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夫论》卷33德化诗解1先本后末顺心理行公刘厚德恩及草木

 琴诗书画情 2022-04-22

题文诗:

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

莫神于化.道以持之,德以苞之,教以知之,

化以致之.也皆,有性有情,有化有俗.

情性,心也本也;化俗,行也末也.

末生于本,行起于心.是以上君,抚世先本,

而后其末,顺其心而,理其行.苟正,

则奸匿,无所生,邪意也者,无所载矣.

夫化变,民心也,犹政变,民体.

德政加,于民则多,涤畅姣好,坚强寿;

恶政加,于民则多,罢癃尪病,夭昏札瘥.

故尚书,美考终命,恶凶短折.国有伤明,

之政则,民多病目;有伤聪政,民多病耳;

有伤贤政,多横夭.形体骨干,为坚强也,

然犹随政,变易况乎,心气精微,不可养哉?

经有:敦彼行苇,羊牛勿践,方苞方体,

惟叶柅柅.鸢飞厉天,鱼跃于渊;恺悌君子,

不作人?公刘厚德,恩及草木,羊牛六畜,

且犹感德,不忍,践履生草,则又况于,

民萌而有,不化者乎?太王修其,乐易之德,

上及飞鸟,下及渊鱼,无不欢忻,悦豫况于,

士庶而有,不仁者乎?仁民爱物,情怀天下.

【原文】

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神于化。道者所以持之也,德者所以苞之也〔2〕,教者所以知之也,化者所以致之也。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于本,行起于心。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其末,〔3〕顺〔4〕其心而理〔5〕其行。心精〔6〕苟正〔7〕,则奸匿〔8〕无所生〔9〕,邪意无所载矣。

【注释】

〔1〕○铎按:此文则谓教化既敦,则邪恶不作,故道德为本,仁义为末,而威刑法律又其下焉。纲举于前,比类发挥于后,亦有以见其思想体系之完整矣。
〔2〕韩诗外传五云:“德也者,苞天地之美。”淮南子说山训云:“仁义在道德之包。”“苞”与“包”同。
〔3〕汉书董仲舒传云:“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 ,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4〕“顺”旧作“慎”,据治要改。○铎按:荀子仲尼篇“则慎行此道也”,成相篇“慎圣人”,杨注并云:'慎,读为“顺”。’又仲尼篇“慎比而不邪”,王引之亦谓即礼记王制篇之“顺比”。作“慎”者借字,读正之可也。
〔5〕“理”意林作“治”。○铎按:说文:“顺,理也。”理、顺互文耳。
〔6〕“精”治要作“情”。
〔7〕“正”旧作“亡”,据治要改。
〔8〕“匿”读为“慝”。○铎按:此书通以“匿”为“慝”。
〔9〕旧脱“无”字,“生”作“作”,据治要补、改。意林作“奸慝不生”。
【原文】


夫化变民心也,犹政变民体也。德政加于民,则多涤畅姣好坚强考寿〔1〕;恶政加于民,则多罢癃尪病夭昏札瘥〔2〕。故尚书美“考终命”,而恶“凶短折”〔3〕。国有伤明之政,则民多病目;〔4〕有伤聪之政,则民多病耳〔5〕;有伤贤之政,则贤多横夭。〔6〕夫形体骨干为坚强也〔7〕,然犹随政变易,又况乎心气精微不可养哉?诗云:“敦彼行苇,羊牛勿践履。方苞方体,惟叶柅柅。〔8〕”又曰:“鸢飞厉天,鱼跃于渊。恺悌君子,胡不作人〔9〕?”公刘厚德,恩及草木,羊牛六畜,且犹感德〔10〕,仁不忍践履生草〔11〕,则又况于民萌而有不化者乎〔12〕?君子修其乐易之德〔13〕,上及飞鸟,下及渊鱼,无〔14〕不欢忻悦豫,则又况于士庶而有不仁者乎〔15〕?
【注释】
〔1〕“涤”当作“条”,“考”当作“老”。礼记乐记云:“感条畅之气。”汉书律历志云:“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颜师古注:'“鬯”与“畅”同。’论衡齐世篇云:“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寿,百岁左右。”“姣”与“佼”通。“考寿”犹言“老寿”,诗雝郑笺云:“又能昌大其子孙,安助之以考寿,多与福禄。”○铎按:此注“考当作老”与下文凿枘,当删。又涤、条古同声,故周礼秋官“条狼氏”即“涤狼氏”。“涤畅”与“条鬯”并以双声取义,尤不可改。
〔2〕吕氏春秋明理篇子华子曰:“夫乱世之民长短颉?百疾,民多疾疠,道多褓襁,盲秃伛尪,万怪皆生。”高诱注:“尪,短仰者也。”史记平原君传云:“有罢癃之病。”说文云:“?,?曲胫也。古文从王作尪。”周语云:无夭昏札瘥之忧。”汉书董仲舒传云:“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故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
〔3〕尚书洪范。

考终命,终天年,寿终正寝。考,老。“凶短折”:早死)
〔4〕“目”旧作“因”。汉书五行志云:“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又曰:“视气毁,及人,则多病目者,故有目痾。”
〔5〕“耳”旧作“身”。五行志云:“传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又曰:“听气毁,及人,则多病耳者,故有耳痾。”
〔6〕王先生云:'“贤多”当作“多”。’○俞樾云:'“伤贤”疑当作“伤睿”,故云“民多横夭”,即六极所谓凶短折也。凶短折为思不睿之罚,故知当作“伤睿”矣。’
〔7〕史记蔡泽传云:“人生百体坚强。”白虎通嫁娶篇云:“男三十,筋骨坚强。”昭廾五年左传杜注:“干,骸骨也。”
〔8〕诗经-行苇。“柅柅”旧成“握握”,卢学士改。继培按:文选蜀都赋:“总茎柅柅”,李善注引毛诗云:“维叶柅柅。”今诗作“泥泥”。○陈乔枞鲁诗遗说考十六云:'“维”作“惟”,今文皆如此,石经鲁诗可证也。卢氏以“握”是“柅”之讹,良确。毛诗释文“泥泥”下云:“张揖作苨苨。”今考广雅释训:“苨苨,茂也。”“苨苨”亦三家之异文。’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译文:芦苇丛生长一块,别让牛羊把它踩。芦苇初茂长成形,叶儿润泽有光彩。同胞兄弟最亲密,不要疏远要友爱。铺设竹席来请客,端上茶几面前摆。)
〔9〕旱麓。“厉”今作“戾”,“恺悌”作“岂弟”,“胡”作“遐”。○李富孙诗经异文释云:'毛、郑皆训“遐”为“远”,是如字读。士冠礼注:“胡犹遐也。”胡、遐一声之转,文异而义同。’陈奂诗毛氏传疏云:'潜夫论作“胡不作人”,胡,何也。此三家义。’○铎按:陈说是也。李强三家以同毛,非是。

(译文:鸢鹰飞到天顶上去,鱼儿在深潭处欢快地跃出水面;和乐平易的君子,怎不激励着人民振作向前!:何。作人: 造就、培育人才。)

〔10〕“伤聪之政”至此,旧错在“教化之所致”下,此下又错入交际篇“消息于心”以下三十三行,明忠篇“忠信未达”以下五行。

(姓姬,名公刘,后稷曾孙。夏末,周族迁居于西北戎狄族地区,他领导周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后又率周人迁居于豳,定居农耕,周族由此兴盛。)
〔11〕列女传晋弓工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白虎通情性篇云:“仁者不忍也。”○铎按:刘向习鲁诗,可知此亦鲁诗说。
〔12〕“萌”与“氓”同,注见班禄篇。
〔13〕旱麓毛传训“岂弟”为“乐易”。郑笺云:“君子,谓太王、王季。”○铎按:毛传本周语下篇单穆公语,陈奂说。
〔14〕“无”旧脱。
〔15〕旧脱“于”字、“有”字,依上文例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