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闺女跟上养蜂儿的跑了

 新用户62676dui 2022-04-20

                                          图文无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包产到户”,人民公社的土地一下子分到户家,突然由人均三分半自留地变成四五亩承包地,每户农家都在几十亩以上。大家高兴之余又有点慌,多数人不知道这么多地该种什么,因为都种粮食吃不完,又卖不了几个现钱。先是种甜菜,打白条三年五年给不上,最后选择种葵花。一个村子上千亩地,七八成种葵花。每到开花季节,黄漫漫的一片又一片。

种葵花的第二年,我们村里来了养蜂的。

养蜂的是浙江人,30多岁,瘦小精干。二十多个蜜蜂箱子一字排开在葵花地旁的一片空地上,养蜂人住在跟前的一个废弃瓜茅庵里,煤油炉子做饭,过几天回城里卖一趟蜂蜜。村里人叫他“小南蛮”。

小南蛮不吃白面,一天三顿大米饭。葵花开花时节,农家的蔬菜也有了,他用蜂蜜换菜、换鸡蛋炒着吃。村里有个叫三闺女的,看见大米饭馋的不行,三天两头跑到瓜茅庵蹭饭。拌着蜂蜜吃。当然也不白吃,带些家里的菜蔬之类。一来二去,日久生情,有故事了。

三闺女有两个姐姐,老大嫁个木匠,老二嫁个铁匠,生活都过得体体面面。所以,她爹想给她找个瓦工。农民认为,手艺人总比种地的好过。没想三闺女不争气,偏偏爱上了养蜂的。

但偏偏没有人知道养蜂的底细。有的说他在老家有老婆,有的说没有。三闺女他爹自然非常担心。和三闺女道:“听人说南蛮子有老婆,你不要瞎跑好不好?”

三闺女脾气不好,说话砍七愣八:“我管球他有没有老婆,我是为吃大米饭,再要管我,我就住在瓜茅庵!”说完,眼里还冒着火。

娘老子怕她做下没的,就撒手不管了。当然,三闺女也没住在瓜茅庵,每天按时回家。

葵花种的有迟有早,这片花谢了,那边花又开了。花期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眼看着就能撤摊子了。

突然这天,村里来了个要饭的,路过瓜茅庵,问南蛮子要的吃蜂蜜。南蛮子说,接下的蜜卖完了,我正要撤摊子,你要是早来几天,一定给你一瓶子。要饭的大怒,说南蛮子小气。用手里的讨吃棍子打蜜蜂箱子。结果,蜜蜂也大怒,飞出一片把他蛰了个管够,脸胖的像个大面葫芦。南蛮子给他摸了些药,还给他赔了10块钱。那时候,一斤蜂蜜也就是一块钱左右。

要饭人不输气,回到村里挨家挨户说,你们村里人没有文化,种了这么好的葵花,都叫蜜蜂把精华吃了,今年肯定要减产。可怜我那村里人,别看平时不听干部和科技人员的话,却特别相信要饭人。这天夜里,有几个人去在蜂箱子边点了一堆火,要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烧死。幸好南蛮子半夜起来方便,把火扑灭,才保住了吃饭的家当。第二天就雇了一辆汽车把蜂箱子拉走了,有人说去了云南。

村里有人说,放火的是三闺女他爹,还有人说是要饭的放的。不了了之。

但没过几天,三闺女失踪了。大家异口同声说跟上南蛮子跑了。娘老子哭天喊地,也不报案,过几天后,村里又恢复了平静。

秋天收下葵花来,小贩子来来往往。我村的葵花卖得非常快,价格也比别处好。小贩子说,你们的葵花颗粒饱满,光泽好。科技人员来了看看说,这是蜜蜂授粉的功劳!干部又领来了记者,把我村这葵花硬给吹成了品牌。

人们突然又想起了南蛮子,想起了三闺女。他们打劝三闺女的老爹说:“明年去云南把闺女女婿请回来哇,我们给他提供好条件!”

那老汉气不打一处来,回答道:“请你妈的蛋!”

第二年葵花开花时,人们眼巴巴望着南蛮子来。但没望到。

后来有人说,南蛮子回到老家开了鞋厂,发了大财。

又过了几年,葵花开花季节,南蛮子领着三闺女和一个小孩,回来拜见岳父岳母,开着小汽车。见到村里人都给递软“中华”,一些老年人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估计就是那些放火的人。还有一些当初笑话三闺女的人,现在伸出大拇指点赞,都夸她有眼力,脑子好。三闺女光笑不说话。

南蛮子领着全家,到葵花地畔拍了许多照片。有人在跟前看到了,说南蛮子拍完照,还哭了一鼻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