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虎山下河西村

 千年的墨家 2022-04-21


1.我们来卧虎山探路,顺访一下山下民宿的条件和价格,没有想到却被这古老的河西村吸引到了。小村分为前街和后街,两侧民房相当整齐洁雅。只是因为正在改建新的下水道,破坏了原来当街漂亮的石板路。老乡说,修好下水道,就改柏油路了。村里也有公共厕所,我特意用了一次,收拾得像宾馆一样干净,据说村里雇了三个保洁员,每月3000元,专门负责街道和公厕的卫生。

2.我们感觉村里民宿正在上档次,有的投资了80万元,向三星级宾馆靠

3.2000年来,河西村一直是边防重镇。在西汉。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在此始置“库奚”城。在清朝,这里称为柳林营,设置古北口提督府。西辕门外,有演武厅和校军场。村内有戏台、吕祖庙、万寿行宫、清真寺等,河边有著名的长城敌楼——姊妹楼。如今,当年来自全国各地建城戍边的官兵,关里关外留居在此的商贾,变成了村民。全村600多户人家,竟有7个民族,130多个姓氏,成了全国有名的百姓村。

4.村中间,有一棵360年的老槐树。傍边是解放前村里最有钱的地主老房子。地主是不是都是刘文彩周扒皮的模样呢?老乡说,现在看,他们那时也就是个乡绅。如今,地主后代家人都离开村子了,老房子成为村里唯一的危房。他们每年回村祭祖,偶尔会来看看这破败了的祖屋。

5.这个村子有点奇怪的是,村中有大片的菜地和庄稼地。原来那地是清代参将衙门、守备衙门和游击衙门的所在处,后经军阀混战建筑损毁,只留下了大片空地,村民认为民房没有镇压衙门宅基的风水能力,不敢盖房,只好用来种菜,形成了河西村敞亮开阔的独特布局。

6.我们没有去看吕祖庙、姊妹楼和清真寺等古迹,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个普通乡村的百姓生活。

7.我们三个人,有点像间谍似的,见人就聊,见事就问。

8.这是78岁的沈大姐,正在门前种生菜。

9.她的老公去世很多年了,一个儿子,已经独立成家立业,但她愿意自己一个人生活在这老屋。

10.大姐的家,收拾得很干净。院里有带抽水马桶的厕所,太阳能热水的淋浴器。冬天取暖靠电热水循环的地暖,政府给了特别的优惠的电价。


11.大姐说北京政府给她的养老金是700元,五保户费1000元,合计每月收入1700多元。

12.大姐的祖籍是长城北边的河北人,67年嫁到河西村。她说在河北娘家的农村老人,养老金只有100多元,比北京差远了。

13.中午该做饭了。大姐说,村里有老人食堂,有菜有肉,质量挺好,每月400元。如果送饭到家,如同美团外卖,每月600元,非常方便。

14.我们都由衷赞叹,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真的比城里还好了。

15.我很想把拍的照片给沈大姐,可惜她不会使用微信。我们说如果下次来,带给大姐。

16.赵大哥的生活更优渥一些,他77岁,年轻时在广州军区当过空军地勤兵。复员后,在工厂上班。如今一儿一女,都在县里工作。所以,他们老两口在密云县城有房子。

17.冬天住在更暖和的密云县城。春夏秋三季,回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乡下老家,种了满院子各种蔬菜和花卉,两位老人生活得十分惬意。

18.赵大哥的正房屋顶中间,有一块砖碑,写着“吉星高照”。

19.古北口镇中心小学的校园宽敞,绿树茂盛。篮球场、足球场、橡胶跑道,设施完善。门卫大哥是本地人,非常善谈。他介绍说,小学的孩子来自周边几十公里的村子,大部分都住校,只有周六日回家。农村户口的孩子住校食宿费,因为有各种补贴,合计下来每月只有40元。

20.这个小学始建于1923年,当时的察哈尔督事张暇民及其部下捐献了25000银元,在提督府内开办了学堂。近100年过去了,提督不见了,提督府消失了,唯独这个小学堂还在,取代了整个提督府。

21.历史留下的记忆只有这两对石狮子。

22.下午,我们在卧虎山长城上,俯视夕阳中的河西村,潮河从它的身边缓缓流过,像2000年前一样。

******************

本文为千年的墨家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