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南三叛(二)为什么叛乱发生在淮南

 握中悬璧 2022-10-10 发布于天津

在上一篇中介绍了司马氏集团形成的背景,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处于一个虚弱期,此时强敌环伺,司马懿父子三人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在249年高平陵之变后的九年中,司马氏集团平定了发起于淮南的三次军事叛乱,这一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司马家族也先后失去了两代领袖。

曹魏有四大战区,即荆州战区、雍凉战区、淮南战区和河北战区。其中河北战区在辽东公孙氏被剿灭以后就完全成了后方,地位最不重要,可以略过不提。而另外三大战区是直接面对吴蜀两国的前线,因此曹魏在这三个地区都布有重兵。

那么为何三次叛乱都发生在淮南战区呢?这个原因值得探讨,让我们来将这三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分别介绍一下。

首先看中部荆州战区,这里算是司马懿势力根深蒂固的地区,他本人就在荆州做过四年的都督。

之后十几年的荆州都督是王昶,魏明帝时期司马懿举荐过他,因此他算是司马懿的班底了。

青龙四年,诏"欲得有才智文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运,策弗徒发,端一小心,清脩密静,乾乾不解,志尚在公者,无限年齿,勿拘贵贱,卿校已上各举一人"。太尉司马宣王以昶应选。(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王昶虽然和王凌是同族,并“以兄视之”,但他属于和两边都有交情的,而且大义又在司马懿这一边。另外淮南一叛之前王昶刚刚大败东吴,仕途一帆风顺,这时他更不可能跟王凌淌浑水了。

再看荆州都督之下的荆州刺史,这几年里,先后由王基和鲁芝担任这一职务。

王基之前受过曹爽的征辟,但司马懿基本也没怪罪他,虽然此人早年间和王凌关系密切,但是最后还是选择站在司马氏一方。

鲁芝在雍凉地区任职时曾经做过司马懿的下属,后来虽然走过弯路为曹爽说话,但司马懿赞许他的忠直,最后赦免了这位老部下,并加以重用。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晋书鲁芝传)

由此可见荆州战区自上至下都是司马家的基本盘,可以算得上是固若金汤了。

接下来看看西线雍凉战区,从231年曹真去世到238年出征辽东,司马懿在这里当了整整七年大都督。

后来曹爽当政时期,为了征伐蜀汉,他和司马懿做了权力交易,以任命司马师担任中护军的代价换取自己的表弟夏侯玄担任雍凉都督。这对于司马家来说是一大变数,我们先按下不表。

而后来几位都督都是可以让司马家放心的人了。郭淮是司马懿的老部下,而且司马懿还特赦过郭淮的妻子,二人的关系不言而喻。

世语曰:淮妻,王凌之妹。凌诛,妹当从坐,御史往收。督将及羌、胡渠帅数千人叩头请淮表留妻,淮不从。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淮五子叩头流血请淮,淮不忍视,乃命左右追妻。於是追者数千骑,数日而还。淮以书白司马宣王曰:"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无其母,是无五子;无五子,亦无淮也。今辄追还,若於法未通,当受罪於主者,觐展在近。"书至,宣王亦宥之。(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裴注)

之后两任都督陈泰是司马懿老友陈群的儿子,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关系非常亲近,而司马望干脆就是他们两兄弟的堂兄。因此庸凉战区就是司马家第二个基本盘。

司马景王、文王皆与泰亲友,及沛国武陔亦与泰善。(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而唯独东部的淮南战区是司马家权力的真空地带,是他们从来也不曾染指过的地方。在这里,司马家的势力最为薄弱。

淮南地区的最高长官扬州都督,在宗室成员曹休和出身寒族的满宠之后,分别由王凌、诸葛诞和毌丘俭担任(诸葛诞先后有两次任期)。

首先看王凌,此人出自太原王氏,资历很老,比司马懿还大几岁。虽然他和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关系不错,但毕竟司马朗去世太早,因此之后王凌跟司马家应该也就没什么交情了。

另外对于荆州以及雍凉那些人来说,司马懿算是他们的老上级或者是恩主。而王凌是曹操提拔起来的,他和司马懿是一样的老资历,屈于司马懿之下他的心里肯定是不服气的。

凌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想想也是,当初王凌和司马朗来往的时候,司马懿还是个青年,眼见当初那个毛头小子爬到自己头上,换了谁都不会没有想法。

再说诸葛诞,此人倒是跟司马家颇有渊源,他的女儿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伷的妻子,也就是说他和司马懿是亲家。按说有了这层关系,诸葛诞应该是站在司马家一方的,但实际上还真不是。

诸葛诞早年与夏侯玄和邓飏友善,属于浮华党,因此被魏明帝免官。后来曹爽当政,他凭借这层关系平步青云,因此诸葛诞算是曹爽一党的余孽。

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高平陵之变后,因为诸葛诞当时是淮南地区二号人物,司马懿或许是为了边疆的稳定暂时没有动他。

此人后来也在是否倒向司马家一事上反复摇摆,其行为逻辑令人费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绝对算不上司马家的铁杆,顶多是个骑墙派。

而毌丘俭与上面两人不同,他做过司马懿的手下,一起在辽东立下功勋,应该是有一定交情的。

毌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第三。裴注)

毌丘俭本人对司马懿也是非常钦佩,毕竟司马懿本人并没有什么篡逆之举,因此即使他后来发出讨伐司马氏的檄文,其中对司马懿也是极尽称赞。

俭、钦等表曰:"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又以齐王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懿欲讨灭二虏以安宇内,始分军粮,克时同举,未成而薨。齐王以懿有辅己大功,故遂使师承统懿业,委以大事。(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

但毌丘俭骨子里是个坚定的曹魏死忠,虽说他对司马懿领导的司马氏集团或许有些好感,但司马家后来继承人的一系列行为越过了红线,这是他绝不能容忍的。由此可以看出,毌丘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另外再提一下文钦,此人是曹爽的同乡,颇受其器重,和诸葛诞一样出于维稳的目的没有被拿下,但对司马家来说肯定也不是自己人。

曹爽以钦乡里,厚养待之,不治钦事。复遣还庐江,加冠军将军,贵宠逾前。钦以故益骄,好自矜伐,以壮勇高人,颇得虚名於三军。曹爽诛后,进钦为前将军以安其心,后代诸葛诞为扬州刺史。(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

以上这四个淮南战区的高官要么就是根本不鸟司马懿的老资历,要么就是曹爽一党的余孽,还有曹魏的死忠,总之没有一个是能够跟着司马家一条路走到底的。

况且司马懿本人也没在淮南任职过,司马家在淮南声望是明显不足的,那么这里逐步发展为反司马势力的大本营也就不足为奇了。

前文说到,淮南是一块是非之地,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当务之急是先要解决朝中的问题,将朝廷内曹爽同党消灭,至于地方上的余党,则只能暂时搁置。当然对于李胜这种还没来得及上任的倒霉蛋就另当别论了。

后旬日,迁为荆州刺史,未及之官而败也。(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注)

这时候司马懿基本掌控了朝廷中央的局面,他已经大权独揽,249年这一年内朝廷先后封丞相,赐九锡就是明证。

现在,司马懿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地方上的问题了,不过他的第一个目标却不是淮南。

前文在这里

淮南三叛(一)司马氏集团的形成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总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