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日常的饮食中都能吃到比较丰富多样的食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血糖患者数量的增加。 而且,高血糖患者早已不再集中于中老年人群中,年轻人中患上高血糖的也不在少数,需要注意的是,高血糖患者如果不严加控制,有可能会使得病情加重,或是发展成为糖尿病,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 高血糖会诱发哪些疾病? 糖尿病足 如果长时间患有糖尿病个=很容易就会诱发高血糖足,这一种疾病的出现和高血糖诱发的血管病变有十分的关系,如果糖尿病足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截肢或者危及生命。 白内障 在白内障的患者中很多都是和高血糖有关系的,因为高血糖会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偏高,这个时候身体中的各种物质就会出现异常,也会诱发高血糖。 心血管疾病 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很多高血糖的患者都会并发冠心病,这是因为高血糖的出现会导致人体出现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部分的患者还有可能伴随着水,盐代谢的失调,继而诱发冠心病。 脑血栓 高血糖的患者比起一般的患者更加容易患上脑血栓,最主要的原因是脑血栓会导致血流速度减缓,这个时候身体的代谢就会发生紊乱,诱发疾病。 肾病 患上高血糖很容易就会诱发肾病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血糖会影响到尿蛋白的指标,导致肾小球功能异常,最终诱发各种肾脏疾病。 很多中老年人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血糖范围,部分家庭也有自测血糖的仪器,如果血糖稍微偏高一点,那么就有些慌乱,其实生活中血糖如果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基本上是不需要担心的,不妨了解! 医生提醒:血糖若在这个范围内,基本上不需要担心,不妨对照自查 血糖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为标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正常血糖标准,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 目前中国和国际糖尿病的诊断都依据这个标准,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分三类,即正常血糖、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正常血糖标准是:空腹静脉血糖在4.4-6.1mmol/L之间,随机静脉血糖一般不超过7.8mmol/L,空腹静脉血糖超过6.1mmol/L的时候内分泌科临床医师一般认为不正常了。 空腹静脉血糖在6.1(含)-7.0(不含)mmou/L之间并且糖耐量餐后2小时血糖在11.1mmol/L以下,或者糖耐量2小时血糖在7.8(含)-11.1(不含)mmol/L之间并且空腹静脉血糖小于7.0mmol/L时候都是糖尿病前期。 空腹静脉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或者糖耐量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或随机静脉血糖大于11.1mmol/L诊断糖尿病。 但要有2次结果达诊断标准才能诊断,有糖尿病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且血糖明显升高可以不复查即可诊断。 根据年龄,血糖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青年 正常青少年的血糖值,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在7.8mmol/L以下。 如果青少年的血糖超过上述数值,建议在医院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 ——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渐长,很容易出现身体不适,严重的话还会存在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所以在空腹状态下,血糖值应保持在6.1-7.0 mmol / L之间,饭后血糖应在8.0-10.0 mmol / L之间,糖化蛋白要低于7.0%。 血糖高的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运动方面: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自身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做一些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这样不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也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饮食方面: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限量不忌口,患者需要注意控制饮食量,尤其是主食的量。推荐每一顿主食的生重不要超过二两,也就是100g。 药物治疗方面: 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有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低血糖,比如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相对来说需要更加注意药物的用量,因为经常发生低血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监测血糖: 建议监测空腹和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三餐后两小时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时间,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即这顿饭的餐后血糖。 结语: 无论是糖尿病状态,还是糖尿病前期状态,均应进行积极生活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与运动结合。 饮食控制主要控制食物总热卡,不要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鼓励患者餐后1小时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约30min,有利于控制血糖。 此外,应加强对血糖的检测,血糖越高监测频率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