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其历史超越千年。中国茶文化糅合中国儒、道、释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神奇夺目的花朵,芬芳而甘醇。 卢仝诗石刻 日前,有位友人询问:“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出于何处?为此笔者作了一番搜索探讨,作此小文回应。 陆羽《茶经·六之饮》:“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据查考,“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荼”便是茶的古称,这是神话历史传说。春秋时期鲁周公让其闻名于世,人们已经有饮茶的习俗。中国饮茶、品茗之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自南北朝,至今约三千年。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最早由宋代蔡京(1047-1126)的季子蔡绦(tāo)在《铁围山丛谈》中提出:“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宋)为盛。”明代王象晋(1561-1653)在《群芳谱》中亦认为:“茶……兴于唐,盛于宋,始为世重矣”。之后“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便广为流传。 品茗空间 其实,茶在兴于唐盛于宋之后,更为风行的是在明清时期。可惜少有宣传,为很多人所不了解。笔者认为,完整表述应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风行于明清,复兴于当代。 国运兴,茶运兴。茶和天下,天下一家。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中国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正前所未有地发展与繁荣,发挥着巨大魅力,展现出神奇的风采。 茶诗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