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死后应该穿古式寿衣还是现在的平常衣服?

 关山听风 2022-04-22
去世之人,不管是哪种样式的衣服,俗称都是寿衣,就像棺材一样,俗称为寿木。不过民间还有一种普遍的俗称,叫老衣,棺材也一样,叫老木。
人去世后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有的儿女做不了老人的主,比方说,老人生前有遗言,指定要穿哪种老衣,或者说已准备好了死后穿的老衣,难道做儿女的偏不给穿,而擅自作主更换?而有的儿女必须给老人做主,比方说,老人去得很突然,还来不及留下死后穿什么衣服的遗言,也未准备好“老衣”,这就必须由儿女做出选择。

(寿服全套)
按民间传统习俗,人老了,到了一定的年纪,一般都会去想自己的归宿,也就是离开人世的后事。过去,我国民间习俗,五十岁以上的人可准备寿木,花甲之后可准备寿衣。不过现在人们的寿命普遍提高了,五十岁左右只能算是中年,六十岁后才算老年。因此,现在准备寿木和寿衣整整向后推迟了十年,也就是说,六十岁以后准备寿木,七十岁后才准备寿衣。
准备寿木和寿衣并不意味老人的死亡,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这两样东西,可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至少心理感到不是很舒服,而老人则认为早做准备是为自己添福添寿。有一些老人,特别是农村里的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如果身体欠佳时,就用做寿材和寿衣来“冲一冲”,这样身体就会好起来。还有的老人做好了寿材和寿衣,身体不好时,把这两件东西动一动,也有“冲”邪的意思,身体就会好起来。这当然是一种心理作用,认为这么做会延年益寿。
过去老人的寿木由儿子做,寿衣由女儿做,没有女儿由儿媳妇做。那时的寿衣要靠一针一线地缝制,也用不着老人交代,看到父母到了一定的年龄,认为该做的时候就做。现在除少部分儿女还懂这种民俗外,大部分的儿女都不去想这个事了,都是老人自己准备。好在现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有寿衣店,一条龙服务,做的寿衣布料,完全符合传统民俗的要求,也就是那种古式的纯棉的寿衣。当然,也有的是现代的样式,如男的为中山装,女的为对襟衣,还有男的为西装,女的为小西装等。现在的寿衣店,只要提出要求,他们都能做到。很多老人就自己掏腰包把一整套买好,用一块四方布打成包袱,放在柜子里。

(寿服全套)
有的老人把包袱拿出来给儿女们看,交代他们,自己百年去世后,全身要穿戴的东西都在里面,每样东西都准备好了。有懂事的儿女立即给老人封一个红包,表示这些东西是儿女置办的,主要是显示这是儿女的义务,让老人高兴高兴。当然,有的儿女不当回事,认为父母身体健康,离那一天还远呢。
有的老人(尤其是实行火化进公墓的地方),平时不把寿衣当回事,子女也不当回事。还有一些老人来不及准备,突然离世。这些老人平时没有留下遗言,表达自己去世后穿什么样寿衣的意愿,只能由子女或亲属作主,一般都随大流,按本地风俗来置办,而大部分人又是以寿衣店或殡仪馆推荐意见为准。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老人穿的是老式寿衣,我国民间当前还是以老式寿衣为主。
寿衣的用料是很有讲究的,古代还没有用棉花纺织时,一般用麻布和丝织品,百姓用麻布,有钱人家和官宦用丝织品,用其它的布料属禁忌。有了棉布后,富人依然用丝织品,百姓用棉布。民俗普遍忌用毛料,认为毛料做寿衣,来世变畜生。也有的地方习俗认为,忌用缎子,谐音是“断子”。

(寿服)
现在人非常排斥化纤类布料做寿衣,其中的原因没有人能讲清楚,民间普遍认化纤类布料做寿衣不易腐烂,也有的说,穿了化纤类布料做寿衣,等于没穿,到了地府就是光屁股。其实这些都现在人们的凭空想象,不是正当的理由,主要是现在人认为,老人作古了,还是以古传统为好。比如说,前些年,突然流行在坟头上挂带塑的纸花、烧仿人民币的冥币及纸做的电视机、小汽车等。突然有人说,冥府还是古代社会,这些钱呀物呀,都是现代化的,到了冥府没有一点用处,等于什么也没有给。于是,人们又开始按古老的方式来做,那些现代化的仿制品逐渐没了市场。
总而言之,人死后应该穿古式寿衣还是现在的平常衣服的问题,如果老人生前有安排,要尊重老人生前的意愿;如果老人生前没有安排,就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