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幼儿呕吐怎么办,中医儿科专家来帮您~

 修皮接骨匠 2022-04-21

有的婴儿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动不动就溢奶、呕吐,这是怎么回事呢?婴幼儿呕吐都有哪些原因?针对不同原因有什么解决方法?首都优秀名中医肖和印将为您详细解答,并向大家介绍婴幼儿呕吐的家庭护理和常用推拿手法。

呕吐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呕吐通俗地讲,就是孩子的身体没有脏器实质性病变,注意做好日常护理,不用医疗手段干预也能好转。病理性呕吐一般是疾病导致的,除了进行日常护理,还需要去医院就诊治疗相关疾病。

生理性呕吐(溢奶)

说起宝宝吐奶,可能每个妈妈都遇到过。大多数婴儿吐奶都属于生理性的,这和婴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有关,医学上称之为溢奶。
食管结构特点 新生儿和小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壁黏膜中腺体较少,弹力组织及肌层发育不完善,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经常发生胃食管反流,导致婴儿吃奶时易吞咽过多的空气,出现溢奶。
胃的结构特点 成年人的胃是上下构造的,入口在上,出口在下。而婴儿的胃,出入口几乎位于同一高度,使胃略呈水平位。胃上端叫贲门,也就是胃的入口和食管相连的地方,比较松驰,关闭不紧,容易被食物冲开。胃的下端叫幽门,也就是胃的出口,与肠道相接,关闭比较紧。而宝宝的胃容量很小,当胃内食物稍多或进食时吞入了较多空气,食物通过幽门缓慢或难以通过的时候就会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甚至从嘴中溢出,孩子就会吐奶。这种情况出现的吐奶医学上称为溢奶。
由于小婴儿身体构造的原因,这种生理性的吐奶(溢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一些办法降低其发作频率。
喂奶前注意尿布不要裹得太紧,以免增加腹压,向上挤压胃、食管;采用适宜的喂奶姿式,妈妈坐着抱宝宝喂奶,相对于躺着喂奶,造成宝宝吐奶的机会要少一些;妈妈给宝宝喂完奶后,别立刻逗宝宝玩儿或者大笑,否则也容易导致宝宝吐奶;不要让宝宝吃奶过快过急,如果担心控制不好,则每吸15~20口,将奶嘴移开,轻拍宝宝的背部以排除过多的空气,休息一会儿后再喝;每次喂奶结束后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轻拍后背,一直拍到打出嗝来;喂奶后45度倾斜抱5~10分钟,等胃里的奶慢慢流进小肠,再平躺下。给宝宝按摩、抚触、洗澡等,都应安排在喂奶前,以防过多翻动身体引起宝宝溢奶。
一定要注意,不能给宝宝喝凉奶,也不要一次喂太饱。随着月龄增加,宝宝胃的出口逐渐下降,使胃逐渐趋垂直位,入口处的肌肉也日渐发达,吐奶的次数则相应减少,因此,在宝宝6个月龄以后吐奶便很少见,1岁以后生理性吐奶(溢奶)就不再发生。
出现生理性呕吐的宝宝一般身体情况好,精神状态不受影响,除了呕吐没有别的症状。但是,如果宝宝精神欠佳,频繁吐奶或吐奶时呈喷射状,吐奶量很多甚至吐出了胃液或有奶块、或有酸溲味的奶液,并伴有其他症状,那就是病理性呕吐了。

病理性呕吐

病理性呕吐可见于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饮食积滞 小儿胃腑小而且薄弱,如果喂养不当,吃得过多、过急,或者吃了生冷油腻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冰箱冷藏且未热透的奶、肥肉、油炸食品,冰激凌、冰冻饮料等,长时间蓄积在胃里导致呕吐。这种呕吐的特点是呕吐物味道酸臭,有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孩子不想吃东西,口中有异味,腹部胀满,舌苔厚腻,吐后方舒。这种情况可以喂服非处方中成药保和丸。
胃中积热 如果哺乳期妈妈吃了过多辛辣油炸滋腻的食物,乳汁蕴热,宝宝吃奶后,也会热积于胃。婴幼儿感受夏季湿热也会热积于胃,均可导致胃气上逆而呕吐。这种呕吐特点是食后即吐,呕吐频繁猛烈,吐物酸臭,身热,口干,口渴,烦躁不安。这种呕吐可以服用非处方中成药枫蓼肠胃康。
以上两种呕吐的区别是,饮食积滞型呕吐重点强调的是肠胃中有积滞,而胃中积热型呕吐辨证重点是胃中有热。
脾胃虚寒 有些孩子先天脾胃虚寒,或者在哺乳期其母平时喜食生冷导致乳汁偏寒,孩子吃了这样的母乳也会脾胃受寒;或者小儿吃了过多的瓜果生冷,比如前面说过的未热透的奶、西瓜、甜瓜、梨子、冰激凌、冰镇饮料;或者生病后过服寒凉药物,比如发热后长时间服用清热解毒类的药物等。以上几种情况都会导致小儿脾胃虚寒,胃失和降而呕吐。这种呕吐一般不会食后即吐,而是病程较长;呕吐物常为清稀黏液,无酸腐味;同时患儿面色发白,精神不振,手脚发凉。脾胃虚寒呕吐的宝宝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除忌食生冷外,还可以每天早晨饮用一杯生姜红糖水,或服非处方类中成药香砂养胃丸。
对于发生了呕吐的患儿,日常可做小儿推拿。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穴位和操作。
揉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每次2分钟。
揉板门穴:位于大鱼际平面中点,每次揉200下。
揉腹:家长一手手掌放在孩子的腹部,将掌心对准肚脐,手掌徐徐用力,顺时针揉腹。每次5~10分钟。
以上三种手法是小儿呕吐的基础推拿手法,不论哪种类型的呕吐都要以此三种手法为基础。另外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呕吐,下面分别再各自增加对症的推拿手法,进行区别调理。
饮食积滞的孩子加清大肠100次,大肠经在食指外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我们用拇指从虎口推向指尖。加清小肠100次,小肠经在小指外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沿患儿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小肠。
胃中积热的孩子除了加清大肠100次,还可以做退六腑200遍。六腑在小臂后侧即靠近小指一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的地方,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患儿肘部向前推向腕部。
脾胃虚寒的孩子可以加补脾经200次,推三关200次。脾经在拇指桡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一侧手掌,另一手拇指沿患儿拇指桡侧从指尖向大鱼际方向直推;三关在小臂的前侧,即靠近拇指的一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的地方,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患儿腕部推向肘部。

做好家庭护理

家长要注意,宝宝卧位突发呕吐时,一定记得把宝宝抱起来,或者立即将宝宝的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如果呕吐较轻的患儿,可进食少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不论饮水、饮食还是服药,一定注意要少量频服。每次量一定不要多,因为这会儿孩子的胃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稍微多进食就容易吐出来。
如果呕吐特别频繁,不管什么都入口即吐,连药都喂不进去,这个时候就建议勿再喂任何东西,可“空一空”肚子,并做好观察,待患儿状况好转、胃口恢复后再缓缓喂食。《幼幼集成》详细描述了喂食、喂药的正确操作:“止服一口,即停之半时之久;再服一口,又停之良久;服二口,停之少顷,则任服不吐矣。”
如果患儿一直精神不好,皮肤干瘪,囟门及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干红,呼吸深长,甚至尿少或无尿,神昏抽搐,这是严重脱水,一定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寻求医生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特别注意的是,呕吐只是一种症状,它可能是众多疾病的表现症状之一,常见的有消化道功能紊乱、胃炎、溃疡病、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肝炎等一些急性传染病,或颅脑疾患、尿毒症,以及中暑、药物、食物影响等。对于小儿呕吐,要注意查找原发病因,辨证,才能使患儿得到正确的治疗,不致贻误病情。

文|肖和印

编辑 | 徐婧

审核 | 厉秀昀 白晓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