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看展 | 叶浅予的速写为何不会过时?

 zdjphoto 2018-03-07

本文大概

1968

读完共需

6+

分钟

 编者按  叶浅予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其成就体现在多方面,尤以漫画、中国画和速写为最,而唯有速写贯穿其一生。


近日,“仅仅是速写?——叶浅予个案研究展系列一”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呈现了近180幅叶浅予先生的速写精髓,以新的策展理念和梳理方式,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尽管展览已经结束,但他的速写艺术探索之路仍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两位专家,听一听他们对于叶浅予速写的解读。


注:正文中配图皆为展览展出的速写作品。



▲ 1983年10月3日在桐庐县,叶浅予和陆俨少聊天谈笑。陆说叶只会画人物,不会画山水;叶也开玩笑说陆只会山水,不会画人物。陆说:“我现在就给你画张如何?”(摄影/后期合成:蔡斯民)





肖谷:他是一位有文化担当的大家

■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


巧了!初八那天我检书时,不知怎的见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4月出版的《浅予速写》(1958—1959),印数2500。


翻阅时竟从书叶中飘落下一张小小的购书发票,为“(上海)卢湾区新华书店发票(发票上地址:淮海中路701一721号,电话:374914,发票编号:020149)。购书日期落为1961年6月10日,购书款1元,而这本小画册就是1元,当为购书原发票。  


叶浅予 北京农舍锅台

1948年 纸本铅笔 18.1×13.1cm


发黄纸张的书及发票都很具时代感,而叶先生浅予的速写则更具时代感。浅予先生的速写可谓无所不绘,他的速写是时代丰富的记录、是艺术家融入社会表现社会感怀社会的自觉意识,浅予先生的速写生动鲜活、直率概括而与时代同行。


浅予先生速写应该从1935年起开始“操刀”,从未“卸刀”,且“宝刀不老”终身。早年记录许多他所感兴趣的人与物,慢慢地山水、建筑、动物、机器、花草等对象进人“法眼”。


后来“舞蹈”题材成为浅予先生速写的重要内容,为此他下了很大的精力与研究,从而成为舞蹈“专家”,他甚至说:要画好舞蹈速写,最好自己也能舞几下。


不仅如此,浅予先生还画了许多生动的舞台戏曲形象,他以为要画好舞台戏曲速写,就“必须懂得戏”,即使懂得戏,这还有个深懂浅懂之别。浅予先生进一步说:


比如京曲风格相近,但实有差别,马连良和周信芳做派又各有不同,一举手一投足,各异其趣,如果不懂得这之间的分寸差别,便画不出各自独有的风彩和情趣。


正因为浅予先生掌握了戏曲和舞蹈的规律,所以以为自己的速写能得心应手“胜任愉快”。


叶浅予 牡丹亭系列之二十

约1960年代  纸本铅笔  15.5×10.3cm


叶浅予 评剧演员新凤霞

纸本铅笔  23.5×17cm


叶浅予 朝鲜双人扇舞

1977年 纸本铅笔  12.5×17.5cm


叶先生浅予速写之所以堪称为“大家之笔”,这里还包含着他的勤奋(他1958年画十三陵水库时,一天曾画过50多幅)与用心,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文修养、绘画品格、精神气质和与时代同行的文化担当。


浅予先生速写不仅不会过时,而且将成为表现当下“许多激动人心的美丽图画”(叶浅予语)的标本并将不断启迪着我们后进者。



池沙鸿:品读叶浅予作品想到的

■ 浙江画院副院长


叶浅予早年以长篇漫画《王先生别传》和《小陈留京外史》出名,并是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之一。叶浅予速写出众,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人物、山水、花鸟兼长,尤以舞蹈为主的舞台人物画为最。无论是漫画、速写、中国画,他都以社会生活为蓝本,以他敏捷、尖锐的眼光汲取最深刻,最动人的形象语言予以表达。


叶浅予 姥山

1984年  纸本铅笔  12×17cm



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以人物画最为突出,发展路径有以西方写实艺术审美特质来改良中国画的,有以中国绘画传统立场吸收西方写实艺术的,也有兼容并蓄、取其适合部分的,但殊途同归,各有伟大的代表性画家。


叶浅予应该属于站在中国绘画传统立场上的,他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也反对保守主义,但他更遵从自己的直感,顺应他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艺术道路很难复制。



人们比较多地从大量舞台人物画中体味叶浅予的才华。其实《秦川麦收》《沈家门即景》《香蕉林中》《平凉麦客》《模范饲养员王顺子》《解放了》《初访苗乡印象》《江南集市》等一批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让人看到叶浅予艺术厚重敦实的部分。这些作品的表现方式依然空灵而简约,却延续着叶浅予漫画生涯之始持有的关注社会、体验民生、感悟生命的人文情怀。


叶浅予 扶车的红衣女孩

约20世纪40年代末   纸本彩墨  45×33cm


叶浅予 苗族女孩

1942年  纸本炭笔 38.5×27cm


叶浅予 青城脚夫

约1940年  纸本淡彩


叶浅予 三个小姑娘和画家

1958年   纸本铅笔  17.4×23.7cm


叶浅予 香港服装店

1985年  纸本铅笔  15.8×20.8cm


叶浅予的中国人物画建立在出众的写生之上,随心、简练、直接、用笔极具表现力,色彩单纯、微妙却醒目。叶浅予的绘画造型“择善择要,捕捉撷取,毫不避忌”(徐悲鸿语),以写实之形写神,神韵洋溢在全身动态、举手投足和眉眼之间,生发在准确、纯熟、灵动的笔路中。他精通中国绘画的精髓,更多地处于中国艺术中善用虚灵和空白,欲语又止和意到笔不到的状态。


做到简约不容易,在简约中反映出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情感更不容易。这归结到叶浅予的写生绝不是单纯地为了写生,写生最终的指向是作品的简约、深刻和独立,是精神追求的过程。


叶浅予 马车

1961年 纸本铅笔 12.5×17cm


叶浅予 山鹰

1954年 纸本铅笔  17.4×12cm


叶浅予 西湖系列一

1984年   纸本铅笔  15×21.3cm


叶浅予 西湖系列之二

1984年 纸本铅笔  15×21.5cm


当今写生之风盛行,得益于自上而下的倡导、推动,却给画坛带来生机,让更多的画家走出自己的小圈子,闯入自然和社会中不熟悉的部分。然而,写生并非作秀,写生不仅仅是艺术技术的训练,写生更非自然和社会形象机械地照搬,写生应该有更为复杂、生动、深远的意义。


画人在写生中捕捉自然和社会的特质,感受生命的光辉,构筑和修正自身完整的艺术创造体系,最终拿出有价值,深刻而独立的艺术作品。


这大概应该是叶浅予依然能成为当今画坛榜样的原因。



- 完 -





| 肖谷 池沙鸿

编辑 | 庄燕琳 沛然

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提供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