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海拾趣】年仅34岁的一代音乐宗师——黄自

 公司总裁 2022-04-20
图片

宗师,是指能培育出众多杰出大师的人物,如武林中的叶问。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一代宗师,则非黄自莫属。1904年3月23日,黄自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现属上海市浦东新区),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始建于1911年,最早名为“清华学堂”,“清华”二字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朝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黄自在“清华学校”积极参加学校音乐社团,并通过钢琴和声乐的学习开始接触西方音乐。1924年秋,黄自以优异成绩毕业赴美留学,进入俄亥俄州欧伯林学院学习心理学,同时选修了乐理、视唱听写、键盘和声等音乐课程。1935年11月1日,黄自发起创办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上海管弦乐团,由黄自、谭小麟任正、副团长,吴伯超、李惟宁任正、副指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自辞去教务主任之职务,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和编写《音乐史》《和声学》两部论著。1938年5月9日黄自因患伤寒病逝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终年34岁。临终前,他对夫人汪颐年女士说:“你快去请医生,我不能就此死去,还有半部音乐史没有写完呢!”黄自创造了不少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次”:中国第一部交响乐《怀旧》、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以及中国第一部具有专业水准的电影片头曲《都市风光幻想曲》。   

在黄自的众多创作中,艺术歌曲是非常耀眼的存在。他的歌曲情感细腻、曲调优美动人,如《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花非花》等都具有久唱不衰的生命力。《玫瑰三愿》是黄自抒情歌曲的代表作,由著名词人上海国立音专文学教授龙七作词。歌曲直抒胸臆,像一幅素描勾勒的白描,充满高雅的贵族气息,超凡脱俗,其旋律的优美和精致是迄今为止国内歌曲创作的最高典范。歌曲非常短小,不足三分钟,但这首艺术歌曲在曲式结构、和声色彩、旋律织体和整体音乐氛围上受着德国艺术歌曲传统的滋养,若把它放到西洋艺术歌曲的宝库中去也一定不会逊色。但同时,这曲词所传递的意境,这旋律跌宕起伏所表达的细腻情感,却又真真切切的是中国的、东方的,是“小园香径独徘徊”式的寂寞与忧伤,与温婉的宋词意境默然相通。

歌曲为两段式结构,前十二小节为第一乐段,全曲在钢琴低缓、沉静带伤感的简短序奏中开始。第一乐句起首“玫瑰花玫瑰花”,有如简素的白描,有如质朴的宣叙,气韵清雅,格调高远。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提高了音域,旋律线的起伏更为丰富,情绪的表达也更为炽烈。这时,钢琴伴奏似乎也受到了情绪的感染,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一段简短的连接句之后,乐曲直接进入到第二乐段。经过第一乐段的情绪渲染,心中的愿望喷薄而出——“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拟人手法和排比句式的使用,辅以旋律的模进发展,伴随着心潮的翻涌,一浪胜一浪地将情绪推至全曲的高潮。三个乐句,分别在“妒”、“爱”和“红”字上达到了音域和力度的高潮,但随即又回落。再涌起,又回落,凡三次。在简练而富幻想气质的钢琴尾曲声中,一切复归于宁静。

图片

 石倚洁演唱《玫瑰三愿》视频:

黄自的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史上的经典之作,一方面他按照我们民族的艺术气质将西方的技法量体裁衣,为己所用,以求中国的艺术歌曲与世界音乐同步;另一方面他深入挖掘传统音乐的精华,从而提升中国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并把这种中国化艺术歌曲推向世界,为中国典型化的艺术歌曲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文稿:贾泽宇

审核:岳昌涛




文旅海淀




纵观创新之城,品味人文海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