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化说士(六)

 文粹读书 2020-09-10

此说主要是关于先秦史的一些札记。

●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实纪年的开始,此后中国历史才有准确的年代。

●荀子说,周的子孙如不是疯子和白痴,都作了天下著名的诸候。如伯禽(周公旦之子)封于鲁,康叔( 周公同母弟)封于卫,唐叔(成王弟)封于唐等等。分封到各地去的诸候,都称周王室为宗主,一般也称宗周或周室。彼此之间互称为宗国。宗是祖宗,室是太室即太庙,这表示属于共同祖先。

●西周除裂土封国授以疆土外,授民的记载也很多。(民──鬲)

●周公最大的事业也是周初最严肃的政治事业─感化殷顽民,措施有筑城造屋等。

●井的发明,全世界以中国为最早。商代有井,乃是事实。人从此不必再依河流而居住。

●“贤”“贫”“贱”“贵”为什么都从贝?这些字造于何时?这些字里财富的思想起于何时?

●争霸是整个春秋时代政治军事的中心问题。霸主事实上获得了天子的经济权。

●春秋时代用战争胜败作判断国君好坏的标准。

●春秋时代争夺中国的霸权,战国时代争夺中国的统一权。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中国奠定了居住权,是经过艰苦斗争才得到的。

●华夷斗争的结果:

1、东夷被灭于齐;

2、西夷被灭于秦;

3、北狄被灭于晋;

4、南蛮(楚、吴、越)与中国不断战争, 想夺取霸权,齐晋二霸国纠合诸华,协力御侮,终于把蛮族同化了。

●《史记 . 楚世家》:

1、“我蛮夷也。”

──楚子 . 熊渠(约前873年)

2、“我蛮夷也。”

──熊通(约前704年)

3、“赫赫楚国,......抚有蛮夷,从属诸夏。”

──楚臣 . 子囊(约前589年)

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楚被同化痕迹,民族意识变迁迹象。

●平王东迁于洛邑, 将关中根据地赐于原来承袭“西垂大夫”世职的秦襄公,秦襄公便在那里建立了秦国。

●周平王东迁后史称东周。平王既失关中根据地,而东周领域,亦或由诸候强占,或被迫赐予土地,日益缩减。周王室共主的资格,因而也名存实亡了。

●据载:楚攻鲁。鲁献木工、缝工、织工各百人求和。

●从春秋末到战国时代,各国开渠治水的工程广泛展开。例如都江堰、郑国渠。

●周王室自平王东迁以后,已经衰弱到不能自存的地步。

●周初的千八百国,到春秋时仅剩百余国,而比较大的只有十四国,其中最强大的为秦、晋、齐、楚。

●被伐的小国,井被填塞,树被砍伐,庄稼被收割,车马被掠夺,“男为人臣,女为人妻”。

●在当时是谁有财富,谁就有权力。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卿制度在掠夺战争和商品货币关系冲击之下, 逐渐瓦解着。

●齐有三军,鲁有二军,晋有六师。

●在国与国间和一国内贵族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扩大与尖锐化的同时,“士”找到了活动的舞台。

●周从文武开国,到赧王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

●春秋战国中国人口共有二千万。(范文澜)

●在战国七雄中,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比较落后。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灭六国的物质基础。

●秦到孝公时代才成强国。

●“秦国一向不养游士,不贵商贾”(尚钺) 岂其然哉?

●万里长城,在历史上,对于巩固中国西北国防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

●山东六国土地比秦大五倍,兵力大十倍。

●楚兵100万,人口500万。(五人出一兵)

魏兵70万,人口3、4百万。

秦兵60万,人口300万。

●秦国最怕合纵,山东恰恰不能合纵,这是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商鞅张仪甘茂范雎蔡泽李斯,全是山东失意的策士,入关助秦灭亡六国。

●战国时代没有农民起义。

●富贵人养士,和养狗同样的意义。(范文澜)

●在技术进步的影响下,贫富的分化更剧烈了。

●国君每饭要一百样菜,后宫要成千成百的女人。

●山东国家,各造堤坊,天旱争夺水利,天雨放水到邻国。壅水和放水,给地主农民以生死的威胁,从灌溉事业说来,他们都希望有一个统一的管理。

●山东六国不能再维持他们的统治,秦国的兵力、经济力和政治影响都远胜六国,这样,势必产生前所未有的统一大帝国。

●商人做大官的魏有白圭;秦有吕不韦。

●秦首尾十五年,是一个很短的朝代。但在历史上却占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创定许多新制度, 汉朝几乎全部继承了这种制度。

●短短十五年的秦朝,把全国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

●世界古代著名大工程,长城算是其中之一。

●赢政活着的时候,统治已经动摇,危机已经四伏。

●陈涉起事到败死,只有六个月。

主要参考书目: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尚钺《中国历史纲要》

钱穆《国史大纲》(上、下)

MOR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