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激扬文字 2023-08-16 发布于四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周朝搞分封制,肯定是有其合理性的。事实上,当时不仅是周天子一家在搞分封,被周天子分封的各诸侯国,以及跟周朝压根没有联系的西方国家也都在推行分封制。分封让大家变强了,而不是变弱了。

一、分封制的优越性

分封制度其实并不是西周首创,商朝就已经有了,只不过规模不大而已;分封制度其实也不是中国独创,西方国家一样有分封,并影响到了现在的西方社会。

那么,为什么东西方国家要不约而同的推行分封制度呢?这里首先要明确——分封制度最初形态是什么?

实际上,分封的原始的形态并不是“我有一片国土分封给你”,而是“我知道某个地方有一块无主的荒地,但我管不到那个地方,所以我分封一群人给你,然后你带着我分封给你的人,自己出去创业吧。”

西周初期,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武王灭纣后,周朝并没有一统天下。当时周朝统治的范围有限,大量的蛮夷围绕在周王室的周边。周王室为了巩固统治,便先将最大,而且是最好的地盘留给自己,然后周天子将自己没有能力控制,但又一直很忌惮蛮夷之地分封给了诸侯,让诸侯代表自己去征服那块地方。

人给诸侯了,其它的给不了,诸侯们能不能成功,全看诸侯自己的造化。在这整个分封过程当中,周天子并没有损失什么,顶多就是损失一点人。但这点损失和回报相比,根本不算是事。因为诸侯一旦创业成功,在蛮夷之地立下了脚跟,就能成为周王室的重要盟国,可以替王室抵御蛮夷入侵。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大集团对新兴行业领域的投资。投对了,就能掌握先机,而且还能得到分红。投错了,顶多就是损失点钱。风险当然也有,但是跟高额回报相比,那点风险根本不算事。

二、分封制与诸侯国

作为被周天子分封到各地的诸侯,他们一方面是周天子的册封臣子,一方面也是被他们所册封卿大夫的主公。各诸侯国并不是分封制的终点,而是分封制度的中转站。诸侯国在其内部也有分封制。

比如说,春秋时期的晋国、楚国为什么那么强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两国也实行了分封制度。受晋、楚国君分封的卿大夫也在创业,把晋、楚的地盘越打越打。

之所以周王室、诸侯国都在搞分封,就如前面所言:当中央政府因为生产力、交通、信息传递以及治理能力的欠缺,无法对所辖土地进行直接有效管理的时候,才会迫不得已的把中央的管理权分出去。在当地形成一个独立的决策层以方便对地方的治理。

这种分封的好处很明显,最典型的好处就是当中央受到外敌威胁时,被分封的诸侯或卿大夫可以对中央予以支持。无论是周天子还是各诸侯国的诸侯,实际上都是分封制的受益者。

三、诸侯国的改革

分封制度在西周时期是合理的,但是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分封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当中央政府衰落,地方出现强势人物的时候,地方诸侯、卿大夫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诸侯创业成功,反超了周天子;卿大夫创业成功,反超了诸侯。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仅仅是周天子受诸侯王的欺负,诸侯王也受卿大夫的欺负。比如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便都是卿大夫下克上,反超了诸侯王的案例。这些例子其实就说明,如果不对分封制进行约束,其风险会渐渐大过效益。

因此,在进入战国时代后,以魏国、秦国为代表的国家,便纷纷开始了变法,寄希望通过变法,改革政治制度,把分封出去的权力再重新收回来。

改革成功了,自然会变成新型的中央集权型国家,比如秦国;改革不成功,自然会继续沉沦下去,依旧如故,比如楚国。

四、周天子不改革的原因

周朝在设立分封制度之初,伴随分封制还设立了一套限制诸侯的礼法制度。比如诸侯必须定期朝贺天子,规制不能超过天子等。在这种礼法制度约束下,诸侯处处受限制。但非常悲催的是,这套约束诸侯的礼法制度对周天子也同样具有约束力。

如果周天子不守礼法,那么诸侯王也一样会不守礼法。于是,礼法制度到后来就变成了悬在周天子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比如周厉王在位的时候,他非常想改革,于是他就改革了,收回了很多权力。但是周天子改革,这无疑于是自己埋葬自己。所以最后周厉王弄得王幾大乱,老百姓极度反感周厉王的统治。后来贵族煽动国人暴动,敢走周厉王,才又恢复了祖制。之后继位的周宣王很懂事,选择与贵族妥协。不再提改革的事情。

该分封还是要分封,即便王幾之地封完了也依然要分封。毕竟这是祖制。

并且,礼法制度对周天子还有另一个更大的桎梏——就是他不能搞兼并。

春秋时代,各国都在扩张势力。唯独周王室无法通过兼并小国而扩张自己的势力。因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名义上是所有诸侯的天子。这种至高荣誉导致周王必须要有天子的架子。别人都可以搞兼并,但他不行。直白点说,从来都是父亲给儿子分财产,没有父亲吞并儿子财产的道理。

而对于诸侯国来说,无所谓了。周天子守不守法与他们无关。这套礼法制度又不是诸侯王创立的。所以“礼崩乐坏”之后,诸侯国也就纷纷不再守法。只要能够富国强民,加强中央集权,他们就怎么改革。

五、综述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面,李鸿章说过一句经典台词: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分封制在初期,它是合理的。虽然分封制度发展到战国时代,它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了。但那是后来的事,不能因为后来被淘汰了,就否认它在之前的合理性。

当分封制度不适应时代需求后,不仅仅是周王室,其它诸侯国也一样衰落了。所以各诸侯国才会纷纷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寻求变法强国之道。但由于分封制度是周朝的立国之策。否定分封制就等于否定周王室的天子正统性。所以周王室国土只剩百里,也依然还要坚持搞分封。

因为分封制是周朝的基本国策之一,无法废除,废除分封制,等于是否定周朝本身,因此无法废除。

我们站在后世几千年且开了上帝视角的情况下知道分封制有弊端,分到最后封无可封,可是对于三千多前的周朝来说,分封制是最好的国策,没有之一。

要想知道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必须得了解周朝是如何灭商建国的。

严格说来,周灭商是一场有预谋的偷袭战,周文王在位期间,周国力尚小,虽然有所发展,但是无法与强大的商朝相比,周文王本人还被商纣王囚禁过,周使用了大量的财物和美女才换回周文王的自由,周文王回来后,表面上装作纵情酒色,实际上暗中发展,到周武王时期,渐渐强大起来。

周武王时期,暗中联络了一些对商朝不满的诸侯和商王室成员,乘商朝的主力部队东征东夷之际,发兵攻打商朝都城朝歌,商朝被周突然袭击,匆忙组织大量的奴隶军队作战,可是这些奴隶军队对商没有忠诚度可言,于牧野一战,大量投降临阵倒戈,商军战败,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换句话说,商朝的灭亡 ,实际上是一次斩首行动,周消灭了商王朝的政权中枢,但商王朝分散在东边的军队,和各地支持商朝的诸侯都是毫发无损,这个时候,周就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接下来怎么办?

周在当时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诸侯国,周灭商类似于项羽、刘邦灭亡秦朝时的状态,但又有所不同,为了稳定天下局势,周朝统治者选择了分封,不仅分封灭商的有功之臣和诸侯,同时分封支持周朝的商王室成员,包括分封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同时派遣周王室成员叔鲜、叔度、叔处为“三监”监管武庚。

灭亡前朝还分封前朝末代国君的儿子为王,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唯有周朝了吧!正是因为周朝的分封,尤其是对商纣王儿子武庚的分封,稳定了一大批商朝遗民,包括原商纣王东征的部分军队及支持商的诸侯国,稳定了整个天下的局势。

周武王灭商三年后就去世了,年幼的周成王即位,由赫赫有名的周公辅政,不久便爆发了三监与武庚的叛乱,周公率军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势,而周公制定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及礼仪制度,与分封制一起成为维系周朝八百年历史的基础。

分封制就是由天子分封土地给诸候,诸候在自已的封地上建立“王国”,然后诸候又分封土地给自已属下的卿大夫,卿大夫用诸侯分封的土地来建立“家族”,然后卿大夫又分封土地给自已属下的“士”,士是最低的统治阶层,不能再继续分封了,诸候建立的是“国”,卿大夫建立的是“家”,合起来就是“国家”。

从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组成的统治阶层是周朝的统治基础,等级森严,世代相传,而这个统治阶层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分封制,一级封一级,天子只管诸候,不管诸侯下面的卿大夫和士,同样的道理,诸侯只管卿大夫,也不管卿大夫下面的士。这种一级管一级的模式,很类似现在的管理,不管军队中的管理,还是企业中的管理,在当时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咋一看,这么分封下去,哪有那么多的土地来封呢?于是周公就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从天子、诸候、卿大夫到最低级的士,他们去世后,其土地、财产、官职、爵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的,其它的儿子只能获得很小的一部分权益,这叫嫡长子继承制,奠定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继承制度。

有了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就不可能乱封,分封制按制度进行分封,在周朝分封之初,人少地多,土地比较好封,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历史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分封出去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到最后周天子封无可封,连周天子自已都没有土地了,只能待在封臣的土地上。

但分封制却无法废除,废除分封制,等于是否定周朝自身,如何废除?天下诸侯不群起而攻之吗?到头来,周朝还是灭亡。

周朝灭亡有分封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周王室自身的衰弱,虽然分封出去有众多的诸侯国,但还不是有诸候国越来越强大,土地越来越多,不能一昧的分封,而是要建立合理的制度,让周王室强大起来,如果周王室强大,就不存在封无可封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