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科学家又实现一技术突破 领先世界5年,或改写未来战争模式

 msteer 2022-04-22

在2019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材料中,首次披露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的先进事迹。刘盛纲院士长期从事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大量原创性、奠基性的工作,被誉为中国'太赫兹先驱、微波与真空电子学之父'。

刘院士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中,最引人注目的、对我国国防军事影响深远的是发明了我国第一支回旋管和世界上首支双注回旋管。据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透露,这两项发明被国家有关领导人誉为'杀手锏'装备。

所谓回旋管,是在雷达、电子对抗、电子干扰以及通讯、制导等领域必备的核心零部件。尤其是在近几十年来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的毫米波雷达中,回旋管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毫米波雷达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探测能力。目前国际上公开报道的功率最大的毫米波雷达是俄罗斯研制的脉冲功率达500千瓦的Ruza毫米波远程相控阵雷达。该雷达系统具有同时探测跟踪30个左右的低轨道小截面物体的能力,对截面积约为0.01平方米的物体的探测范围可以达到420公里左右。

刘院士及其团队不但突破了美、俄、欧等国的集体技术封锁,发明了中国的首支回旋管,而且目前已将国产毫米波相控阵雷达的功率提高到750千瓦,明显超过俄罗斯同类雷达,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强大的精准度。在此基础上,刘院士发明了世界首支双波段回旋行波管,也就是双注回旋管,可以使大功率毫米波雷达和电子干扰系统同时在多个毫米波频段同时工作,目前世界各国均未见报导,据国内专家组评估,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单注回旋管,中国的双注回旋管大致领先其他国家五年左右。在拥有双注回旋管技术后,国产的下一代雷达系列必将比其他国家看得更远,更清楚。

图:刘盛纲院士和他的学生们

除此之外,刘院士的科研成果在民用领域一样影响深远。刘院士在太赫兹领域的研究方面是国内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的太赫兹之父。太赫兹是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的、电磁波谱当中唯一有待全面开发的频谱资源,被称为物理电子学最后的'处女地',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将改变人类社会'的尖端科技之一,也是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有关产业的重大基础。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手机发展到6G后,必须用'太赫兹'。用现在已经开发的频谱,无论容量和速度都远远跟不上。此外,太赫兹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国土安全、天文、医疗、通信、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因此成为当前世界上各主要科技强国竞相开发的一项前沿技术,可谓没有硝烟的战场。

图:2015年太赫兹相关SCI论文发文量Top10国家/地区 [太赫兹研发网]

如今中国在太赫兹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也正因为如此,目前以美国巨头VDI(Virginia Diodes,Inc)为代表的西方跨国企业已不顾损失巨额利润,停止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设备及系统,也就是所谓的技术封锁。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旋管及相关毫米波雷达领域,当年中国科学家一样遇到了西方国家的封锁。相信在以刘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们的努力下,中国人终将以勤奋努力迎来自己的'太赫兹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