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论语》:乡党第十.8

 自古在昔 2022-04-22

乡党第十

食不厌精(1),脍不厌细(2)。食饐而餲(3),鱼馁而肉败(4),不食。色恶不食(5)。臭恶不食(6)。失饪不食(7)。不时不食(8)。割不正不食(9)。不得其酱不食(10)。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1)。惟酒无量(12),不及乱(13)。沽酒市脯不食(14)。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

(1)食不厌精:厌,满足.

(2)脍不厌细:脍(kuài),切得很细的鱼或肉.

(3)食饐而餲:饐(yì),(食物)腐败发臭.餲(ài),(食物)经久而变味.

(4)鱼馁而肉败:馁(něi),鱼腐烂变质.败,腐烂变质.

(5)色恶不食:色恶,食物的颜色变得难看.

(6)臭恶不食:臭(xiù),气味.

(7)失饪不食:失饪(rèn),烹调生熟失宜.

(8不时不食:不时,不适时,不合时.

(9)割不正不食:割不正,宰杀猪牛羊时没有按规定的方法来割切分解.

(10)不得其酱不食:酱,调味品.

(11)不使胜食气:食气(xì),饭食,主食,气同饩.

(12)惟酒无量:无量,不限量.

(13)不及乱:乱,神智混乱,指醉酒.

(14)沽酒市脯不食:沽(gū),买.市,买.脯(fǔ),肉干.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腐败发臭食物久而变味,鱼和肉腐烂变质,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得难看不吃。食物的气味变得难闻不吃。食物烹调生熟失宜不吃。食物不适时或不在饭点不吃。不是按方法切割的不吃。没有适当的调料不吃。席上的肉食虽然很多,但吃肉的量不应该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至于醉后生乱。从外面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了不撤掉姜,但不多吃。

【感悟】

在这一章,孔子提出了著名的“七不食”。分别是:一.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二.色恶不食;三.臭恶不食;四.失饪不食;五.不时不食;六.割不正不食;七.不得其酱不食。具体的意思,请看我们上面的现代文翻译。我们说老先生的这些饮食标准,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不过时。特别是对于那些追求反季节蔬菜、口感刺激、半夜吃东西的人来说,应该好好学习什么是不时不食。
现在很多人对老夫子提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误解,说我们就是应该多吃粗粮,多吃糙米,而不应该尽吃细粮,而且越吃越精细。这是片面的理解。孔夫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候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比起我们现在来说是非常的低下,孔子所说的“食不厌精”只不过是教人们要把粟等谷物舂了壳来吃,吃肉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切细了、煮熟了来吃。这是教育人们要过文明的生活,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有些人理解的孔子教大家只吃细粮、精细烹饪这回事。
关于“酱”,那个时候就是指调料,而不是现在狭义的“大酱”或“甜面酱”的意思。有个小故事,明代大家沈周在《介夫传》中有记录:“王曰:'舍卿不足为食,犹不得其酱不食。’乃以介酱呼之。介闻之,辍食而发叹。王曰:'食以忘忧,奚以叹为?’曰:'酱,醢也,子路尝醢矣。自顾菲薄,曷足当王之嗜爱。且八珍在前,九鼎在侧,甘脆之入其口滋焉,一旦厌饫及夫菲薄,则容无所矣!是故叹发于不得已也。然君子之腹虚以容,小人之心足以肆,愿王以君子广大之腹,毋芥蒂于小人之心,斯得永持厥终之道。’王善其言,居常服绿,因赐紫茸裘以旌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