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浅予:我画画没拜过师,边实践边学习

 滴水斋主 2022-04-22
图片
叶浅予 高原之春 纸本设色 211cm×98cm、211cm×105cm、211cm×98cm 1964年
我出生在浙江省桐庐县城的一个经营南货店的家庭里,相传八世祖原是余姚布贩,后落户桐庐,靠经商致富,几代绵延,人丁兴旺,曾是当地屈指可数的大族,但到我祖父叶稼田时,已呈颓败景象,他当了一辈子“娃娃王”——私塾先生。我父亲叶恩霑有兄弟四人,他是老幺,10岁时就入店当学徒,后熬成“乾元慎”的老板。父亲除生意之外,还会做纸扎,在桐庐小城有点名气。母亲李青玉是一家银楼老板的长女,精明干练,善刺绣,喜烹饪,还通些地方戏曲民歌。我是父母的长子,出生那年是羊年(丁未),乳名就叫阿羊,入私塾时,祖父为我起了个学名纶绮,字绿琴。

图片
叶浅予《从漫画 到速写 到中国画》原手稿

我画画没有拜过师,也没有进专门的艺术院校学习过,主要靠自己边实践边学习。我的艺术引路人首先是我的大表姐胡家芝,她比我大10岁,能用五彩纸剪出戏文中的各种角色,我从小就有很深的印象。
图片

叶浅予 戏曲班子

上中学后,从二年级开始设图画课,由教务主任胡也纳和刚从上海美专毕业的楼子尘任美术教员,成立了课余绘画小组,我是西画组的组长,常在老师带领下写生作画。1923年曾以一幅静物写生第一次入选浙江美术会画展,这就是我进入艺术创作道路之前的全部学历。
图片
叶浅予 维吾尔人 纸本设色 103cm×69.5cm 1982年

我的艺术实践,基本上是为了自身温饱,不得不按照社会的需要而安排的。18岁那年,我考入上海三友实业社,先站了三个月的柜台学卖布,后到广告部画广告,还画过舞台布景和花布图案。一年以后,经朋友介绍到中原书局做教科书的插图工作,现学现卖,在造型能力方面有所长进,又开始试着给新出版的画报投稿,结识了《三日画报》的张光宇及张正宇、黄文农、王敦庄、鲁少飞等。也就是投稿时,我给自己起了个笔名“浅予”,后来越用越多,学名“纶绮”也就“休息”了。
图片

叶浅予 刀美兰

从1928年起,我进入“上海漫画”集体,开始了职业漫画生涯,前后画了10年《王先生》,包括后来的《王先生外传》《王先生北传》和《王先生南传》。这是部长篇连续漫画,起初是每周画一套(每套多幅),后来每周画两套,再后来是几乎每日画一套,究竟画有多少套,至今没有精确统计。从1936年起,又开始为南京《朝报》做每日一套的长篇漫画《小陈留京外史》。正是这“王先生”和“小陈”,使人们一提起叶浅予都知道是漫画家,岂不知当时我还是《时代画报》的主编,同时兼作摄影(署名“初萌”),又与吴印咸等组织了“黑白影社”。还为《上海漫画》和《图画晨报》做时装设计图,并被一家时装店聘为设计师。

图片

叶浅予 北平解放 中国画 197cm×130cm 1959 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32年又在一家英国纺织公司资助下,在南京路惠罗百货公司举办了首次时装表演,全是由我设计的。这大概是中国时装表演之始。

图片

叶浅予 演出

1933年秋天,墨西哥漫画家珂佛罗皮斯到上海旅游,在陪他观光时,我发现这位异国的同行,口袋里有两件宝:一支铅笔和一个小本,可以随时随地把所见所感勾画下来,交谈之后才知道这就叫速写。它不仅是画家积累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记录瞬间的艺术感受,而且,这速写的本身就是一种绘画艺术,这比我原先单靠脑子死记的办法方便多了。从此,我的口袋里便也多了一支笔和一个本,并由此决定了我后来的艺术道路。

图片
叶浅予 高原之舞 纸本设色 133.3cm×66.4cm 1960年

开始画速写时,主要是为漫画搜集创作素材。1942年,我在贵州苗族地区住了两个多月,发现苗族妇女打扮得非常漂亮,每逢赶集,人人都把漂亮的衣裙首饰穿戴上。集场上五彩缤纷、百花争艳,任何画家见了都会动心,可我那支惯于夸张的刻薄之笔,对着如此美妙的形象,只能瞠目而不知所措。
图片

叶浅予 印第安人

心想,如不改变手法,岂不是颠倒美丑,唐突西施吗?从那时起,我决心从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中解脱出来,另试塑造人物形象的新手法。找来找去,回找到了中国画,经两年多的实践摸索,一个“旅印画展”重得画友们的欢呼,但我清楚自己的分量,更觉得应该下苦功向中国画传统中去学习。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