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始经启示录085:人生好比用鼓槌敲鼓

 新用户17779036 2022-04-22

导读

道家圣人关尹子说,人生就像鼓槌敲鼓,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人生本质上是心灵的一连串感受?为什么说对外在感知与回应,一定会耗费我们的精与神?为什么说折磨我们的,不是外物,而是我们的心灵?为什么说最好的养生是六根清净?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今天,我们一起来精读《关尹子》符篇的第八章,先读经文。

关尹子曰:如桴如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声者,我之感也。桴已往矣,余声尚在,终亦不存而已矣。

鼓之形如我之精,鼓之声如我之神。其余声者,犹之魂魄,知夫倏往倏来,则五行之气,我何有

01

先用今天的家常话,把这段经文尝试着翻译一下。

关尹子说:

人的一生,就好像是用鼓槌敲鼓一样。鼓的那个中空的形体,实际上我们自己也有。

鼓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就好像是我们对外在世界的感应一样。

鼓槌已经被拿走了,不再敲鼓了,鼓声的余音还存在,但是,最终余音也会完全消散而不存在。

其实鼓的形体就好比是我们自己的精气,鼓的声音就好比是我们自己的神气,而鼓声的余音就相当于我们自己的魂魄。

这样就会知道,生命当中那些忽来忽去的一切,都不过是五行之气的转化而已。

如此看来,我们自己能够真正拥有什么呢?或者是,想明白了,这一切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02

我们读懂了《关尹子》的这一段话,就应该明白一个关键问题:

人的一生本质上就是心灵的一连串感受。

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儿,就好比关尹子讲的那个鼓槌,只不过是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粗一点、有的细一点而已。

我们每天跟外在的人事物接触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意识,心灵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

这本质上都是我们内在灵动的精神与外在事物发生碰撞以后产生的。

我们人的各种记忆就好比是鼓槌敲鼓之后的余音。

也就是说,那些影响到了我们的人和事,实际上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是他对我们的影响还在。这就像敲完鼓,鼓槌拿走了,但是鼓声还有余音一样。

生活当中就是有这样的人,比如说比较痴情,一段感情已经结束很长时间了,但他一直放不下、忘不掉。

03

而且咱们读懂了《关尹子》的告诫,还应该明白:

我们自己对外在所有的感知与回应,本质上都是在耗费我们心神。而心神的根,又是我们体内的精气

精气足了,人的神才能足。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耗神,也就是意味着在耗精气。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沉迷于感官的欲乐,最后身体会早早地垮掉。因为精是生命之根,中医上很讲生命的根本是精、气、神。

我们追逐感官的感受,就好比是把身体里的那个煤气包打开,煤气灶上的火烧太旺

就这一罐气,你烧得越旺、烧得越狠,它能够烧的时间就越短。

这样咱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常说闭目养神?闭目养神的本质不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嘛!

眼睛不去看了,那么我们的眼神就不往外跑了,眼神不往外跑了,就不耗费体内的精气,精气足,我们的生命力就旺盛。这才是最好的养生。

这就如同把鼓槌丢掉,不让它们和鼓接触一样。

修行者们总是在强调六根清净,不就是这个原理吗?耳朵不听,心也不烦,满足于清淡的口味,神耗的也少。

04

我们读懂了《关尹子》这段经文,就会真正明白,困扰和折磨我们的,让我们产生烦恼的,不是外在的实物,而是我们自己对外在事物产生反应的心灵。

为什么这么讲?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反应可能完全相反,有的人觉天塌下来了,而有人觉得这可能是个机会。

即使是反应相同,但是反应的程度也可能相差很大。有的人觉得太严重了,有的人觉得毛毛雨。

这就说明,我们生命内在的精神,有一个强大的能力。好事还是坏事,可以由我们自我的心灵进行转化和掌控。

其实,所谓的心理强大就是能够做到心能转境,而那些心理脆弱的人,就只能是被环境转心。

有的人看得开,就算碰上点儿不高兴的事儿,也能够快速放下、忘记,余音很短。

而有的人就是看不开,就是放不下,就是忘不掉,结果就是一直在做自我的心理折磨。

所以,真正想摆脱外在的困扰,最根本之策还是修心,修自己这颗心,让自己更加智慧、更加宁静,心胸更加开阔。

不管碰到任何人和事,都能够做到“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能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看破、放下和自在。

05

而看破的关键,关尹子告诉我们了,那就是万事万物都不过是五行在变来变去而已。

没有一样我们所认为的存在,可以永远存在,没有一件事物是可以不变的。

也就意味着没有一样东西,我们可以真正拥有,包括我们的身体。

这样的话就没有我执,没有分别心和好恶心,不就做到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吗?

不就领悟甚至能够做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吗?不就实现了道家圣人庄子讲的逍遥境界了吗?

心是一切,一切是心。所以我们应该看护好自己的心,用《金刚经》上的话讲,“善护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