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义探索:生命、死亡、时间、认知、德性,一个都不能少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1

死亡

死亡从物质上看,是肉体的消散,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假如人有灵魂的话,肉体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这个肉体结束了,灵魂脱离而去,继续寄居在其他的物质形态中。从这个意义讲,死亡只是物质形体的结束,并不是精神的结束。

总之,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在死去以后丧失掉所有的生命可能。

2

时间

一天24小时,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是人,是生命认知。由于生命认知的不同,由于对待时间和管理时间的不同,人的生命和生活出现巨大差异。

有人一天创造巨额财富,有人一天只能靠着微薄工资过活。有人一天之内可以跑遍全球,有人一天顶多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小区晃晃。有人用一天完成了半生的历练,有人一天接着一天,毫无改变和成长。

当不同的生命带着各自不同的回忆和经历,同时走到生命的尽头,有人慨叹,有人恸哭;有人说自己不虚此生,有人说还有太多事情没做完;有人安详地闭上双眼,迎接死亡;有人无论如何不敢直视,他苦苦哀求,希望死神放过自己。同样都是一生,同样都是几十万个小时,由于内在感知和认知的不同,生命出现了千差万别的模样。

总之,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3

衰老

有人说,衰老不可耻,认为衰老是一种老才可耻。

哲学诗画以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违背,关键在于从衰老中,从这种生老病死的生命进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醒悟了什么。如果随着衰老,你没有对生命增加认识,没有对世界增加智慧,那这样的衰老将何其悲哀和痛苦呀。这样的活着,这样的老去,就是一种折磨,一种面对虚空无能为力的精神煎熬。

对疾病和老年的恐惧,不仅仅是被迫忍受对种种丧失的恐惧,同样也是对孤独的恐惧。当人意识到生命的有限,知道死亡的即将到来,他们就不再要求太多,进而读懂看到生命的本质。

总之,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能够活得更长。

4

时代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代,而且正是时代赋予了个体以意义和使命,给予了社会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历史上有些伟大人物是超越时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又和时代同步了。所以绝对的超越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当时那个时代,此时此地的时代。因为过去的时代和未来的时代,对于此时此地的你,没有被嵌入意义和感同身受的价值。

总之,我们终将迈进一个更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将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不是以安全的名义限制人们的选择,而是以过有价值生活的名义,去扩大人们选择的范围。

5

认识

我们认为我们完全理解了一个事物,事实情况是,那可能只是你认识上的一厢情愿。事物到底如何,究竟怎样,只有在我们认为知道了该事物赖以生存的原因的时候(彻底弄懂弄清楚),而且只有这一原因才使该事物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才算是真正的认识事物。否则,你所认识的就是一种假象,或者仅仅是事物的一个侧面,此种语境意义下,彻底认识事物就是不可能的。

求索事物时,当我们把自己屏蔽在一种绝对的认知理论,那就会犯错误,就会止步不前,丧失变化的眼光。如果世界不再发生变化,万物静止,那真理及对真理的渴望就成了真空下的分子。

总之,不要总是“我以为”,而要尽可能地“可能是”。

6

品德

亚里士多德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怀恨,因为一个伟大的心灵的标志,并不是牢记自己所受的屈辱,而是忘记它们。

同样,哲学诗画认为心胸宽广之人不会嫉妒,因为一个心胸宽广之人的标志,并不是见不得别人好,而是相反,希望别人变得更好是他活着的众多价值之一。

境界高的人如同站在山顶的人,他能够看的更远。由于站的高,所以他的高维智慧度、自我提升度、精神充盈度等等一系列跟灵魂形而上的因子有关的事物就多。由于他的兽性和物质性在逐渐减少,而人性和灵性(精神性)在逐渐增多,他的世界也就跟着越来越趋向自由与和谐。

总之,人的品德和价值观、心胸、自我境界紧密相关,在影响人精神的一团物质中,这些都是合成的因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