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晓申记 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图书馆是日本最为著名的三大档案馆,随着档案不断公开,发现在这些档案里,有着大量的当年日本搜集到的关于毛主席的情报信息,其时间竟从1893年毛主席出生就开始了,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时间跨度长达52年。 从档案中可以看出,日本开始真正关注毛主席,是从1928年开始的,这一年,毛主席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了。 从这之后,关于毛主席的情报信息越来越多,而日方对于毛主席的形象也非常客观地一变再变。 日本三大档案馆有关毛主席的档案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九一八事变之前、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 在不同时期,日方对于毛主席的形象都有什么改变呢?我们一一分析。 一、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档案中最早出现毛主席的有关情况是在1928年7月13日。 当时,日本驻长沙领事糟谷廉二在向外务大臣田中义一提交的报告中说:
此时的日本为什么要关注毛主席呢? 其实,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正式走向武装斗争的道路,并随着各地红军的组建和根据地的开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又一次迎来了高潮。 此时,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夕,日本正为大举侵华做准备,因此日本情报搜集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武装斗争十分关注。 其中红四军屡屡被提及,而作为红四军的主要缔造者和指挥者的毛泽东自然成为日本情报部门关注的重点。 从档案中,我们可以看看,当年日本的情报工作做得有多详细:
对于红四军的建军过程,档案中也有记载:
档案中称红四军是“最优秀的”,这是非常可观的,因为在其它档案中也有很多记载,总结如下: 首先,红军战斗力强。 1929年7月18日,驻厦门领事寺屿广文致电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说:
这里提到“多次报告”说明红四军的活动经常引起驻厦门领事馆的关注。 此外,1929年2月13日,驻九江代领事有久直忠致电外务大臣田中义一说:
甚至有报告写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驻汕头领事别府熊吉于1930年4月6日向外务大臣提交的系列报告。 他在报告中提到:
6月7日,别府熊吉又紧急报告:
6月11日有报告说:
6天之内就中国某一支军队的动静连续发3封电报,这在当时日本驻华使领馆中较为罕见。 甚至连日本海军都对红四军表示了关注。 1929年3月26日,马公要港司令滨野致电海军次官、军令部次长说:
可见,当时的日本对红军的发展有多重视。 其次,红军纪律好。 1930年外务省的报告书中写道:
当时日本政府上下普遍认为红军是一群乌合之众,军纪涣散,与土匪无异,但外务省的报告通过观察红四军的行动对此予以澄清。 第三,红军获得的成果大。 1930年,日本驻九江领事馆向上级报告说:
在日本的档案馆里有一份题为《永定县委报告第五号(1929.7.6)》的文献,即闽西苏区中的永定县委于1929年7月6日向上级提交的工作报告。 当时日本驻厦门领事馆认为这份文献十分重要,将它全文译成日文,提交给外务大臣,其中的内容有:
由上可见,毛泽东对工作尽职尽责,即便在患病期间,也坚守岗位,指导闽西地区的政权建设和对敌斗争。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毛泽东是密不可分的。 当时中国各地的军阀,甚至国民政府军各部之间普遍存在“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积弊,这极大影响了部队整体的战斗力。加之红军所在区域都地处偏僻,彼此相隔甚远,因此日本方面当时对红军的一大关注点是“各地红军之间互相如何取得并保持联络”。 1930年10月28日,日本驻长沙领事糟谷廉二向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报告:
1930年12月由日本驻华公使馆向外务省提交了《关于华中华南地区共产主义行动状况的调查报告书》,在此报告书中,日本对毛泽东进行了权威评价。 报告中有《中国共产党主要党员简历》一节,列举当时数十名共产党员骨干,包括林祖涵、谭平山、刘少奇、恽代英等,而简历字数最多的则是毛泽东。 在介绍了毛泽东的基本情况之后,报告书作出了如下论断:
由此可见,日本对于毛泽东的研究下了多少功夫。 二、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这6年间,日本整理搜集的有关毛泽东的情报较少,这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大举侵华,其关注的重点在东北和华北,不管是军部还是外务省系统的情报机构,都以东北和华北地区为中心展开活动,而长征之前毛泽东及红四军的活动范围基本限定在华南地区; 第二,1934年10月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沿途经过的贵州、云南、四川、西康、陕西等省开设的日本使领馆很少,加之这些地区本就是日本政府和日本民间人士较少涉足之地,因此其情报来源不畅。 这一时期日本关于毛泽东的档案主要与西安事变有关,其形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推动者。 西安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转折点,作为侵略者的日本自然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首先,日本认为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东北军和西北军潜入了很多中共地下党员。 一份报告指出:
另一份报告指出:
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保持紧密的联系和良好的配合,力图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方对此是有觉察的。 一份报告指出:
这里的“秘密发报”当然主要是周恩来与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保持的联系。 同时,日本方面也关注到:
一份报告指出:
甚至连远在纽约的总领事井上益太郎向外务大臣报告当地的情况时,都提到了毛泽东对西安事变的推动:
为了阻挠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1月19日,外务大臣有田儿郎指示驻华大使川越茂:
而军部更是直接出面,进行活动。 当时《大公报》就指出:“日本关东军机关报《京津日日新闻》14日刊载报道一则,极力中伤抗日先锋之张学良,淆惑人民视听。” 针对日本的阻挠与造谣,苏联于事变的次日,即12月13日发表声明说:
可见,此时的日本极其不希望中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为了阻挠,他们不惜使出造谣的伎俩。 三、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日本进行全面侵华后,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直接开展抗日游击战。 这一时期,日本人最为关注的就是毛泽东所写的有关抗战的各类文章。 1939年1月,中国派遣军宪兵司令部报告说:
1942年,陆军省向在华各作战部队下发资料,指出:
这里的“供各部队参考”当然是希望各作战部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抗日游击战的战略与战术问题”,以便为“扫荡”八路军和新四军作战时提供理论支撑。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在1944年7月还印发了由日军参谋本部制作的题为《毛泽东抗日言论选集》的内部参考资料。 而当时由晋察冀日报社编印、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的《毛泽东选集》作为是现存国内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才是1944年5月的,而日本政府这部《选集》仅仅比我们印发的迟了两个月,这表明当时日本政府对毛泽东抗日思想和战略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从这些档案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日本对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 一、九一八事变之前是红四军的主要缔造者和指挥者。 二、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推动者。 三、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期间是抗日战争的理论家和战略家。 日本如此关注毛泽东,这也从侧面充分反映出毛泽东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对抗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影响之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