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海曙先生山水画独特艺术风格之品鉴

 泊木沐 2022-04-22

殷海曙,名媛云、字海曙、画用名:智浅。其1969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幼年酷爱丹青,起蒙于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周新荣老师,其紧尊师教,对中国山水画进行了大量的临摹与研习,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诸法精神有了透彻的领会。其后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期间写生足迹遍布中国名山大川,在体悟与亲近自然中而成就了山水绘画的修为思考,由此而获得了86级优秀学员荣誉称号,也为他后来一跃而成为著名的山水画家夯实了基础。

专访时得知,殷海曙先生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领域中涉猎甚广,但尤擅中国“北宗”的山水画法。在殷海曙三十余年的丹青生涯中,其古追马远、夏圭、郭熙、戴进、吴伟、周臣、唐寅、仇英画诣,近参陈少梅、孙天牧山水名家诸法,在融入自己临摹的精要和写生之心得,于博采众长和刻苦提炼中,终于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高古清秀、淡远苍润的山水画艺术风格,而广被中国山水画坛所瞩目。

每次赏读殷海曙先生的山水画,都会有种清风拂面、心旷神怡的感觉。他创作的山水画作品,把秀雅纤细和劲爽沉雄的笔墨技法融入一体,在经过高层次审美的精神提纯,具体表现在了他那劲逸而不媚弱、清丽而不霸悍的画面中。殷海曙先生善于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在高远、深远、平远中显现山峰的叠翠耸立、山松的葱郁朴茂、溪流的蜿蜒曲折、民舍亭阁的幽深恬静与瀑布的奔泻激荡和每个人物在其中超然物外的万千情趣,每每赏析,均都令我对山水画的欣赏角度与趣味,重新递增到一种除旧更新的升华境界中。殷海曙先生的山水画作,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中众多按部就班的陈腐绘法范畴,其在大胆创新中,把传统山水画中的精旨于继承中把握在了现今时代的审美脉搏中,而彰显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思维与精神,他的山水画艺术语言,具有着宽阔的弹性和包容性,他能在多层次、多视角、多种场域捕捉到属于他自己“这一个”的绘画格局与风貌,并能重点发挥出中国画的笔墨韵律及神秘浪漫的诗性特质,以此来增强画境的博大内涵和视觉冲击力,即而引发观赏者普遍的艺术感悟共鸣。

纵观殷海曙先生的山水画作,其笔墨、气韵、气势、写意、空白、散与紧、形与境、玄与虚等诸法,均是以“北宗”山水画为基础又广搜“南宗”山水画之韵而成就的独特画旨,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勾、勒、皴、擦、点、染与墨色的浓、淡、干、湿、焦、白融会贯通,巧妙的把山水物象之形与笔墨技法隐于意境渲染之中,以通达至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与造化在手之逸境,堪称完美。殷海曙先生的画风精美豪放并举,毫无粗糙与匠气之弊病显露,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潇洒和谐,通幅绝无星点滑、飘、轻、油之笔墨敷衍在画中,实已达画质、格调、人品与气度的高度统一。专访中,殷海曙先生对笔者云:其绘画三十余载,坚持以“写”为主,在从于心、游于艺中而达“技进乎道”,把自己的才情、学养、修为彻底由“写”传移到笔墨之中,并在深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真谛的同时,把对自然山水的肌理形态、色彩明暗的仔细洞察和多年临摹古人名画帖苦研所得的心法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故此,他笔下的画面才在造境上点、线、面之运用都力求达到了高韵、情深、质坚与浩气。听其言而品其画,吾深信然。综上所述,这也正是殷海曙先生的山水画,被国内外书画收藏家们重点青睐和赢得中国山水画界广泛赞誉的重要因素所在。

正是由于殷海曙先生在山水画上的超凡之成就,他的山水画在国内书画大展中屡摘桂冠。在专访时,殷海曙先生收起了书柜里的一摞获奖证书,当我问及他的书画获奖问题时,他总是谦虚地笑着对我说:作品参赛和获奖,只是一种社会活动参与的痕迹,不值一谈。现今画界,还是要用作品说话,才能对得起那些买我作品的收藏家们!吾在敬佩中点头称是。品茗之时,我拿出散落在书柜里的一本书籍与两本证书观看,书籍为殷海曙先生画作入选的淮安市文化馆题为“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的美术作品集,两本证书分别为他的山水画在淮阴区“丹青歌盛世,翰墨颂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画作品展中荣获优秀作品奖的证书,另一本则为其山水画作在全国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华国礼杯"书画大赛中获得铜奖和被荣誉授予“一带一路”文化先锋人物称号的证书。

我写书画专访文章已十年有余,采访过的书画名家亦有三百有余,可向殷海曙先生这般谦虚好学又执着用作品说话的书画家,实不多矣。殷海曙先生的山水画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现代审美属性,不但受到了国内书画藏家的垂青,国外的美术收藏家们也开始关注于他,可见他的画作前景已经具备了不可估量的升值空间。殷海曙先生才过知天命之年,绘画创作正值黄金期,我衷心祝愿殷海曙先生画运畅达,多出精品力作,再攀中国山水画之艺术巅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