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写在美股暴跌之际

 财经时差 2022-04-22

作者:学士吟 海外投资经理

隔夜美股全线重挫,标普500指数跌逾百点,创2011年8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场情绪迅速从信心爆棚到极度恐慌。前两周周评都是看空市场,今天市场真的跌下来,笔者倒是想给各位打打气。

今天早上看得最多的标题就是:美股再现“1987年式崩盘”。

为什么是“1987年式崩盘”?

因为当年的市场环境与现在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宏观经济表现不错的情况下,出现了快速下杀。1987年8月至10月短短两个月时间,标普500指数自高点最多下挫35.94%(见下图)。

图:标普500指数(1986.1.1-1989.12.31)

“1987年式崩盘”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

1987年10月开始,标普500指数展开了一波持续2年的震荡上扬行情,不仅收复了1987年的全部失地,而且再创新高,最高涨幅达66.52%。

曾经有位愣头青请求老摩根预测股市走势,这位金融界大佬冷冷地回答:“它将不断波动”。

当经济处于后周期阶段,市场表现通常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企业盈利增速)与利率上行速度之间的博弈。

若利率加速上行,就可能引发市场流动性预期骤然紧张,从而导致短期暴跌。反之,若央行紧缩步伐落后于经济增速,则将推动股市长虹。

尽管1987年崩盘的原因分析有很多,究其实质,其实是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双双发动袭船战,用导弹攻击海湾地区油轮,导致油价暴涨,通胀预期急剧升温推动投资者几乎同时抛售美股和美债,从而引发市场崩溃。

进入后周期阶段,投资者已经充分price in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欧日央行开始准备加息之时,危机时流入美国避险的欧洲和日本资金往往回流本国,从而导致美元贬值。而此时的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工业国,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带动了对美出口的扩大,新兴市场国家越来越多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美元资产来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走弱,为维持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也需要抑制本币过快升值。这时,新兴市场资金一般以主权基金的形式流入美债及美股市场,从而承接了欧日资金的抛压,实现平稳过渡。

本轮行情的不同之处在于,特朗普实行“美国优先”的政策,导致贸易战风险提高。在欧洲和日本的资金回归本国之际,降低了新兴市场资金流入美国的积极性,某些国家甚至为了增加谈判筹码,近期大幅减持美债,推动美债收益率快速飙升,央行紧缩政策对避险情绪的累积效应就此向美股发出了第一波冲击。

未来我们主要关注两个问题: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的态度会不会有所软化?股市暴跌对投资者的心理打击明显,会不会影响终端消费进而扭转经济的增长趋势?

若经济继续稳步复苏,则依然维持中长期看好股市的观点,今天下跌砸出来的可能就是个黄金坑。短期操作上,前期已经获利减仓的朋友倒是可以休息休息,静待市场企稳。

(注:本文写于2月5日)

外汇头条 ID:waihuitoutiao 个人微信:whtt1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