法与生命中的幸运相提并论的,或者说,他一直都处于精神世界的绝对幸运中,也不为过。

其次,从不幸的一面来说,叔叔当下生活中的冲突与他先前所经历的苦难相比,本质上是一样的。

摘帽前,叔叔的理想得不到有效的实现,还经常被批斗,这是苦闷的来源;摘帽后,他陷于于家庭婚姻与身份地位的冲突中,他在生理欲望和精神感情上所经历的一些困顿和慢慢形成的落差,以及与而儿子之间的无效沟通,都属于他人生不幸的来源。

综合来看,似乎摘帽后的精神冲突压力反而要比摘帽前要大,“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叔叔也陷入了庸庸碌碌的队伍中。摘帽前的苦难和摘帽后的生活冲突,在本质上都是人生欲求的不圆满,只是表现不同罢了。

最后,在王安忆对叔叔幸与不幸的讨论叙事中,我们对叔叔这个人物的崇高和敬畏就消失了,叔叔真正成为一个普通人。

无论事情的外在表现如何,拉近距离,观察叔叔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真相似乎就在慢慢地浮出水面。捧他上神坛的是我们的想象力,而不是他的真实本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

在人生和历史的进程中,人只是无法避免历史上的潮流、必定会与历史撞个满怀而已。而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平凡与普通。

所以,不把叔叔当做神、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看,由着他发挥生命中的潜力,反而会发现一点一点冒出来的惊喜。

写在最后

承认真相,承认苦难和卑琐,承认普通和平凡,承认从古至今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则是对我们每个人人生的最大的仁慈。

承认本质是坦然面对的潇洒,冷静客观地去处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既然人生的境遇如此繁多,那么我们就不妨带上审视的目光,观察生活的悲喜,以自己的尺度,去衡量生活中的醇厚与魅力。

幸和不幸,其实也在一念之间。

END

文|京华

图|网络

编辑|京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