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黄浦江上一线横空 闵浦三桥作为新建大桥 在轮船的汽笛声中开始了一座桥的使命 ![]() 而在千米之外 一群古桥仍在静寂中沉默 倾听着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 只是作为桥,它们无须再送往迎来 而是像一群隐世老人 讲述着人间的悲欢喜乐 ![]() 韩湘水博园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在江川路的最西边,过女儿泾便是松江地界;南边紧挨黄浦江,这决定了园林和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向东开车10分钟就到了闵浦三桥,5分钟过桥便是奉贤了。这样的位置可以说它偏,但换个角度讲,却有着“小隐隐于野”的耐人寻味之处。 ![]() 有水就有桥,虽是水博园,可说它是“桥博园”也不为过。园中以石桥为主,共二十余座,每隔二三十步便有一座,有的桥与桥相连,有的隔水相望成趣,其外形、布局、装饰各不相同,桥的曲折、坡度、栏板、柱头、拱门也各有特色。 ![]() 细水涓涓架石梁,桥墩撑高以保通航;阔流之上多拱桥,拱门为单数,形状则有半圆和多边;再者曲桥几折,或连廊亭,或接楼阁,皆委婉多姿。至于清溪点步石,小河架木板,是桥在功能性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呈现出一座桥最原始、自然的美。本来嘛,最初人们为了过河,一块长木或是几个石头便可成为一座桥。 ![]() 桥是一项工程,也是一片风景,几乎所有去过水博园的人,都免不了要在桥上留影。晨曦暮霭,天连芳草,竹翠枫丹渲染了一片意境,人行桥上,在有意无意中看见远处亭子里探出一个人,多行几步,与迎面而来的人打个照眼,再走几步,人隐在古树枝叶中,忽而又出现,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 在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群与古树中,桥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诗意就在于它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在虚实、借景中引发人无限遐想。“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难怪在江南水乡,一座桥能点缀移步换影的景色,也总能引发一段极为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沧桑,有的是深情。 ![]() 走一遍水博园就像是读了一本故事书。“醒狮”“含碧”“香泾”“丰泽”“平安”“环秀”“泰顺”“明月”“益民”“咸泰”……每一个名字都包含着一种感情,有抵御外敌的英勇气概,有开垦荒地的艰苦奋斗,有亲人之间的血脉之情,也有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意,还有更多关于官场、乡邻、朋友的故事、历史、神话传说。细细读下来免不了要感慨,人生短短几十年,竟有千万种爱恨情仇,世间之事虽曲折,但终是有始有终。 ![]() 韩湘桥是众多古桥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相传八仙之一韩湘子在此地有过一片很大的宅院,韩湘桥、韩湘水博园便据此为名。园中另有古井亭,亭中古井传为韩湘大宅中的一口古井。韩湘子的传说一直流传甚广,水博园这块地方原本就叫作韩仓,后与彭渡村合并,统称为彭渡村。 ![]() 在前往水博园的路上,也能发现叫“韩家里”“韩八房”“韩家宅”的地方,或许都与此故事有关。其实,关于韩湘子的传说事实如何,无人得知,但有时事实并不重要,神话传说皆不可考,却拥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量,它早已流进这里村民的精神血液,成为这片乡土的文化基因。 ![]() 一座桥的寿命就是一个故事的寿命,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亦是过桥人记忆深处最美的一道弧线。听说这些桥大部分原散落于江南村落,历经风雨、无人问津,有的甚至已经坍塌,桥石散落,后经有心人寻找、修复,才得以集中收藏于这一园中,有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景致。 ![]() 比起庙宇陵墓,我国古建筑中桥类保存至今的实在很少,其古旧程度更是无法企及,五代宋辽金的屈指可数,隋唐的更是几乎绝迹,只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确知为隋匠李春所造,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绝。现存古桥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园中石桥的建造日期也印证了这一点。彼时桥的结构已经标准化,即我们今天见到最多的拱桥,至于平板石桥、索桥、木桥等多散见于各地,各因地势材料而异其制。 ![]() 桥,这样常见、不起眼的建筑,在经历千百年的时光消磨后依旧脆弱,在所谓的“先进”“科学”“文明”的时代,寿命却越来越短。城市建设挤占古桥河道,忽视古桥修建维护,部分古桥仍在服务市政交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2020年的暴雨考验中,竟有70多座数百年历史的“省保”“国保”级的古桥被冲毁,且不说艺术和科学价值,只一想曾经生活的场景,日日见到的事物被顷刻淹没,就叫人忍不住痛心。 ![]() 夕阳西下,古桥散发着金色光辉 韩湘水博园确实起到了保护古桥的作用,园中大禹像、少穆亭、月山道亭等景点记录的大禹、林则徐、任仁发的治水故事,包括水生态科普体验馆和乐生活低碳小屋也标志着这片地区水源生态建设的重要责任。不仅是桥,整个园林有数不清关于彭渡村的故事与记忆。 ![]() 山映斜阳、渔舟唱晚的水博园 静静地在浦江岸边 诉说着黄浦江几千年的故事 展示着生态环境的和谐 讲述着浦江魂的故事 ![]() ![]() 韩湘水博园 📍地点:闵行区江川路3805号 🚘交通:公交闵东线、马桥1路等 □ 来源|《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