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浪亭里的江南政德文化

 苏迷 2022-04-20
《苏州日报》2022年04月19日 A08版

  金晨曦

  江南苏州,文脉延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宋代园林沧浪亭的“沧浪”立意,出自《楚辞·渔父》。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由文人苏舜钦始建于宋代,是现存最古老的苏州园林,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沧浪亭内有五百名贤祠,供奉了与苏州有渊源的五百余位先贤。

  五百名贤祠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据清朝顾震涛撰《吴门表隐》卷十三记载:“道光八年,巡抚陶澍、布政使梁章钜购得张姓房屋建。”巡抚陶澍在藏书家顾沅的辟疆小筑见到吴中名贤画像300余幅,后经广集博采,又得到200余幅,遂命临绘,勾摹刻石。经布政使梁章钜改建房屋为祠堂后,将这些石刻供奉于内,每年致祭。

  据《沧浪亭志》(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编,文汇出版社2016年1月版)记载:“咸丰年间沧浪亭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江苏巡抚张树声重建。当时搜求刻像存者大半,觅得拓本补刻140人,增刻林则徐至吴信中等,故现存594人。”“现存的五百名贤祠是面阔五间的建筑,坐北朝南,正中三间为堂。”堂内匾额上“作之师”三字,指“五百名贤”堪作万民之师。墙上嵌有125方平雕石刻碑石。其中一方刻着“景行维贤”四个大字,119方上刻有上至春秋吴国下至清代的2500年间594位历史人物的画像,每方刻头像五幅,右列小传,记朝代、职衔、姓名,每像刻传赞4句。

  五百名贤中有的是苏州籍,有的与苏州有关,分为政治、文学、忠节、隐士、水利等十余个类别。政治家有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等;文学家有陆机、陆云、欧阳修等;书画家有顾野王、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明等;军事家有伍子胥、韩世忠等;水利学家有郏亶等。五百名贤为官者众,体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标准,陶澍题五百名贤祠对联中称“有德有言”“亦模亦范”。我们可以从五百名贤祠探寻江南政德文化的价值取向。

  立德:公生明,廉生威。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资治通鉴·周纪》)“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乞不用赃吏》)纵观五百名贤祠中的历史人物,“俱忠孝节义,政事品学卓卓可传”。比如,昆山人顾鼎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支持减免税赋,在昆山筑城抗倭,仗义公断,为江南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昆山亭林公园内的崇功祠旁,“公生明,廉生威”的戒石碑与顾鼎臣公道清廉的形象十分契合。明代官员况锺,江西靖安县人,连任苏州知府十三年,刚正廉洁,孜孜爱民,苏州百姓称他“况青天”。况锺任满离苏,临行前赋诗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又如,三国东吴“怀橘知孝,载石表廉”的郁林太守陆绩(吴县人),留下苏州文庙廉石的传说。有诗云:“郁林太守史称贤,金珠不载载石还。航海归吴恐颠覆,载得巨石知其廉。”

  立功:倡务实,重民本。古代清官能吏普遍认可治理国家应该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古代官员勤于政事、实干担当为民称颂。五百名贤中,很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苏州人”。比如,2500多年前伍子胥从楚国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成阖闾大城。又如,苏州民众将任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刘禹锡和白居易合称“唐三贤”,其中两位来自河南,一位来自陕西,他们在苏州都留下不错的实绩、口碑和诗篇。韦应物任苏州刺史三年,修水利,理赋税,勤政务,被称为韦苏州。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一年多,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其中就包含山塘治水。白居易开河筑路,改变了道路迂回曲折、河道淤塞的状况,根治了山塘水患,也建成了如今的千年古街“七里山塘”。

  立言:纳贤能,聚文气。苏州自古人文荟萃,积淀深厚。沧浪亭首任园主苏舜钦,常与欧阳修、梅尧臣等赠答唱和。清道光七年,江苏巡抚陶澍、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集苏舜钦、欧阳修诗句而成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刻于亭柱,后人广为传咏。孔子门下有72贤者,其中唯一南方弟子是春秋末年的言偃(常熟人),著有提出“大同”“小康”思想的《礼记·礼运篇》。明代爱国学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为世人称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曾任苏州知州,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万世流芳。他还将自己买来准备兴建家宅的土地献出,开了苏州官办学堂之先河,也成就了千年府学。他的《家训百字铭》《告诸子及弟侄》,要求“勤读圣贤书”“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范仲淹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因德才被列入五百名贤。他的儿子分别官至宰相、尚书、侍郎。历史的年轮告诉世人家风是最好的风水。

  正如现代著名作家周瘦鹃《望江南》所写:“苏州好,濯足有沧浪。五百名贤余韵在,文章经济尽琳琅。桑梓永流芳。”

  沧浪亭里五百名贤祠,蕴含着优秀的江南政德文化。“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时,不妨去沧浪亭看看,在感受园林之美的同时,也可探寻江南政德文化的密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