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3日开始发起“巡山中国第一季”活动,到现在已经过去月余。 ![]() 巡山中国的初衷是,发动广大的徒步爱好者们一起参与到巡护山野、打击违法盗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巡山中国这样的公益活动,从有了想法,到策划,到实施,对猫盟、两步路和户外探险这三个主要参与方来说,都是第一次。在户外圈里,应该也是首创。 活动开始以来,已经有一百多人陆续完成了巡山任务。参与的形式,既有周末一日徒步,也有多日重装徒步。 ▲图片来源:两步路 有志愿者感叹,以前徒步的时候,与野生动物的交流仅仅是停留在观赏和拍照上,能深入参与一次保护它们的行动,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不过,野生动物巡护,还是有一定的专业性,即便你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徒步爱好者,初次参加巡山活动,多少还是会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共组织了的三次线上直播培训,请到业内专业人士,向对“巡山中国”感兴趣的户外爱好者们分享一些巡护知识。最终的目标是,无论你是一名巡山中国的志愿者,亦或是想在平时徒步过程中有意识地去保护野生动物的人,都能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 如何巡护野生动物? 这是当务之急。第一期的直播培训,猫盟创始人之一蒋进原(老蒋)做了题为《反盗猎巡护指南——猎具清除及个人安全》的分享,详细讲解了如何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搜寻并拆除盗猎工具。 ▲北京周边山区的野生动物邻居。图片来源:猫盟 哪里的盗猎工具最多?当然是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 冬季里,食草动物会喜欢在高处的阳坡来进食,然后跑到中、低海拔的位置去休息过夜。 杂食动物(比如獾、野猪)喜欢跑到沟谷里,因为这里的林下植物和昆虫比较多。 肉食动物,包括狼、豹、豹猫等,它们的食物来源相对稳定,因此就会跟着食物(食草动物)走,有一个大致固定的巡游区域。 除了觅食区域,动物的移动路径,也是盗猎工具的重灾区。 动物的迁徙,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可能减少能量消耗,再一个就是要安全。 食草动物都很不愿意在裸露的山脊上走,相反豹子就喜欢,豹猫也喜欢,因为食肉动物们多数都不怕这个。 北方的山,阳面的蒸发量一般都很大,高大乔木在阳面比较稀疏,因此食草动物一般会找背阴的,或者是朝东侧的、林木茂密的山脊下面,在距离十几米左右的地方,横向沿等高线行进。 因此毫无疑问,那些经验丰富的盗猎者也会选择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去设置盗猎工具。 老蒋大致给分了两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金兽道,就是主山脊。还有主沟,那种很大的、十公里左右的沟里会有很多水,动物要喝水,所以密度也会很大。 第二个等级是银兽道,比如大沟之间的跨越通道,尤其是主山脊兽道和侧沟上来的大凹口,会是猎人最喜欢的地方,因为如果在这设置一个狩猎工具,既能够照顾到山脊上行走的动物,也能够照顾到跨沟行动的动物,一举两得。 还有一类是主沟和小沟的沟底交叉的位置,这附近也是猎套常见的地方,因为动物活动频率最高。 如何巡护野生动物?更多内容,可以回顾“巡山中国”第一期直播分享,或浏览下方文章。 ![]() 如何安全地享受户外运动? 考虑到户外徒步还是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一些热心公益的户外小白对户外知识比较匮乏,第二期的直播培训里,老蒋又带来了《野外活动的基本概念、常识、技能以及安全管理》的分享。 户外活动,安全是第一要义。切记要量力而行,你的体能有多强,你的负荷有多大?如果你背的东西太多,可能到不了终点。如果你背得太少,可能会有一些风险,一定要综合考虑目的地的情况。 ▲图片来源/高大师 即使是夏天的一日活动,也一定要带头灯和冲锋衣,万一遇到变天或需要户外过夜,不至于出问题。北方的初秋,进山一定要带抓绒,深秋一定要带羽绒服,让你在夜里不会失温的基础性保障。 当你在徒步过程中,遇到过河的情况,应该怎样评估安全性? 自然河流是极其容易造成危险的地方,必须十分重视。如果水深过踝,就应该先判断流速。 你可以把一根树枝或者一片树叶扔在水里,然后用秒表计时,看它大概漂了几米,流速超过一米每秒,那么你就需要用一根登山杖来帮你保持平衡。如果是两米每秒,你就需要两根杖。切记,杖上的阻泥托一定要先摘掉,否则它会造成很大的阻力,导致登山杖失衡。 ▲图片来源/高大师 如果水深达到膝盖,流速超过一米,就算是比较危险的了,此时,如果你不会绳索保护,最好是放弃在此处过河。不要以为水到膝盖就淹不死人。 户外活动中,应该遵守低冲击性原则,类似于“无痕山林”,对野外环境的影响一定要降低到最小。 ▲图片来源/高大师 比如最好不要带宠物,宠物有可能会把城市动物疾病带到野生动物当中去;不要乱扔垃圾;露营的时候,挖个三四十厘米的深坑,做个野外厕所,把排异物埋起来;尽量不要生火,一定要生火的话,要考虑周围的环境以及如何灭火;如果你处在团队中,注意统一行动,团队成员不要散得很开…… 其它诸如户外活动筹划、装备选择、食物准备等等,老蒋都做了详细的解答,在第二期分享中可以找到你要的一切。 认识野生动物 在向志愿者们科普动物知识的同时,也要加深他们对动物的情感认知。因此在分享了巡护野生动物和户外安全知识后,也有必要教志愿者们认识野生动物。 第三期直播培训,我们请到能写代码又认动物的植物人马子驭,为我们讲了讲南方的野生动物。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巡山中国是一个全国性的活动,后续我们会带来各个地区的动物科普,请大家耐心等待,也欢迎大家通过小犀牛加入群中一起交流。 野生动物的知识分享,趣味性最高,平时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原来我们周围的山里会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野生动物,电视节目或者纪录片的展现出来的物种,终归是太少。 比如马博士讲述的下面这些动物。 红腹锦鸡,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国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选上。 ▲图片来源/马博士 收藏于广东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云豹头骨标本。云豹曾经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但现在已经极度濒危。 ▲图片来源/马博士 麂子是一类很有特色的华南鹿科的物种,种类繁多。 赤麂,南方比较常见的一种麂子,遇到危险会像狗一样叫。 ▲图片来源/马博士 威氏(小)鼷鹿,虽然不是鹿科,但与鹿有近共同祖先,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只分布在西双版纳。 ▲图片来源/马博士 梅花鹿四川亚种,甘南若尔盖仅存约500头。 ▲图片来源/马博士 想了解更多南方动物的知识,可以回顾巡山中国第三期分享。 ![]() 世界地球日,第四期培训即将到来 巡山中国公益活动,需要广大户外爱好者的参与,祖国的大好河山,也需要你的守护。 就像老蒋在第一期分享里所说:如果你对探索荒野、认识动物充满兴趣,你完全可以按照分享中所介绍的方法在附近的山上安装红外相机,很可能某一地区的动物新发现,比如发现金猫、发现金钱豹等等,就会在历史上留有你的名字。 亦或者作为一位普通市民,你只是喜欢在休息日到山上走走,那么协助公安机关及时清除盗猎工具也是一件利他利己、维护社会安全的好事。 我们也在思考,应该怎样去完善“巡山中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为此,我们又和小红书策划了新一期的分享: 1)时间:4月22日 16:00~18:00 2)嘉宾:老蒋和大猫 3)地点:国家植物园 4)主题:跟野保老司机一起反盗猎巡山 5)内容大纲:以动物的视角探索山野,以猎人的视角讲述巡山安全。会实地演示猎人最喜欢布设猎套的地点,沿路寻找动物痕迹等。 跟着野保老司机老蒋、大猫 一起巡山中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