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八

 温馨微语 2022-04-22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李 斌


今天我们来读《西次二经》的小次之山、大次之山和熏吴之山。
据考,丝绸南路由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过陇关,经天水、陇西、渭源、临洮、临夏,从积石县的临泮关(今大河家)渡黄河,到西宁,再从西宁西北越祁连山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丝绸南路从汉代开发,到南北朝达到鼎盛。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河右,就是沿这条路段到达张掖的。
  

         
我想汉代选此条路线作为丝绸南路,不是说开辟就开辟的,肯定是在先人们经验的积累,从众多远古商路中优中选优才定下来的。而这条路线也与西次二经的考察路线基本相合。所以,我认为小次之山、大次之山和熏吴之山应该是渭源、临洮、临夏境内的山。

小次之山

【原文】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①,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②,见则大兵。

【注释】

①小次之山:小次山,在今甘肃境内。②朱厌:指白眉长臂猴。

【翻译】

再向西四百里有座山,名叫小次山,山上有很多白玉,山下有很多赤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似猿猴,但长着白色的脑袋、红色的脚,它一旦出现,天下就会有大的战乱。

再学习笔记
小次之山经文注释曰:“小次山,在今甘肃境内。”依其道里“又西四百里”,即从鸟危之山(通渭县与陇西县交界处的牛营大山)往西四百里,就应到达了今甘肃省渭源县马鹿山(图上标注为渭河源)。
莲峰山,位于渭源县城东南34公里处,因九峰(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后五台、皇洞、释迦庵、老君山等形态各异的九座陡峭山峰)环峙,状似莲花而得名。又因马鹿成群出没于山林,俗称马鹿山。山深林密、野兽出没。山内峭壁林立、古松参天、千姿百态。山腰崖壁石窟层叠,清泉涌波。松涛似钟磬,雾霭裹香烟。置身其间,如临仙境。马鹿山东望陇西、南眺漳县,西南临卓尼县。
首阳山位于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镇张家滩村和古迹坪村交汇处,海拔在2186-2509米之间,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素以奇秀著称,是古丝绸南路上的一颗瑰丽明珠。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长眠于莲峰首阳山。
经文又曰:“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而卓尼县地下矿藏较为丰富,初步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铅、锌、汞、大理石、石灰石等。马鹿山山腰崖壁石窟层叠,《渭源县志》记载,现存有东晋十六国至隋唐时期的石窟6处,其中属全县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马鹿山石窟、五竹寺石窟、云盘寺石窟、高石崖石窟等。此外,还有莲峰皇洞、鹿泉寺洞窟等一批分散在各地的中小石窟。正与经文记述合。
综上:“小次之山”当为今通渭县“马鹿山”,也是今渭河的南源锹峪河的发源山。


大次之山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①,其阴多碧②,其兽多㸲牛、羚羊③。

【注释】

①垩(è):可用来涂饰的有色土。②碧:青绿色的玉石。③㸲牛:野牛。

【翻译】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大次山,山的南面有很多可用于涂饰的有色土,北面有很多青绿色的玉石,山中的野兽多是㸲牛、羚羊。

再学习笔记
一、关于大次之山。
从小次之山向西行三百里,考察队来到了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岭——太子山。
【知识链接】太子山,藏语称“阿尼念卿”,古称大峙山、太峙山、露骨山。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东南起洮河下游地区,西南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夏河、合作、卓尼四县 ()毗邻,东北与临夏州康乐、和政、临夏三县相接。太子山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10km,由母太子山和公太子山组成。母太子山在东,海拔4368m,公太子山在西,海拔4183m,两山之间盘坡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主峰位于和政县牙塘河畔,海拔4368m。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岭,这里山势壮观巍峨,云遮雾罩,登高望远,观林海松涛、奇石异峰、雪山“映月”,感受天高地博,地广物丰;更是连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纽带,是历代兵家设防要塞之地。“大次”其实就是“大峙”“太峙”之音转。
二、关于垩、碧
垩(è)。本义白色土,可用来粉饰墙壁。《说文》释曰:“垩,白涂也。”司马相如《子虚赋》有“其土则丹青赭垩。”《谷梁传·庄公二十三年》有“天子诸侯黝垩。”后泛指可用来涂饰的各色泥土。如:垩灰(石灰的别名);垩笔(粉笔)。所以,垩土根据颜色有白垩、丹垩、青垩、赭垩等之分,如“彩陶之乡”临洮的各色陶土。按用途可以粉饰墙壁(在古代应该不是主要用途)、制作陶器、垩灰、粉笔等。
【知识链接】白垩是一种疏松的土状方解石或石灰石,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主要矿物成分是生物泥晶方解石,质地较纯者,方解石含量可达99%以上,常含石英、长石、黏土矿物及海绿石等杂质。根据颜色和胶结程度,白垩可分为白色白垩(CaCO3含量达到99),泥灰白垩,似白垩石灰岩,海绿石白垩四种。这也说明垩土常伴生于方解石或石灰石矿中,在我们家乡我也见到那些高大坚硬的黄土山壁中也有垩土。碧。青绿色的玉石。大多数石英矿藏中都有。
经文曰:“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在太子山南麓的合作市已开发利用的优势矿种就有金、铜、锑、花岗岩、粘土等。太子山南麓的卓尼县地下矿藏较为丰富,初步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铅、锌、汞、大理石、石灰石等。夏河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石灰石、泥炭等矿产资源。其实在太子山北麓的临夏县的垩土资源也很丰富。
【知识链接】1975年,甘肃文物队对齐家坪遗址又一次进行了大面积考察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畜牧次之,兼及狩猎,人们已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主要是种粟,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其次是骨器。齐家文化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家畜以豕为主,还有羊、狗、牛、马等,六畜基本齐全。从出土的野生动物骨骼可知,鼬、鹿、狍等是当时狩猎的主要对象。制陶业比较发达。陶器多系手制,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陶器多为素陶,胎质精细,器形多样,还发现有陶鼓、陶铃、陶埙等乐器及各种动物雕塑像。在居址与墓葬中,普遍发现有陶、石纺轮与骨针等纺织工具,有器物上有似麻布纹的痕迹。冶铜业的出现是生产上的一项突出成就。青红铜器有刀、锥、凿、泡、铜饰等。齐家坪遗址出土的铜斧,长15厘米,宽3.5厘米。一端有长方形的孔,并附有一对小钮,是齐家文化铜器中最大的一件标本。齐家坪遗址还出土了一面铜镜,直径6.03厘米,厚0.2厘,中央附有一桥状钮,镜面有光泽。齐家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甘肃省博物馆展厅玉器展柜中有齐家坪出土的玉琮,琮致密温润,古朴素雅,入目心悦。齐家人崇尚素洁,以素为美。这如同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潜的诗,宋代的白瓷。“错采缕金”是一种美,“初发芙蓉”更是一种美,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崇尚之风。安特生对甘肃新石器晚期的玉器很惊奇,他说:“最足引人注意者,莫如仰韶期之墓地中,发见曾琢磨之玉片及玉瑗数件,其形质吾人常认为来自新疆和阗者也。解说者谓甘肃石铜器时代过渡期之民族,与新疆似有贸易上之联络,但就吾人所知,仰韶期之民族,缺乏金属,则彼等竟能作脆薄如瑗、坚靱如玉之器物,宁不足怪也。”还有齐家坪人以白灰用来隔潮,这在建筑史上是一大进步。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房屋中遗迹中有很多居住面上的白灰面延伸到竖穴上,残高达0.3--0.4,居住面长达46,宽达35,半地穴房屋和平地起建的房屋的四壁和居住面,同时用白灰面和草泥土构成。也发现居住面上有两层或多层白灰面的现象,间距一般为5厘左右,下层白灰面较厚,上层较薄。这种现象可能是原有居住面损坏后,在上面又用草泥土填平,再敷一层白灰面的痕迹。“综合上述数种特点。可知过渡期之民族,其生存之道,大都仰给农业。村落遗址之广阔,文化层之深厚,凡此皆示其居住之悠久。设非务农为本,则殊难以自存。且陶器上之绳纹及格纹,则示当日有纺织植物之培养。村落遗址豕骨之多,则示当日蓄豕之繁。此等施设,若非农业之社会,当不克维持者也。”另外,在齐家坪遗址分别发现了8人和13人同坑墓,内仰身者似为墓主;其余人骨架有的有头无身,有的头骨和躯体分别埋葬,也有的三、四个头骨放在一起,对这类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墓主人的殉葬者,一种认为是当时日趋频繁的部落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说明氏族社会正在崩溃,开始向奴隶社会过度。从齐家坪遗址中的陶器、玉器等足以证明经文“其阴多碧”一点不假。
三、关于㸲牛、羚羊
合作市境内有牦牛和藏系绵羊30万头只,年末存栏近25万头只,闻名遐迩的蕨麻猪主产于本地。在广阔的林间草地栖息着鹿、麝、狐、猞、青羊、黄羊、苏门羚、马鸡、雪鸡、红腹角雉。
卓尼县的牲畜品种中,以车巴沟的犏牛,北山的牦牛,完冒等的藏羊、蕨麻猪,新洮地区的紫羔羊。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珍禽异兽金钱豹、水獭、猞利、梅花鹿、胡兀鹫、林麝、黑熊20多种。
2009康乐县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肉牛饲养量达11万头,占全州的30%;肉羊饲养量17万只,占全州第五;畜牧业增加值9314万元。
这些都足以印证经文所言:“兽多㸲牛、羚羊”。要是人们登上太子山远眺四方,一定能立马找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
综上:“大次之山”即古之“大峙山”“太峙山”,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交界处的“太子山”。


熏吴之山

【原文】

又西四百里,曰熏吴之山①,无草木,多金玉。

【注释】


①熏吴之山:熏吴山,在今青海境内。

【翻译】

再往西四百里有座山,名叫熏吴山,山上不生长草木,有很多金和玉。

再学习笔记

一、关于熏吴之山
从大次之山(今太子山)向西行四百里,来到了积石县和循化县的交界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壮观的达里加山。
经文注释曰:“熏吴山,在今青海境内”。
【知识链接】积石山,即小积石山。系祁连山延伸部分,是临夏州境西界中南段自南而北走向排列,海拔4636米的达里加山、4309米的雷帝山、4123米的五台山、3356米的黑大山及其东侧山峰的总称。南起土门关,北至黄河边,全长50余公里,总面积320平方公里。主要部分在积石山县,是积石山县的主要山脉,除上面所说的山峰外,还有葱花岭、拉锯山、尕尖山、拉扎山、青石山、桦林山、石榴山等山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志》作如下描写:“小积石山是全县群山的总枢,它横亘西南,而其它山丘却纵向延伸到黄河谷地。如果说,小积石山像一把木梳脊,那么,全县其它山丘都是梳齿,而梳齿空隙就是全县大小河流。登高鸟瞰,全县十六条山梁,像十六条巨龙俯首黄河饮水,气象十分壮观。”
经文又曰:“无草木”。
【知识链接】达里加山为祁连山脉支脉,青海南山向东南延伸部分。藏语意为"神山"。位于青海东部,循化县东南部。长25千米。山体由石灰岩、花岗岩组成,一般海拔4000米,最高峰4635米。达里加山口及其两侧,古冰川遗迹十分丰富,冰碛石上的冰川擦痕清晰可辨,谷地中冰碛垅保存完好。北坡长且陡峻,为黄河谷地,孟达天池因山崩阻塞谷地而形成。这里指的无草木,并不是指整个山脉都不长草木,而是指此山4000米以上是冰川、冰碛石等。
所以熏吴之山,当特指达加里山,而不是泛指今天所谓的小积石山,因为今天的小积山,在山海经和其它古籍里叫“禹所导之积石山”。
二、关于多金玉
金,古代泛指五金或金属矿石。玉,泛指有光泽的美石。它们都并非指一种具体的东西。
截至2011年,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已发现矿产有石英石、花岗岩,花岗岩储量达12亿立方米,石英石储量达300万吨。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域内陆下矿藏蕴藏量比较丰富,分布较广,经普查、勘测,已知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金、铜、磁铁、铝、锗、铀、锌、钡、硫、钙、芒硝、石英岩、石灰岩、石膏、水晶、钾长石、云母等20多种,矿床、矿点32处。其中探明夕昌铜金矿的储藏量铜3000吨和金500公斤。
达加里山正好是积石县和循化县的界山,这不正好印证了熏吴山“多金、玉”的特点嘛。
综上:“熏吴之山”当为今青海省循化县与甘肃省积石县南部交界处的界山“达加里山”。

作者简介

李斌,籍贯湖南,19731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单位公职人员,爱好诗词写作。善于发现身边感动的瞬间。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七

李斌:钗头凤·全民战疫(外两首)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六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五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四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三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二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一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