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丨一代宗师黄自逝世80年,最全曲目录音送给你

 张問骅 2018-05-09


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中国大陆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黄自先生了。


但是据黄自的外孙涂松的回忆,他九十年代第一次赴台湾,发现那里的人很多都知晓黄自的名字。后来才了解,在台湾,每天都能听到黄自作曲的升旗歌,还有他的《燕语》《花非花》《踏雪寻梅》,都是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 


画家陈丹青也说, 台湾在欧美的侨社合唱团还经常演唱黄自的歌曲。这些事情让涂松深感欣慰。 


在上海音乐学院保存着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近3000页的黄自手稿。这批手稿虽历经战乱、浩劫、变故,却始终完整、完好地保存于上音图书馆的特藏室。黄自先生公子黄德音教授曾说过,如果这批手稿存放家中,恐怕早已散失或湮灭。

▼ 《思乡》手稿


2014年,正逢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上海音乐学院启动这批珍贵文献的展览计划,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美国耶鲁大学、台湾、香港等地巡展。其中在耶鲁大学的展览,是黄自手稿原件首次出境展览,时隔85年之后重新回到他曾经学习过的母校。


我国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在为《黄自遗作集》写的序言中说:“他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生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技术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没有黄自先生教导,我在音乐创作上不可能有什么成就,这一点应该是所有受过他的教导的老一辈音乐工作者都有深切体会的。


今天是黄自先生逝世八十周年,友友整理了黄自先生生平重要事迹。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勾勒出黄自在他短短34个春秋里做人做艺的大致轮廓。


同时,友友还为各位乐友献上黄自先生的一张纪念特辑,基本囊括了他所有的经典作品。



1. 1904年3月23日,黄自出生于江苏川沙县,自幼聪慧,对音乐十分敏感。小学毕业后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接触到古典音乐,演奏单簧管,并在合唱队中唱男高音。1921年师从何林一(即张慧珍,清华校歌的作曲者)学习钢琴。



2. 1924年自清华学校毕业后,黄自公费赴美留学,入欧柏林学院学习心理学,但同时没有放弃音乐学习,后入学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师从校长史密斯教授。1929年,黄自从耶鲁毕业,毕业作品《怀旧》由纽黑文交响乐团首演,由校长史密斯亲自指挥,这也是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首次在西方演出。


▼ 黄自在欧柏林时的考卷


3. 回国后,黄自先后在沪江大学、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授课。任教期间,他教育培养并提携了一批后来影响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著名学生,即“四大弟子”:贺绿汀、陈田鹤、刘雪庵、江定仙。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 黄自留美五年,学成后立即归国,他毕生的志业是“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借助西洋作曲技术,表达“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一生留下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等多种体裁形式的90多首音乐作品。


5.黄自在《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1934)一文中提倡创作“民族化的新音乐”,他身体力行地不断地探索,并改变其早期作品音乐语言较欧化的倾向,创作了如《山在虚无缥缈间》以及为电影《天伦》(1935)谱写的主题歌《天伦歌》,在配器中使用了笛、笙、二胡、琵琶和锣等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乐器,令人耳目一新。


萧友梅(左三)和黄自(左四)


6. 他曾听说苏州某处有一古老的道教庙宇,就特意赶去,聆听古老的道教音乐。从他的遗稿中也发现,早在1914年,他正在清华学校读书时就参观了在北京天坛举行的“古物展览会”,并作了详细记录,甚至把古代乐器的详细构造,尺寸都记了下来。


7. 他努力创作民族题材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编辑《音乐杂志》,创办上海管弦乐团,编写初中教材书,在这部教材书中的69首歌曲中,63首是中国作品;在这部教材书的17课音乐史中,中国音乐史讲了9课。


8.  为了编写《音乐史》和《中国之古乐》,他不厌其烦地收集各种史实和资料,从《礼记》、《乐经》、《尔雅》等古籍中收集了有关古代乐制和乐器的资料一千多则。可惜因为他的早逝,以上二书均未写成。


“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黄自在11月即创作了第一首抗战爱国歌曲《抗敌歌》。1932年一二八事变,他身处战乱前线,创作了雄浑悲壮的混声合唱《旗正飘飘》。1932年4月为革命老人何香凝女士词谱曲《赠前敌将士》,献给十九路军的抗日战士。


《九一八》手稿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自作《热血歌》,发出了“四万万同胞啊,洒着你的热血去除强暴”,“拼着你的热血去争光荣”的呼声。他曾说:“现在我写抗敌歌曲,希望不久能再写庆祝抗敌胜利的歌曲。”可惜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二年就去世了,未能亲眼看到抗战的胜利。


10. 1938年,黄自不幸罹患伤寒症,5月9日在上海去世。当他因肠出血生命处于垂危时,尽管他的病床旁站满了自愿来输血的亲友和学生,但是为时已晚。


他最后对夫人汪颐年说的话是:“快去请医生来,我不能就此死去,还有半部音乐史没有写完呢!


黄自与夫人汪颐年及儿子黄德音(前右)、 长女黄惠英(前左)


I



1. 《抗敌歌》



2. 《旗正飘飘》



3. 《送毕业同学》



4. 《九一八》



5. 《热血歌》 



6. 《新中国的主人》



7. 《西风的话》- 童谣二首



8. 《养蚕》



9. 《牛》



10. 《卡农歌》



11. 《摇篮曲》



12. 《本事》



13. 《军歌》



14. 《目连救母



15. 《破车瘦老的马



II



16. 《二部创意曲两首》:



17. 《都市风光幻想曲》



18. 交响序曲《怀旧》



19.《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0. 《思乡》  



21. 《天伦歌》



22. 《玫瑰三愿》



23. 《燕语》



24. 《春思曲》



25. 《花非花》



2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7. 《踏雪寻梅》



28. 《点绛唇·赋登楼》



III



29. 清唱剧《长恨歌》

第一乐章:仙乐风飘处处闻



30. 清唱剧《长恨歌》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31. 清唱剧《长恨歌》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32. 清唱剧《长恨歌》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33. 清唱剧《长恨歌》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34. 清唱剧《长恨歌》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35. 清唱剧《长恨歌》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