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 线见膈下「新月形」透亮影 → 气腹 → 消化道穿孔?错!

 将臣gfl0l09u7e 2022-04-21

胃肠道穿孔是胃肠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腹部平片是诊断胃肠道穿孔首选的检查方法,膈下游离气体为其主要 X 线征象,表现为线条状或新月状透光影。

无论是敏感度特异性都很高,因此很容易惯性思维的认为「X 线示游离气体 - 气腹 - 消化道穿孔 - 急诊手术剖腹探查」。

或许有人会疑惑,这个思路很通顺,没毛病呀?

出题时间

先来看看这六张腹平片,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些需要急诊手术?答案会在文中逐步揭晓。

图片

图源:A, B, C, F 来自文献,D, E 来自作者

↓点击空白处查看提示↓

提示

提示: 这六张腹平片中有两个没有气腹,剩下的四个中只有两名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没有一例发现消化道穿孔。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刺不刺激!自尊心有没有受到温柔的一击!

好的,那我们再进一步复习一下知识点,帮助大家理解题干。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你心里就有答案了呢?

解题时间

0看片功力第零层:山就在那里 - X 线的成像原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腹平片虽然方便、快捷、准确性高,但是也有它的局限,这与其成像原理有关。

X 线能使人体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 X 线的穿透性、荧光作用和感光作用。

其中荧光作用是 X 线透视的基础,感光作用是 X 线摄影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到达荧光屏或胶片上的 X 线量出现差异,从而在荧光屏或 X 线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所以 X 线检查本身不仅是一个间接检查方式,而且其平面成像的结果还是把立体压缩后的累加结果。因此,本身我们就不能对它要求太高。

1看片功力第一层:看山是山 - 典型气腹「游离气体」

膈下游离气体为主要 X 线征象,表现为膈下线条状或新月状透光影,边界清楚,其上缘为光滑整齐的双侧膈肌,下缘分别为肝、脾上缘。

大量气腹使双膈位置升高,内脏下移,有时衬托出肝、脾、位等脏器的外形轮廓。

图片

图源:作者提供

2
看片功力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似气腹实非气腹

病例一

图片

图源:参考文献 [1, 2]

膈下似乎有「新月形」游离气体,是气腹吗?不是!

上图的诊断其实是肝 - 横膈间位结肠综合症,亦称 Chilaiditi syndrome。

是由于肝脏先天性发育异常和肝硬化所致肝脏缩小、横结肠发育异常,及外伤等因素所致肺脏、膈肌损伤,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原因导致肝脏与横膈间隙增大,致结肠肝曲嵌入肝 - 膈之间,引起呼吸或腹部不适等症状。

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缓解;当梗阻严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固定肝脏和结肠。

所以,片子中那个「新月形」的透亮影,其实是嵌入肝 - 膈之间的横结肠,仔细看一下,是不是有结肠的形状?所以看片时候一定要细致,不能掉以轻心!


病例二

图片
图源:作者提供

这个片子确实没有看到典型的游离气体,但是腹腔里这么大一片低密度影是什么呢?是巨大的胃!

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伴随着哭闹和进食时可吞入大量的气体。

3看片功力第三层:看山还是山 - 是气腹却非穿孔

感染

在一个不与外界相通的密闭不含气空间内(比如说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真空食物包装),若出现了气体,真相只可能有两个——

如若不是密闭性发生了改变(包装袋穿孔),气体由外而内;就是内容物具有了产气功能(食物变质)

而在大千世界里就存在这样的微生物,他们无氧生存,却能产生气体。比如说脾脓肿、卵巢脓肿、原发性厌氧菌腹膜炎等。

图片

点击查看大图

图源:参考文献 [9]

腹腔术后

各家报道术后气腹残留时限差别很大。

通过术后复查 X 线检查,Draper 等观察了 57 例各类腔镜手术后气体残留情况,发现 53% 在 24 h 内完全吸收,81% 早 3 天内完全吸收,97% 在 7 天内完全吸收。

嵇武等观察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气腹存留时间分别为(1.78 ± 0.68)d 和(8.65 ± 2.05)d。

Gregory 等通过动物实验,利用 CT 进行术后检查发现腔镜手术术后气腹吸收更快。可能是因为腹腔镜术后存留气体主要为 CO2,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腹腔中存留的是空气,CO2 比空气在血液中溶解度更大。

Tang 等对开腹结直肠切除术后膈下游离气体进行观察,术后 5、6、7 天气腹完全吸收率分别为 72%、80%、89%,5 例术后 10 天仍有气腹。婴幼儿剖腹手术后,腹腔内残留气体的吸收速度较成人快,一般在术后 24 h 内被吸收,少数病例可以持续 6 天之久,但其气体量一定是逐日减少。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因此,如果术后 24 h 内复查发现气腹,并且气体量呈现进行性减少趋势的话,一般是没有临床意义的。

4看片功力第四层:见山如见佛 - 从解剖学角度看气腹

腹膜腔

衬于腹、盆腔壁内的腹膜称为壁腹膜,覆盖于腹、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称为脏腹膜。

脏腹膜紧贴脏器表面,从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都可视为脏器的一部分,如胃和肠壁的脏腹膜即为该器官的浆膜。

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反折、移行并延续,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腔隙,称为腹膜腔,腔内仅有少量具有润滑作用的浆液,以利于可动的腹腔脏器在腹壁上自由滑动。

图片
参考文献 [13]

游离气腹

各种原因导致腹腔内积气且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称为游离气腹。

影像学征象:

  • 立位透视,气体可上浮到膈与肝或胃之间,显示为透明的新月形气影

  • 侧卧水平位透视,气体则游浮到靠上方侧腹壁腹内脏器外壁之间

  • 仰卧前后位时,气体浮聚于腹腔前方,也可使居前方得肝镰状韧带和脏器外壁得到显示


由腹膜腔本身的特性来看,出现气腹的征象只可能被分为两大类:

  • 密闭性受损(各种导致腹膜破裂的因素,包括脏层和壁层腹膜)

  • 内部产气(细菌)

因此气腹常见于胃肠穿孔、腹腔术后或合并感染。

图片

图源:作者提供(点击查看大图)

答案揭晓

看完上面的知识点,现在这六张片子你怎么分析?

是气腹吗?有没有手术?是什么诊断?

图片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A. 肝 - 横膈间位结肠综合症(非气腹,未手术)

B. 脾脓肿(气腹,手术)

C. 胃慢性假性肠梗阻(气腹,保守治疗未手术)

D. 胃(非气腹,胃肠减压后消失,未手术)

E. 术后气腹(保守治疗未手术)

F. 液氮吸入(气腹,探查未见穿孔)

答案详解

下面我们挑选了两个病例,来和大家一起详细分析一下。

病例一(来自文献)

16 岁女性患者,因「反复腹胀 1 年」就诊,伴有脐周疼痛,偶有腹泻,无呕吐、发热等不适,查体无腹膜炎体征;既往无特殊用药史和手术史。

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腹水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内镜检查未见明显病变。

消化道造影未见穿孔及梗阻,乳果糖氢呼气实验可确定细菌过度增长综合症


考虑为严重的肠梗阻以及细菌过度生长,引起肠积气,肠管内空气穿过肠壁继而导致气腹反复发作。另外,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会增加肠黏膜的通透性,也会加剧这种改变。

为明确诊断进行腹腔镜探查,术中未见穿孔,留取回肠病理结果提示可见神经节细胞,形态偏小。

最终诊断为慢性假性肠梗阻(CIPO)

予以静脉营养、促进胃肠动力及抗感染等治疗,随访 2 年半期间复查腹平片气腹征象间歇性出现。

注:慢性假性肠梗阻是一种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可由肠道肌病或神经元病变或间充质病变等引起。

临床表现与机械性肠梗阻极为相似,但无机械性梗阻的证据。结合影像学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并除外机械性梗阻,可诊断此病。

图片

点击查看大图

图源:参考文献 [4]

病例二(来自作者)

3 个月大女性患儿,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行回肠造口术后 3 月余,按计划关瘘」返院。

术前评估示远端造瘘口即升结肠处狭窄,余结果无明显异常,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横结肠吻合术。

术后第 2 天复查腹平片提示气腹,当时查体情况见下方视频。

予放置腹腔引流管保守治疗,期间引流为清亮淡黄色液体,量少,未引流出粪水样物质。

以下视频来源于
丁香园普外时间

作者提供

图片

点击查看大图

图源:作者提供

总结

腹平片仍然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首选检查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

1. 无论哪种体位摄片均应在该位置持续 5~10 分钟再曝光,这样对气腹得诊断较为可靠。

2. CT 扫描检测腹腔内游离气体较平片更为敏感,可作为有效补充。

3. 碘水胃肠道造影检查不作为常规,在监视下多体位连续观察并点片可用于确定穿孔部位。



讨论时间

莎士比亚曾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但作为医生,我们绝不能有这样的傲慢。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时代的进步科学规律的揭露并没有证明我们的超凡脱俗,反而让人类的自尊心遭受过三次严重的打击:
第一次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人类竟然不是宇宙的中心;
第二次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人类竟然不是天选之子而是一步步进化而来;
第三次是弗洛伊德的本能说,人类竟然并非智慧得像个天神。
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存在成见的,由于对于「X 线示游离气体 - 气腹-消化道穿孔 - 急诊手术剖腹探查」这一模式的认知太过于习以为常,往往先入为主,忽略了其他的细节。
下诊断时,不能太依赖报告和片子,更不能依赖某一种检查结果。而应该多方面思考:实验室检查是否支持诊断,体征是否符合判断等等。
这样我们的思路才不至于局限在固有的圈子里,所谓的临床经验,也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的!

在实际工作中,你是怎么锻炼自己的临床思维的呢?有没有被哪个「欺骗性很强」的病例坑过?欢迎在留言区讨论交流!

投稿 | heer897@163.com

题图 | 站酷海洛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查看):
[1] P.W. Dominik A Walczak, Beata Pawłowska, Marek Czarnecki, Michał Wojtyniak, Chilaiditi sign in a plain abdominal X-ray – why is it worth remembering?, Prz Gastroenterol 15 (2020) 82-83.
[2] M.J.A.-H. Mohamed M. Gad, Sami Salahia, Anas M. Saad, Ramy Amin, Chilaiditi syndrome - a rare case of pneumoperitoneum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case report, J Med Case Rep 12 (2018) 263.
[3] S.R.T. Mike J Walsh, Steven R Offerman, Liquid nitrogen ingestion leading to massive pneumoperitoneum without identifiable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J Emerg Med 38 (2010) 607-609.
[4] M.-W.L. Man-Chin Hua, Jin-Yao Lai, Chia-Hsiang Chu, Pneumoperitoneum without intestinal perforation in an adolescent girl, Pediatr Int 52 (2010) e46-50.
[5] H.A. Hiroaki Omori, Yoshihiro Inoue, Takashi Irinoda, Kazuyoshi Saito, Pneumoperitoneum without perfora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ig Surg 20 (2003) 334-338.
[6] M.D. Marc E Breen, Shu B Chan, Pneumoperitoneum without peritonitis a case report, Am J Emerg Med 26 (2008) 841.e841-842.
[7] J.P.S. Gregory S Peirce, Josiah D Freemyer, Joanna R Crossett, Thomas M Wertin, Kanayochukwu J Aluka, Steven Tobias, Llewellyn V Lee, Stephen P Hetz, Kurt G Davis, Postoperative pneumoperitoneum on computed tomography is the operation to blame, Am J Surg 208 (2014) 949-953.
[8] Y.-Y.H. Chi-Chen Chang, Horng-Der Tsai, Cheng-Chieh Lin, Tubo-ovarian abscess presenting as pneumoperitoneum, J Assist Reprod Genet 19 (2002) 42-43.
[9] J.C.C.-G. Jorge Enrique Barrón-Reyes, Jesús Alejandro Martínez-Peralta, Julio César López-Valdés, Splenic rupture secondary to abscess Rare cause of pneumoperitoneum. Case report, Cir Cir 85 (2017) 62-67.
[10] 金百祥、周以明, 术后气腹-厌氧菌感染,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 (1981) 181-182.
[11] 张景华、曹月敏、常胜德、谭文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气腹存留时限的 X 线观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4 (2004) 209-210.
[12] 金征宇、龚启勇 主编 医学医学影像学第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3] Susan Standring 主编 格氏解剖学 山东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4] 郭永玉 主编 人格心理学导论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