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必备的逻辑课

 东山威夷 2022-04-22

今天的文章有点长,但干货满满,请耐心看完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感兴趣的话题不少,但一到写文章的时候,却迟迟不知道如何下笔,千头万绪盘在脑海中理不出一根完整的线;动笔的时候没框架,文章让人读起来不容易看懂,这些问题都跟写作的逻辑息息相关。

一、什么是逻辑

其实,写作本身就是思维的产物,你能把一件事情想的多清楚,就能写的多清晰。

写作之初,我们大脑会充满各种各样的话题、想法、素材、信息,但这全都是零碎的、混乱的,只有我们按照一定的逻辑,把它串联起来写成文章的时候,才会被读者阅读和理解。

那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说逻辑就是脑子清不清晰这回事,但是具体问到能不能举个例子解释一下“逻辑”这个东西,好像还真的说不上来。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了解过逻辑到底是什么。

逻辑是用来研究思维规律的,逻辑可分为具象逻辑和抽象逻辑。

具象逻辑就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观察得到的、有大量事实依据做支撑的、遵循客观规律的现象。

比如说,球从天台往往下扔它就会往下降、生鸡蛋砸石头就会碎、用火去烧水水会开;

这些都是具象的逻辑,具象的逻辑是客观存在的,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各种数学、物理、化学定律等。

那什么是抽象逻辑呢?

抽象逻辑不同于具象逻辑,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我们大脑里面的思维活动,它能反映出我们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

比如说,有人喜欢王俊凯,就有人喜欢易烊千玺;有人喜欢从历史书上找人生的答案,就有人喜欢从电视剧和综艺里面找理解现实的角度;有人这样思考这件事,就有人那样思考这件事,每个人思考的角度逻辑不一样,这就是抽象逻辑。

二、逻辑的表现形式

抽象逻辑一共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概念、命题、推理。

只要你在思考和表达的时候,能够按照这三种形式来思考,你的逻辑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1.抽象逻辑的第一种形式——概念。

概念就是,大家生活中发现的除了动物、植物、天空、房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之外以及抽象看不着的事物。比如说,文化、新媒体、情商、注意力、物理学等等,这些词语是抽象的,它们背后的含义看不见,也不在现实中存在,而是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抽象概念其实属于个人或者社会群体的思维意识。

比如说“文化”这个东西是天然存在的吗?并不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后建立起来的一种概念。

文化又可划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里面有建筑文化、美学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民俗文化里有湘西苗蛊、江南刺绣、还有东北民间传说五大仙儿。

在了解了东方各地各领域的文化之后,我们才能总结出不同时代的民俗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现状。

这些概念就像一个个坐标指引着我们认识世界,带着我们穿越古今知晓天文和地理,在思维的世界里面不断向深处航行。

可以说一个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是靠这么一个个坐标建立起来的。

2.抽象逻辑的第二种形式——命题。

什么是命题呢?

命题就是规定的具体情境。

很多时候,逻辑是需要特定情境的,比如说,“善良”这个词。

如果大家单纯看到这个词,并不觉得有太多可探究的空间,也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褒义词。

但是,假如我们加入了规定情境,这个词语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我们先来看两组情境:

情境一:

一个隐士和善良的熊成为了朋友,有一天熊看见了蚊子在隐士的鼻子上吸血,它想帮好朋友赶走蚊子,于是熊拿起了石头砸向隐士。

情境二:

三个善良的少年扶起了摔倒的老奶奶,却反被诬陷。

大家看到这两个情境会发现,不同情境下,对“善良”的议论倾向完全不同。

第一个情境告诉我们,善良只有善意是不够的,还需要尊重客观事实,不然就变成了好心办坏事。

第二个情境告诉我们,你的善良,还需要有点锋芒。

大家感受到了命题对我们理解事物的重要性了吗?

3.第三个抽象逻辑的形式——推理。

推理是有了命题和概念之后,我们理解万事万物间规律和联系的方法。

常见的有因果关系、深入关系、并列关系,等等。其实可以发现,这三个要点,跟我们写作的步骤十分相似。

我们写文章的第一步是先理清选题的概念,第二步是进行选题规定场景的描述,第三步是进行推理和论述。

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个具体案例说明:

比如说,我们想要写一个宽容的主题。

当我们选择了一个写作的主题之后,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我们选择的这一主题,读者能不能理解。

嗯,“宽容”这个主题,它是好理解的。

但是当我们想要写一个“讨好型人格”的文章主题时,这个主题就不那么容易理解了。

这个时候我们在创作中就需要对“讨好型人格”去进行解析,这就对应起了第一点,理清概念。

第二个是规定情境,情境是因为我们讨论不同的主题,它放在不同的情境,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有人觉得宽容是一种好品质,但是也有人会觉得,不是任何事情都会值得宽容,比如家暴,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就要给出规定的情境。

第三步是推理和论述,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往往有了主要观点和中心观点之后,就需要使用丰富的素材去论述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找到素材与主题之间的关系,然后去证明我们的素材是如何论证我们提出的观点的。

第1点概念和第2点命题,这两种抽象思维的形式比较容易理解,第3点推理和论述,往往会藏有六种具体的逻辑结构,我们在进行写作的推理和论述的时候,可以具体应用这六种逻辑结构来让自己的表达更清晰。

三、逻辑的6种写作基础结构

这6种逻辑结构分别是:范畴结构、评价结构、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因果结构。

1.范畴结构也称分类结构和并列结构,比如说水果又苹果、雪梨、西瓜、草莓等,国家有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每个要点之间是平行的,没有深入或正反关系。

2.评价结构是使用正反面来论述主题,我们可以先说正面,也可以先说反面,通常评价结构分为正面和反面、优点和缺点、积极和消极。

举个例子:

“我认为996的工作方式应该消亡,996的消亡才能让年轻人回归到正常的生活里面,有精力提升自己,有时间照顾家庭。如果不消亡让年轻人消耗人生的热情和健康,最终使社会进入内卷和躺平的舆论中,社会丧失了活力。”

3.时间结构,在时间结构中,文章会按照时间线推进论述。比如说,文章的结构可以沿用过去、现在、将来,或者具体时间的之前、之中、之后。

比如说,你想写一篇热门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文章,便可以按照新文化运动的前中后期关键时间节点来讲述。

4.比较结构,先谈重要的观点和事情,其他不重要的内容往后放。通常可使用“首先……”、“其次……”、“最后……”。

举个例子:

“对于职场新手而言,提升核心业务技术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职场人际关系。”

5.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按照顺序的第一项开始,分别说明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是什么。

比如说,今天我们来讲讲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第一步是先选题,第二步是列结构大纲,第三步是写正文,第四步润色,这些步骤便是线性结构。

6.因果结构,先讨论原因,然后再是结果。

举个例子:

“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因为大量人员失业,所以导致了犯罪率在这一时期加速上升。”

这一句话中就是使用了因果结构。

以上就是6种最基本的写作结构,但因为我们的文章说长可长说短可短,长短的不同以及讨论话题的深度不同,文章的结构逻辑也是有深浅的,结构本身还能再嵌套结构,即打个比方说,比较结构里有因果结构。

但无论深浅如何,都离不开这六种基础结构。

这六种逻辑结构可以帮你写出十分有逻辑感的文字,让你写出更精彩、更凝练,条理更清晰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